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逊位之后,国内的革命党效仿外国玩起国会,内阁,议会选举。政府的本意是好的。想要真民、主,还选票给民众。但就像袁克栋曾说过的一样,我们的国家现在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民众的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要想马上做到外国那样的民、主,清廉、公开选举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贿选有错吗?贿选当然是错的!
但是贿选是每一个民、主国家初期必要经过的阵痛。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贿选就否认民、主制度不好。
作为五省联军司令,袁克栋确实对国会的贿选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许多时候对报社进行搜馆、闭馆,对记者进行警告。这是因为他不愿意报社用传播工具对无知无觉的人民进行洗脑。人的教育水平不同,看待问题的高度不一样。越是下层缺乏教育的人民越是容易看到结果而不是过程。他们更愿意把自己生活的不幸归根到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制度身上。
水至清则无鱼,政治均黑暗。这不是一句脱责的话。而是他对整个制度、整个国家深刻的认识后的结论。但是只要能保留民、主的火苗,等待国家强盛,民众被教化。到了那时,人民就会知道手里的选票究竟代表着什么。当他们明白之后,贿选也就会自然消失。
这几年来,国会选举即伴随着贿选,整个过程乌烟瘴气。年轻的学子痛恨贿选,痛恨政府无能,痛恨他这个有着实际权力的人不能对贿选进行有效打击。趁着王靖荛被杀事件,这些隐藏的深矛盾被激发出来。立宪派的政府被分割成几股势力。几位军阀画地为牢,东南、西南、鲁系、奉系,所有人都打着自己的算盘。有的伺机而动,有的坐山观虎斗,都是希望能在这其中分得一杯羹。唐权从南下而来,直指平京。
袁克栋斟酌前后,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他暂时下野。
他下野的电文通报全国,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之间,说什么的都有。报纸都被卖空。
袁克放接替他的职务,做新军临时司令。看起来很不可思议,其实又在情理之中。袁克放的为人处事在中央政府很有口碑。他很得前辈的喜欢,再加上在政府多年深耕,人脉广袤。相不说别的,他和新闻界的关系就比袁克栋的要有好得多。上台之后,新闻界溢美之词虽然不多,冷嘲热讽的也很零星。
袁十金从内阁总理的位置上退下来后,就去天津做了寓公。结发妻子廖氏身体不好未曾同行,陪着一起去的乃是几位如夫人。
这次廖氏中风,袁克栋下野。老头子亦坐不住,从天津坐专列赶了回来。
老头子这次回来没有通知任何人。到了家门口,众人才知道。赶紧往里传着话,把他接进来。
“好了、好了。别生气。人都回来了,有话好好说。”如夫人郑氏抚摸着他的胸口。
袁十金下车后,先去天福苑看望结发妻子。廖氏歪斜着半边身体。看见他来,浑浊的眼睛里滚下几滴眼泪来。颤动着嘴角,含含糊糊说不出话来。
“好了、好了。你快躺着。”
娶妻娶贤,纳妾纳颜。结发夫妻的情份在男人心里格外是不同些的。先不管情份浓薄,老妻变成这个模样,任谁都要于心不忍。
郑氏见此情状,忙和大家一起退出去。
袁十金拉着老妻的手,说了好些过去不曾说过的体贴话。大夫也说了,老太太这次中风把旧疾都勾出来。必须要好好地将养着,不能再受刺激。最好能扶着站起来走动走动,不然痰瘀在肺里,也是要坏。
廖氏体胖身宽,一身软肉,瘫在床上如面团一样,想要起床。好像没有这种可能。
人生在世,最割舍不下就是自己的骨肉。
廖氏说不清话,紧紧拽着丈夫的手流眼泪。袁十金忍不住也泪沾衣襟。“你不要急,好好养病。你想说什么,我都懂,我会帮你去做好。”
袁十金从廖氏卧房出来时,脸色比进去之前还要难看。天福苑的前厅中此时正站满闻讯而来的子孙。大家黑压压挤在一起,鸦雀无声。
“爸爸。”
“爸爸。”
“……”
袁十金环顾一下,发现袁克宗脸上的淤痕,问道:“老四,你这脸上是怎么搞的?是不是和你那些狐朋狗友们混在一起弄的?”
“不……不是。”袁克宗尴尬地捂着脸,怎么能说是想做新军司令的位置被三哥打的!现在袁克放做了那个位置,他是更不敢说了。
虽说十指连心,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十个手指还有长有短,袁家的幺儿就是老头子的心头肉。打小就是最偏宠、最偏爱的。哪怕是三哥都比不上项背,他怎么敢出声。
袁十金冷哼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外面做的那些事。马上就年底了,不管你是卖宅子还是卖田地,把账目上的亏空给我补回来!”
袁克宗脸如死灰,战战兢兢地答道:“是、是。”
骂完他,老头子转脸又去骂偷笑的袁克裘,“克裘,你笑什么?是不是你做得很好!把你的账目拿出来看看——”
“爸爸、爸爸——”袁克裘被骂得狗血淋头,一脸苦丧。
轮番下来,老头子几乎把在场的儿子、媳妇骂了遍。
袁克栋回来时,正骂得高潮处。郑氏在门外拦着袁克栋,小声说道:“三哥儿,待会和老爷说话,脾气软一点。老爷也是六十多的人了,为了哥儿的事几日没睡觉。”
“我知道了。”袁克栋点点头,侧身从门口溜了进去。
老头子眼睛尖得像鹰,看见儿子进来,没当场吭声。装腔作势地骂了几句后,让大家都回去思过。听见可以走,大家都作鸟兽散,急不可待地离开。
袁克栋没动,一直等着所有人从他身边走过。
如果老头子是把所有的慈爱都给了幺儿袁克放的话,那么他就把所有的期许和重担放在袁克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