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东晋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 番外四风雨飘摇之大郑朝廷篇(第4页)

番外四风雨飘摇之大郑朝廷篇(第4页)

刚才自己想说而说不出的就是这三个字嘛,何必要造反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朝中出了大奸臣,不就是那个裴堪嘛,就去清理他。

对外就宣称裴堪权倾朝野,专横跋扈,残害忠良,架空皇帝,只手遮天……可以给他定上几十条罪状,而且还是奉了皇帝陛下的衣带诏,起兵诛杀奸臣!

“道和,你真是我的张良张子房啊。”刘裕由衷地赞叹道。

刘穆之赶忙施礼,谦虚道:“明公过奖了,不过微臣觉得太尉比令先祖刘邦更有帝王之气啊。”

“道和啊,高祖也是你的先祖啊。”

“不不不,微臣远枝,离得远,离得远,哈哈。。。。。。”

二人会意,相视大笑起来。

一番计议过后,二人商定,今日晚间由刘裕的从母弟,文武兼备,心思缜密的扬武将军刘怀慎率一千人马过江,以商议粮草的名义赚开历阳城门,占领兖州这座最重要的军需基地。

然后二人不动声色,回到中堂,与建康众文武官员继续饮宴。

——————————

数日后,朝廷钦使、祠部尚书褚秀之(褚太后的侄子、褚歆长子)刚过了寿阳,便得到了消息。

刘裕的江南大军已经从历阳起兵,打着“清君侧”诛杀奸臣裴堪的名义,正向汝阴郡的合肥县进军。

声势浩大,席卷淮南。

这也不用再往南走了,考虑到刘裕也肯定不会听宣入京面圣了,如果去,那也是带着数万大军去的。

褚秀之于是就调头回了谯城。

等他回去后,此时的谯城已是一片大乱,风声鹤唳,全城戒严。

有不确切消息传闻,谯城已经有部分中下级官员携家眷南去,这些人本来就是当年从建康和吴郡等扬州地区来的江东士族,其中就包括中书侍郎傅亮。

——————题外话

在小可的第二部书《东晋五胡风云录》中曾讲解过,看过的读者应该有印象,陈谦二度复出时手下文武官员成分复杂,令他颇为头疼。

研究历史的朋友不难发现,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人们还是很讲究君子风度的。

一个家族中的人很多可以效力于不同政治派系阵营中的,比比皆是,各自效忠于自己的主上。

最典型的是三国时期琅琊诸葛氏,在三个国家政权中都有他们的人。

东晋时期,谢奕、谢安、郗超曾经入桓温幕府,谢万、郗昙入司马昱幕府,两个直接对立的派系,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入这两个派系的就更多了。

谢玄当年挑起东晋军界大梁,对抗氐秦苻坚入侵,郗超放下跟陈郡谢氏的多年恩怨,投了赞成票。

还有慕容垂仰慕谢安并互赠礼品等等事例,这里就不多赘述,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书籍。

公归公,私归私。

可能大家的政治见解不同,各为其主,甚至在战场上打打杀杀,但私下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还是讲亲情讲友谊,惺惺相惜,来往书信,坐下来喝个酒喝个茶都可以。

例如关羽和张辽、徐晃,羊祜和陆抗等等。

时值今日,小可不得不感叹,职场中,亲戚中,朋友、同学中,已经全然没了这种君子风度。

如今是非黑即白,只要对方和自己立场不同,见解不同,对方就是坏人、恶人、仇人,没有一点可取之处,非要致对方于死地而后快。

小可还认为,西方历史传统的绅士风度,并不值得羡慕和推崇,我们也有,并且比他们早了上千年,相信未来某个时期一定我们还会出现魏晋时期的君子风度。

不管是不是人才,所有人都有不被人知的可取之处,不管出于什么立场,都应该得到互相尊重。

个人不成熟见解,欢迎友好探讨,欢迎指正。

之所以有现在有许多人选择了南下投奔刘裕,背叛大郑,只能说明刘裕的个人魅力和发展前途实在是无法令人拒绝。

裴松之注解的《三国志》中又提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书归正题

褚秀之赶忙入了台城,看见远处有十几骑御林军缓缓驰来,走在最前面骑着高头大马,身披金色铠甲的是光禄勋花弧,忙上前问道:“花将军,陛下现在何处?”

“陛下在乾明殿与裴公、崔公等人议事,今晨陛下就吩咐了,褚尚书若回京可直接觐见。”花弧黝黑的团脸上阴云密布,沉声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