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乃是为了阻挡游牧民族的劫掠,而建造的城墙形貌的建筑。
最早的长城从西周开始建造,到战国时期,北方边境线上的秦国、赵国等开始比赛建造长城。
毕竟北方的匈奴骑着马,哪里没有长城,他们就从哪里进入中原地带,进行劫掠。
后世人惊讶的发现,长城与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是一致的,这不是巧合,而是因为长城正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
农耕文明需要付出更多劳作,但优点是更加稳定。
游牧文明的核心在于马匹,但其实马在食用价值上不如猪羊,在种地驮运方面也不如牛。
只有在大草原上,马这种生物才是不得不豢养的牲畜,游牧民族可以借助马力驱赶狼群。
而王兰亭此行的目标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中目前最强大的一支——突厥。
准确的说,是突厥大宗师——武尊毕玄。
尽管没有争霸天下的意思,但王兰亭不介意帮中原的汉族铲除一些威胁。
王兰亭看着眼前的长城,犹如一条横亘在崇山峻岭之上的卧龙。
一种宏大的气魄油然地产生在王兰亭的心中,这是千百年来无数人前赴后继修建而成的堪比埃及金字塔的世界奇迹。
当然,具体到作用上,其实不过是一条大号的拒马桩。
没有了马,游牧民族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速度,成为了任人宰割的存在。
越过长城,就是无边无际的西北大草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来到塞外,即使是心胸最狭窄的人,也会不由得变得心胸开阔起来。
王兰亭感应着天地间的气机,一股旺盛的,充满了炽烈的气机充斥在他的感应中,除了同为大宗师的毕玄,王兰亭实在想不出还能有谁拥有如此热烈张扬的气机。
毕玄此人从小在大漠草原长大,年轻时擅使一根月狼矛,自他出道以来,纵横草原数十载,遇强则强,一路过关斩将,终究铸就了无敌的美名。
但仅仅如此,毕玄不过在草原纵横罢了,但一次意外的经历使他误入大漠,炎热的沙漠快要烤干了他身上的每一滴水分,就在这攸关生死的时刻,毕玄领悟了炎阳意境,一举突破宗师,并且在之后的岁月里一路高歌猛进,终至大宗师之境。
目前的毕玄应该是大宗师后期,与宁道奇和傅采林一个档次,比圆满大宗师宋缺以满状态石之轩低一个档次。
但在石之轩已死,宋缺韬光养晦的现在,毕玄可以说是此间第一流人物了。
这也是为什么突厥人视毕玄为天神,把他当成他们昂扬不屈的信仰源泉。
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崇拜在被视为图腾的那个人保持其威严的时候能够提供信者强大的动力,甚至忘却生死,王兰亭此行的目的就是抽掉突厥人这条脊梁骨。
他放开自身气势的束缚,冲天剑意在毕玄的眼里仿佛是挑衅,好像在说——瞅你咋地,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