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你别打岔,且听你本家接着讲下去。”
董国柱正听得兴致阑珊,却被李工打断,心中不禁有些恼怒。
“董厂长,上门推销,不就是求着人家买咱们的东西吗?
咱们可是有着悠久历史、正规的国营厂子,什么时候需要看人脸色行事了?
我在厂里辛勤工作了大半辈子,兢兢业业,一心一意地做好每一件产品。
现在我们的产品这么好,价格也比别人低,有什么必要去求对方呢?
我这心里真是感到无比的憋屈啊!”
李大利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焦急万分。
他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时代的发展带来的观念局限,岂是几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呢?
这是机械厂内部的事情,他不好过多地发表意见,只能将关切的目光投向董国柱。
“老李啊,你年纪越大,怎么反倒变得越来越没有观念了呢?
老爷子曾经说过,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这些年咱们为了攻克技术难题,熬夜通宵,不辞辛劳,四处低声下气地寻求援助。
如今,只是让员工出去跑个业务,怎么就开始怨声载道了呢?
这难道是对改革开放没有信心吗?”
这几句话实在是有些夸大其词了!李工怎会料到,自已的反对竟会让董厂长如此激动,在年轻人面前颜面尽失,气得额头青筋暴起,如虬龙般根根狰狞!
明明只是经营观念的不同,怎么成了无中生有,上纲上线到政策导向的高度呢?
董国柱心中也是愤愤不平,实在想不明白,好不容易有一个意识超前的小伙子,愿意为厂里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可李工怎么这么老顽固,提出反对,以后谁还敢再轻易开口呢?
必须敲打一下。
但他想到老李为厂里所做的贡献时,董国柱只能无奈地叹息,然后静下心来安慰道:
“李工啊,你想想,咱们厂里效益好的时候,那县里领导不也是阿谀谄媚地来讨要好处吗?
他们不也是为了全县百姓的福祉吗?
现在咱们主动上门推销,不也是为了全厂一百二十七名职工的生计考虑吗?”
董国柱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慨和无奈,大家在一起待了这么久,深知他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
李工平时就为人耿直,宁折不弯,加上搞技术出身,就喜欢钻牛角尖。厂里很多技术攻关都是它没日没夜钻研出来的。
正因为如此,在董国柱面前说话都是直来直去,两人都已经习惯了,从来没见过他对自已发这么大脾气。
刚刚被董国柱狂喷了一顿,才突然意识到,自已在厂长心目中的地位,恐怕已经比不上眼前的小伙子了。
又经董国柱的推心置腹的几句话,也明白过来,眼前的小伙子本意也是让厂里效益更好。
事实证明,人家前期说的都是对的,的确能为厂里带来大的收益。
厂长才让他聊聊后续的计划,自已的出言打断,岂不是成了阻碍厂里发展的罪人,怪不得厂长发那么大脾气。
想通了所有环节,李工也卸下了包袱,笑呵呵的说道,
“小李啊,说道底,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咱们还是本家呢。
你给我透个实底,都说上杆子的不是买卖,咱们上门推销真的能卖的出去。”
“李工,坐等客户上门也好,上门推销也罢,都是要让客户买东西,咱们以事实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