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要当官,无外乎科、荫、捐三种途径,三类官中当然都有治政能臣,但相比恩荫当官,科举出身出身都比较贫寒,更懂人情世故。相比捐科出身,进士及第多一些廉耻之心。尤其是捐科出身的,当官就是为财,不过户部税收好大一部分来源于此。
这也怪不得别人,隆泰六年到八年,当今皇上发动了与北周、东夷之战,打打停停,虽然收回了幽云十六城等地,却也将整个洪庆中兴以来红利全部打光。战争这种事情,本来拼的就是银子,朝廷国库空虚,只得通过卖官鬻爵增加收入。
隆泰十一年新政之后,朝廷逐渐控制捐科的名额,但捐官的价格却一路飙升,在富足的区县,一个知县竟达十万两银,几乎相当于一些普通县一年的税收。
太原知府徐茂德是隆泰七年进士,及第之后一直在翰林院修史,当了八年的穷翰林,颇有文名,后来明帝朱悟能特简(皇帝钦派,无人举荐)担任朔平知县,不过十年时间便一路扶摇直上,直至太原布政使,官居三品。
来到太原知府衙门,徐茂德竟然亲自迎出门外,我并非正式官员,对方是三品大员,这让我有些出乎意料。徐茂德面容清瘦,身材修长,须髭修剪的整整齐齐,说话更是如沐春风。
早就听说登闻院新任了一个监察,想不到竟如此年轻,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我又没有跪人的习惯,于是按照江湖规矩行礼,说徐大人过奖了,在下不过一个小镖师而已,路过贵地,本没想惊动大人,所以没敢前来拜访。
徐茂德道,天下十八州路衙门,都巴不得你这位镖头行过他们地界,如今老哥占了个先机,到有些让人艳羡了。
这话说得,虽然有点假,但听着确实舒畅。徐茂德不过四十岁,政治前途还长远。若按现在趋势,将来太子登基后,正是他大展宏图之时,我这太子身边新晋的红人,对于这些有政治抱负的人来讲,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让到知府公署,徐茂德摒弃左右,只留下张有为泡茶,我们则在一旁坐下喝茶聊天,说着一些朝廷趣事,聊到了在太原的见闻。
显然,徐茂德放低身段接近我是有目的的。朝廷要员,严禁结党营私,你若接近藩王,有犯上作乱嫌疑,若要接近东宫,更是大逆不道。想想也是,皇帝龙体正安,你跟太子那边眉来眼去,这是要盼着皇帝早点归西啊。
但是与我这种没有正式官身的江湖人结交,就没有那么多忌讳了。徐茂德跟我大谈在太原府的执政方针,兴水利、办学堂、轻赋税、重经商,一番话下来也让我刮目相看。
大明朝能说会道的官员不少,真正能将这些话落到实处的却少而又少。一般官员上任,不是被前任的亏空整的焦头烂额,就是充当救火队员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哪里有时间顾得上民生,但徐茂德确实做到了,至少在数据上,要比绝大部分知府要强的多。
一番聊下来,我受教不浅。一般上差来访,下面的官员不是诉苦就是告状,徐茂德没这样做,一来是跟我交情不深,我又不是官场中人,二来估计他也是想通过我向太子殿下表个忠心。没准将来哪日朱润泽登得大典,将来去京城办事也多了个递名剌的道儿不是?
两人聊了半个时辰,徐茂德安排张有为宴请我,自己告辞去办事。一般下面的州县县令拜访,也不过这些时间。
来到六扇门衙门,张有为这才跪倒行礼,我说张总捕头不必拘礼,你就当我是个江湖中人即可。话说,你是怎么知道我进城的?
张有为笑道,属下一月前就接到孟总捕头的公文,说监察大人不日便路过太原,早就叮嘱城防那边。再说大人的路引是由六扇门总部签发,想不引起注意都难。
原来如此,看来入城实名登记这一办法,确实行之有效。心想百密一疏,当时图省事儿竟然忘了这茬,于是便让张有为给我多弄几个路引,以备不时之需。
我说久闻太原府治安良好,张捕头功不可没啊。
张有为道,这些都是知府
(本章未完,请翻页)、臬台大人功劳。本来臬台大人也想见你,前些日子有公务在身,前往西水公干了。太原府临近西凉,最近魏总督又在西凉那边搞军事演习,治安想不好都难啊。
那魔教在这边寻衅滋事,六扇门难道不管吗?
张有为略带尴尬道,监察大人,江湖之事,六扇门虽有监督之责,但只要不妨碍民生,向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关陇黑白两道与魔教的恩怨,也说不上谁对谁错,六扇门也不便插手。
我也觉得自己的问题有些业余,转而问斩魔大会之事。
张有为道:今年以来,魔教为争夺水路码头与关陇武林冲突不断,一开始双方还比较隐忍。六月份,关陇李家的二公子李翰林醉酒在六贤楼调戏魔教黑袍罗刹,结果被弄瞎一眼,切断一臂,双方引发冲突。
李伯阳暴怒,带人一路追杀,在马家堡大打出手,事后抓了黑袍罗刹,之后魔教与李家多次交涉无果,双方约定十月初七在杏花岭以武论道,李家在中原广发英雄帖,这才有了斩魔大会之说。
我问道:江湖上传闻,魔教在关陇一带无恶不作,滥杀无辜,还杀死马家堡一百多口人,可有此事?
张有为说:魔教虽然穷恶,却也算守江湖规矩,江湖传闻也有不实之处。李家控制江湖言路,一味抹黑魔教,也好让这斩魔大会师出有名。不过,马家堡惨案是魔教所为不假,至于为何,属下也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