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相宝生主任简介 > 第170章 敦煌遗书(第1页)

第170章 敦煌遗书(第1页)

缝缋装是一种很便于阅读的装帧模式。

把几张书页按顺序摞在一起对折,成为一帖,然后若干贴书页再集中在一起,用针线在书页折叠处反复连缀,把许多书叶装订在一起的装帧方法就是缝缋装。

缝缋装之后,往往还会在外面包上一层树皮,也就是封面、封底和书籍。

其版面排列顺序,与中华书籍的传统版面顺序不同,和近代印刷技术中的排版基本相同,因此堪称近现代精装书籍装订技术的始祖!

这两本缝缋装的古汉本书籍,书皮已经脱落不知所踪。其中一本,露出被麻线捆扎的书脊,在这一堆书中,非常扎眼。而另一本斜摊在一堆杂志上,任人翻弄,书页已经脆黄脆黄,书角处的破损非常严重。

卢灿直勾勾的眼光,落在这两本书上,径直上前,蹲在这两本书前。

因为没有树皮,银钩铁画的毛笔行书书写的内文,很清楚的显现在他的面前。

“复次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持是八佛名及国土名者受持讽读奉行之者以是功德若发菩萨心所生处常遇陀邻尼……”

这是佛教中著名的《八阳神咒经》,难不成这真是来自敦煌的遗书?

“我可以看看么?”卢灿伸手指指这两本书。

摊主同样是个年轻人,应该和隔壁那位卖银器的学生很熟。隔壁的那位,主动替摊主抢答了,“看吧,没关系!”

见摊主点点头,卢灿才伸手,拿起这本没了封皮的《八阳神咒经》。

古书断代,首要看装帧,其次看纸张,再次看墨色,最后看内容。

每个时期装帧各有不同,譬如宋代的蝴蝶装、元明时期的包背装,明清的线装等。

这本书的书脊位于左面,六线装(在书脊上捆六道线),竖行,从左向右阅读。正背行书抄写,书页向左翻,读起来有点怪异——很像一本现代书籍从封底向前阅读的感觉。

这是典型的左脊缝缋装,在唐末五代时期非常盛行,到了宋代,逐渐没落,最终被宋朝的“蝴蝶装”所取代。

卢灿用两根手指轻轻搓揉被磨损的书角,感觉象硬黄纸!

唐代人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这就是硬黄纸。是唐朝较名贵的艺术加工纸,经常被用来写经和摹写古帖。

台岛故宫所收藏的唐代官摹王羲之《兰亭序》,就是使用的硬黄纸,而且是“响拓”。

何谓响拓?说白了,就是蒙纸于原作上,双勾填墨,故最能接近原作。

卢灿将一张书页立起来,对着初升起来的太阳,照了照,呈现半透明的状态。

这就是唐代硬黄纸!

有些书页已经很脆,类似被风干的枫树叶,稍不留心就会撕下一大片,卢灿根本就不敢发力,轻轻翻动几页,然后又端起来,打开中部看了一眼。

这次看的是墨色。

虽然历经千年,墨色依旧沉郁,并没有散色和晕色出现,这是宋代之前的松烟墨。松烟墨被发明于汉代,盛行于隋唐,没落于宋代,被宋代的油烟墨所取代。

并非松烟墨不好,相反,松烟墨很好,但为什么会被取代呢?

两个原因:其一,松烟墨的重要产地为易县,位于冀省境内,当时被辽国占据;第二就是人们的审美观念改变——宋代书画不再以浓墨重彩为美,更讲究轻盈飘逸,轻描淡写。

因此,墨色墨迹很重的松烟墨,在宋代,逐渐没落。

看完这三项,卢灿已经笃定,这就是制作于唐末五代时期,并被藏于敦煌千佛洞的《八阳神咒经》原本!

纸寿千年,历经一千多年,这些纸张竟然还能如此完美的将墨色、笔迹、经书内容,如实的展现在自己的面前!

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奇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