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AE(计算机辅助工程)、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这三款软件是如今工业行业必不可少的软件,航空、船舶、汽车、芯片等产品的研发都少不了它们。
但很遗憾的是。
目前国内在核心工业软件领域并没有什么发言权,被挤兑的相当惨。
市场被高卢达索、德国西门子、海对面PTC以及海对面Autodesk公司占据达了95%以上的份额。
一旦海对面一停止软件授权,国内很多企业就要遭遇重大打击。
例如华为。
当年由于海对面的制裁,华为一下没芯片用了,p50都只能开4G。
而在整个制裁中。
看起来最重的制裁条款是禁止华为与射频芯片厂商合作,但实际上最狠的一招是另一条处罚:
终止华为与海对面EDA软件厂商的合作。
这里的EDA软件也是一种工业软件,它的全称叫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
也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
它主要用来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一种工业软件,原理差不多就是上头所的晶体管设计再复杂亿点点。
如果说终止华为与台积电的合作,华为还可以找其他厂商代工一些低端的芯片。
那么终止EDA软件几乎就等于给华为来了个釜底抽薪,就直接从上游设计领域给你掐断了芯片之路。
还有当初的哈工大。
哈工大在20年5月的时候,就收到了MATLAB。。。。也就是矩阵实验室的软件授权使用终止的通知。
这意味着从此哈工大再无权利使用正版的MATLAB了。
MATLAB些玩意儿是一种极其强大的工科神器,不夸张的说,有它没它的效率甚至可能差一倍。
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
国产工业软件可谓是一片黑暗,曙光之渺茫甚至比国足冲进世界杯还低。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国内产品确实不太好用,无论是体验还是效率都和国外有所差距。
人家搞企业是要讲究效率和盈利的,不可能冒着亏损的风险去做工业软件厂商的小白鼠——除非是那种背后是相同派系。。。。。例如科大系复旦系之类的特大企业。
可就算是那种企业,至多也就会安排一两个科室或者项目组用用,不可能覆盖全部研发部门。
这属于一个很正常的商业逻辑,没法怪别人不支持国产。
但另一方面。
造成这个情况的实质原因,则是因为国内相关起步太慢太慢了,差了国外不知道多少个身位。
也就是俗话说的一部电影下的慢,部部跟着慢。
国产软件出现的很多毛病MATLAB啥的其实都出现过,那为什么它们可以活到现在?
原因就在于它们跑的快,出毛病的时候没有竞品可选。
因此在拿出气象多普勒雷达方案的时候。
徐云便有意埋下了这伏笔:
想要计算偏流角伐?
想要研发机载多普勒雷达伐?
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