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慈禧是谁的老妈 > 第116章 广州十三行(第2页)

第116章 广州十三行(第2页)

到最后就成了潜规则,白拿东西是小意思,十三行商人都有钱。

主要是朝廷知道他们有钱,只要国家遇到灾难、战争,或者皇室权贵红白喜事,等等,就勒十三行的商人主动报效国家,或者赎捐。比如乾隆皇帝公元1788年,镇压台湾林爽文,就勒令十三行商人捐助三十万两。

根据官方档案记载,从1773年到1835年,十三行总共向官方捐献了五百多万两白银。

商人们自嘲:宁为一只狗,不为行商手。

当时伍秉鉴甚至主动提出捐献八成财产给官府,然后自已留两成退休,但是朝廷拒绝了。

到了道光年间,鸦片走私问题逐渐突出,大清既然规定了洋人贸易,只能通过十三行,所以鸦片问题第一个背锅的就是十三行的人。

首当其冲就是伍秉鉴,伍秉鉴几十年来与大清官场打交道,如履薄冰,处处小心,每年光孝敬银子就捐出去不少,但是这次遇到了硬茬子,直接就在被羁押了。

自此之后,就是林则徐虎门销烟,随后就是鸦片战争,大清是一败涂地。

当时伍秉鉴身心疲倦坐在广州城里,听着城外英国炮声不断,吓的是瘫倒在地。

他知道英国人早就对通过十三行的代理贸易,积怨已久,朝廷要是败了,英国人势必要求开放通商口岸,那么十三行的垄断地位,就会彻底消失。

所以他率领十三行众商人,积极捐纳财产,修建炮台,希望大清能打赢这一仗。

然而大清实在不争气,广州将军奕山自作主张跟英军谈判,和约签订后,奕山向道光皇帝上奏,竟把大败说成大胜,把自已求降说成是英国人乞求通商,把赔款说成是商欠。

道光皇帝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在不知实情的情况下批准了和约。

按照协议清军六日内退出广州城二百余里,并且七日内要交出六百万银元的赔款。

当然这笔钱不可能国库出,只能十三行放血了,伍秉鉴一家就出了一百一十万两。

接着英军一路北上,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广州行商不得垄断贸易,至此十三行的外贸特权,不复存在。

当然了,《南京条约》中牵涉到向英国赔款,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三百万银元的外商债务,伍秉鉴就承担了其中的一百万银元。

加上毁于战火的货物价值为七八十万银元,还有这些偿还外商债务,颐和洋行直接损失了三百万银元。

经此一劫,伍秉鉴元气大伤,一病不起,呜呼哀哉了。

伍秉鉴一死,标志着十三行彻底衰落,随着上海开辟对外贸易口岸后,十三行的繁华不再。

咸丰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炮轰广州,广州城里的民众非常愤怒,觉得洋人太可恨,跟洋人做生意的十三行,自然就是汉奸,卖国贼。

群情激愤之下就烧毁了十三行街,史称西关大火,火烧十三行。

无论是那些洋行还是伍秉鉴的私人住宅,都在大火中化为灰烬,至此十三行连个像样的建筑都没留下一座。

如今现在去广州看,那就成了服装批发市场了,当初富丽堂皇的样子,再也找不到了。

。。。。。。。。。。。。。。。。。。。。。。。。。。。。。。

这也是李华,此次宣召广州十三行的商人与各地商行的商人进京原因。

李华担忧,富商们担心重蹈覆辙,这次李华着重交代领命去办理的大臣,明确告知朝廷不是募捐,是与朝廷合作开发各地口岸,对外贸易。。。。。。

李华要借助他们帮助,以后打开各处经商口岸后,负责朝廷与洋人进行商贸事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