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凤仪宫离开的时候,凤起心里的疑问通通都解决了,只觉得神清气爽。
从小到大,母后一向是他的锦囊,也是他犯错时自省的镜子。
他很感激自己生来能遇上这样一个明智聪慧的母亲。
回到太子府之后,凤起很快就让人传了消息给手下的亲信,约莫傍晚,几位大臣乔装打扮来到了太子府。
第二日,皇上桌上的奏折又多了几本。
“老二希望田游顶上户部尚书的位置,其他大臣也各有各的推荐……”
凤鸠这几日,的确在愁户部的问题。
之前那个户部尚书,御下不利,还致使华安一事的发生,将他撤职都是轻的。
然而,户部尚书位置空下来,也不是什么好现象。
如今,不少人都盯着这个肥缺,给谁也成了问题。
给老二吧,老二拉拢的大臣已经不少了,礼部那边,刑部,还有最近华安一事的牛霖、祁深。
凤鸠并不是一无所知,他手中的宫廷暗卫,也是一方极大的势力。
可不给老二,又能给谁呢?
凤鸠将奏折来回看了好几遍,都没看到凤起的奏折。
他敲了敲桌子,身后伺候的刘公公立即走了过来。
“皇上,有何吩咐?”
“这几日所有的奏折都在这了么?”
凤鸠问道。
“回皇上,都在这呢。”
“知道了,你下去吧。”
凤鸠疑惑的拧了拧眉,老大那边没有动静么?
不对吧,户部这个职位,老大不是也想要的么?
重新翻了一遍奏折,凤鸠隐隐看透了什么。
原来,不是不动心,只是没敢直接表现出来而已。
有几个早就投靠了凤起,凤鸠还是知道的,这几个同时推荐一个人,除了是凤起的吩咐还会有第二种可能么?
虽然看懂了凤起的迂回战术,但不得不说,凤起这么一委婉,比起凤麟的直接来,还真的让他心里舒服了很多。
本来嘛,年值中年,身体不如年轻时健壮,凤鸠对几个儿子就不如以前那么亲厚了。
凤麟这么直言说要为谁请封,看起来就跟从他手里夺权似的,凤鸠能舒服就怪了。
又细想了一会,他心里有了决定。
“刘明展,去拿圣旨来。”
刘公公远远喳了声,连忙去一旁的柜子里,拿出一张新的空白的圣旨。
空白的圣旨铺在桌上,凤鸠提笔疾书,许久,笔顿,他拿出玉玺,按下。
“去,宣旨。”
“是,皇上。”
……
凤起在太子府里,焦急的等待着结果。
同一时间,凤麟也不外如是。
他们都清楚,户部是六部之一,尚书之位更是重中之重,不可能空缺太久,顶多这一两日,一定会有结论。
所以那边刘公公一出宫,两人就得到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