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周的世官制,也就是父死子继,到先秦以商鞅为首的军功爵制,以及一些走偏门的路子的为官方式,再到汉代的郎选制,工作满三年,就能够给儿子或者兄弟给个官职,以及孝悌力田,到后来的察举制也就是大众所知的举孝廉。
时至曹丕时代,或者说魏国之内,发生改变。
这事情的背景,发生在黄初元年,也就是曹丕登基为帝之时,陈群上书,由曹丕拍板,对曾经的察举制的改革。
此话一出,被点名的陈群,在那一瞬间得到了和曹丕之前的同款待遇。
再想想陈群的家世颍川陈氏,顿时感觉到这里面有猫腻了。
原本还置身事外的陈群霎时间直接跌进泥坑之中“”
虽然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怎么想都不可能一上来就奔着那种程度去的
要不然怎么会被认可的
被认可自然是有价值的
不过这个冤,陈群没法喊,事情当前只能深吸了一口气,试图装作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样子,顺便在心中希望这个东西公正一点,实在不行
锅多分给后人,或者多分二公子点。
不过仔细想想前者或许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些,而后者他大概还是要被连坐。
嗯
此刻陈群只能想想二公子日后的确是一个明君,不错的明君,虽然在有些问题上有毛病,但是终归还是明君。
就像是那方镜曾经所言。
不过想到这里,陈群想起了那方镜所说的二公子小心眼
这
陈群更加沉默了,目光望向曹丕的背影,心思复杂。
曹丕此刻目光仍旧落在方镜之上,并未去看陈群如何,但是实际上曹丕在心中已经恨不得扎陈群小人了,合着就是你小子害我的
觉得我距离继承人的位置不够远
陈长文你是子建派来的奸细吧
那个大魏忠臣会不是你啊
在曹丕心下恨不得闪过无数念头的时候,方镜的画面也仍旧在继续。
九品中正制,顾名思义,把人才分为九品,如何分呢看家世、看为人、然后定品。
当然,我们要肯定的是最开始的时候,家世这个重要,但是还没有后来那么重要。
州设州中正官,各郡设郡中正官,倒是能够看得出来类似举茂才和举孝廉的,毕竟汉代的察举制实际上也是从郡到州,不过区别在于汉代的人才推荐,需要过笔试,然后留用观察,最后在年龄上还要年满四十,除此之外如果被举孝廉的人有问题,推荐人要被追责,当然某些权利大,甚至皇帝看了那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曹某人,这种能开绿灯的人不在这范围之内。
虽然绿灯这东西曹操不知道,但是就结合一下这话,这意思那就很显而易见了。
不过曹操的面色却是不改,当年这般的也不止他一个,不过也的确说明大汉当亡了。
这么想想曹操心态稍微好了一点,唯一的问题是这个九品中正制
家世
这个东西或许的确会被拿出来参考,但是首先就不应该把这种东西彻底直白地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