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其中的几家豪族,底蕴深厚,平时恨不得用鼻孔看南方士族,用他们来朝堂之上,进行制衡,非常合适。
汪广洋二话不说,很快就应下了差事。
刘伯温则是略显踌躇,好半天才摇头道。
“圣上,臣并非是不想为圣上效劳。。。”
“只是臣年老体衰。。。”
“所以咱才会让你慢慢去啊!”
朱元璋猛地走下台阶,拉起刘伯温的手,满是笑容的说道。
“伯温呐,除了你,咱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了。”
“难不成你要让我派宋濂出使?又或者是将朱升请回来?”
其实如今的大明,文臣当中声望最高,在整个天下都享有赞誉的佼佼者,并非是刘伯温,更不是李善长。
而是朱元璋刚刚提到的朱升。
这才是刘伯温之前,朱元璋麾下的第一幕僚。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套朱元璋称霸天下,于群雄之中脱颖而出的行动纲领,便是朱升提出来的。
在学术界,朱升属于颇多领域,毫无争议的第一人,是能够给各派名著,做注释的大家。
这么一看,朱升确实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但这老头今年不多不少,正好七十。。。
去年初就因为年老,向朱元璋乞骸骨归乡,如今含饴弄孙,好不自在。
让他出远门劝降?
那和蓄意谋杀有什么区别?
见朱元璋把朱升都拿出来说事了,刘伯温无奈之下,只得应承下来。
回到家中后,刘伯温的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
好不容易季秋不在,刘伯温落得几天消停日子。
这下又要出远门!
等到劝降归来,季秋这个冤家估计也要班师回朝了。
一想到这,刘伯温顿时停下手中的动作,叹息连连。
莫不是老夫,上辈子欠下了他们父子孽债?
老夫只不过想归隐山林,过几天消停日子。
过分么!过分么!
这叫什么事啊!
次日,刘伯温和汪广洋先后离开了金陵。
而一直跟随朱元璋,侍奉左右的毛骧,同样不见了身影。
。。。。。。
“昭勇将军回来了!”
“秋哥儿回来了?”
闻讯,常遇春等人顿时起身,欣喜不已,准备亲自前去迎接季秋。
季秋可是此次北伐的大功臣,东西转战,杀得元军看见玄甲便是心里发颤。
甚至还给季秋与其亲兵,起了一个独特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