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谯城,太极殿。
官员们按文东武西两厢站立,屏气凝神,鸦雀无声。
不多时,有宦官尖厉地喊道:“陛下驾到!”
三十二岁的陈何头戴垂旒冠冕,身穿日月星辰绛纱兖服,心事重重地快步从殿侧台阶上了丹樨,来到龙案后看向大殿中。
众文武赶忙躬身施礼,高颂道:“臣等拜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何将手里攥着的奏章往龙案上一扔,缓缓坐在龙榻上,沉声道:“卿等平身。”
随着众文武纷纷直起身子,陈何将陈顾的奏章在龙案上展开。
这道奏章他已经看了数遍,几乎都能倒背如流,但为了彰显自己的沉着冷静,还是不疾不徐地看着奏章道:“昨夜,会稽王急奏传入宫中,何无忌在豫章战死,刘毅败于桑落洲,江州沦陷贼手,共损失朝廷水师四万余人!”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太极殿上发出了一片惊叹声。
何无忌、刘毅乃当年北府军名将,虽然没有追随太祖横扫北方一统天下,但他们十几年来一直在东南沿海镇压声势浩大的孙恩、卢循天师道妖孽。
从另一个角度讲,他们也为大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不知为何太祖驾崩后被会稽王收缴了兵权,贬为平民。
对于重新启用北府军旧将,会稽王已经提前上奏过朝廷,诸大臣在朝议中一致赞同,毕竟他们这些人与天师道交战比谁都有经验。
因为江北的骄兵悍将们多年追随太祖武皇帝东征西讨,都是陆战一等一的高手,水战方面是真赶不上这些北府军旧将们。
连他们俩都全军覆没于长江之中,令大家颇感意外。
侍中阳启从班列中走出,向丹樨上躬身一揖,高声道:“启奏陛下,如此看来卢、徐二贼并未真心甘于臣服于朝廷,暗中筹划多年,着实可恨,应再遣良将统军征剿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何隔着旒帘眯眼看向班列中高人一头,体壮如牛的桓振,缓缓问道:“桓卿,王仲德、沈田子所部现已到何处?”
桓振身为中护军(相当于现今总参谋长,负责安排、协调各军征讨及调防等军务)的桓振赶忙出班躬身回道:“启奏陛下,王仲德、沈田子昨夜已到历阳,根据会稽王殿下所请从兖、豫、徐三州各调一万人马都已集结完毕,今日即可过江到建康。”
尚书令崔达出班躬身奏禀道:“陛下,如今看来贼水军强大,此二人三万人马尚显不足,臣请陛下遣淮南侯督率水师前往建康,会同会稽王一起破贼。”
尚书仆射檀韶出班道:“微臣觉得不可,淮南侯如今兵船都在黄河及流域之上,若调往建康少则半年,远水难解近渴啊。”
陈何想想也对,武壬的水师这些年都在黄河、渭水、汾水、洛水等河流担任防御及运输任务,如果调往建康,那是有些遥远,得从海上过去,最快也得六七个月。
于是问道:“依檀卿之意……”
檀韶躬身答道:“论武力和智谋,刘裕远在刘毅、何无忌等人之上,自刘牢之死后,与天师道作战实是以刘裕为主,且刘裕当年从军还是会稽王所提拔,臣请陛下启用刘裕追随会稽王平叛,定能大获全胜,铲平天师道余孽。”
陈何闻言,并未回答,对于如今朝廷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他至今也没有下定决心清理。
就拿眼前这个檀韶来说,他是叔父陈顾当年在浙东的心腹旧将,且在三叔陈观与天师道孙泰合力谋害父亲时救驾,立下不世之功。
但是,他的叔父檀凭之又是北府军旧将,刘裕的死党之一。
而檀韶的亲弟弟又是自己的妹夫檀道济。
他举荐刘裕会不会有私心?
谁不知道刘裕是北府军第一名将?
叔父当年囚禁北府军旧将,后又贬斥他们为民,那一定有他的深意。
这是什么深意呢……
正思绪万千,游移不定,见中书监裴堪开口了。
“陛下!臣赞同尚书仆射之言,救兵如救火,如今天师道叛军势大,江州沦陷,战火已迫近建康,臣请启用刘裕等北府军旧将,并请调宁朔将军朱龄石率荆州水师沿江东下攻击叛军后方,另任命扬武将军、驸马都尉檀道济,建威将军王镇之、建武将军向弥、广武将军到彦之率军两万南下建康,一举歼灭天师道,永绝后患!”
裴堪是父亲生前任命的总理朝政宰辅,深得宠信。
他说得如此斩钉截铁,令陈何彻底下定了决心。
是啊,卢、徐二贼的楼船高大十数丈,且麾下叛军多熟识水性及使舟,还有许多蛮夷参与在内,若不下定决心全力征剿,可能江南就此不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