“入应天、顺天学府者,除了免除学杂费用,每年嘉奖六两的就学银。”
朱由检在试图抢夺民间话语权,而这一举动无疑让在座众人神经紧绷。
“殿下、虽然只在一京三府四省执行,但波及的孩童恐怕不下数百万……”
“数百万孩童所需的教习,数量恐怕不少。”
“若是按照一人十八两教习银,恐怕日后教习银会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在朱由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率先站出来的果然是眼下大明朝的大管家毕自严。
毕自严算的很清楚,一京三府四省,以目前黄册上最新的人数来算,合计是三千七百余万人,这其中丁口占半。
尽管没有统计十岁以下孩童有多少,但就去年统计的出生数量来算,这一京三府四省最少有四百多万十岁以下人口。
燕山学府的教学比例,毕自严是清楚的,人数最多不能超过三十人。
也就是说,按照五科教习都在教习的情况下,最多覆盖一百五十人。
这四百多万孩童中,男丁即便二百万人,也需要六万多教习。
按照一人十八两银子,这六万多人一年就需要近一百二十万两的支出。
这样子看上去不是很多,但毕自严清楚,一京三府四省只是一个开始……
自家殿下,到了最后必然要推广至整个大明两京十七省。
到了那个时候,每岁的俸禄支出便是一笔天文数字了。
况且、这还只是教习的俸禄,还有学子们的就餐,书本的种种费用。
毕自严不是怕这个政策让自己变忙,担责任,而是觉得他有必要提醒一下朱由检。
不过对此,朱由检却已经下了决心。
“户部的收入足够,只要把田赋和商税厘清,加上今年开始的酒课司,不怕拿不出银子。”
朱由检堂堂皇皇的回应毕自严的担忧,并且说道:
“从百姓手中收了这么多赋税,难不成要用于享乐?亦或者穷兵黩武?”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是经世之道。”
朱由检不相信大明朝上亿人挤不出这点银子。
北宋朝廷天禧年间不过三千多万百姓,结果仅仅商税和专卖就能收到两千一百多万贯。
大明天启年间的百姓是北宋天禧年间百姓的数倍,即便赋税折半,也远远不止眼下收上来的两千多万两现银。
收上来那么多银子,那么多粮食,朱由检可不是为了自己享福才收的。
这么多的银子和粮食,必须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边事开疆拓土,内政普及官学、以工代赈,迁民实边,发放田亩,缓解土地兼并……
朱由检收的赋税,是要用在这些上面的。
因此、在告诉了毕自严不用担心没有银子后,他便果决道:
“一京三府四省从即日起开始放出消息,户部拨银子,工部着手修葺各地官学,明岁九月初一,各地开始招学,十月初一一京三府四省的官学学子开始入学。”
“下官领命……”毕自严无奈的在心底叹了一口气,只能应下。
相比较他的悲观,朱由检反而没有任何压力。
人口剧增导致的土地数量不足,这对于其他王朝或许是弊端,但对于他来说不是。
大明只要解决了赋税问题,以他的制度,足以成为除汉唐外,第三强亡的大一统王朝。
腐败遏制不住就换人,只要有千百万学子,朱由检就不信还找不出几十万能臣干吏。
扶持北方来对抗南方,最后瓦解南方的官学和私学,接管南方官学私学,那士绅话语权也就被朱由检掘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