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汝阴,陈翎可以自立的,那时吕布尚在河北,就算自立了又何妨?陈翎没有。
相城,吕布与曹操鏖战谯县,局势危急非常,此时身为相城主官的陈翎,若有私心,可向曹操或陶谦致信,暗中私通,背后一击,可令吕布无力反天,可他陈翎没有。
吕布兵指彭城,相传出征之时,陈翎为此曾进谏过,但吕布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强行征讨徐州,这是陈翎最佳也是最为合算的一次机会。
当时他若反了吕布,世人大抵只会同情他。曹操、陶谦,甚至是袁术,三方势力虎视沛国,陈翎当断就断,义无反顾提兵北上,出现在最意料不到的地方,琅邪郡莒县!
神来之笔!
若不是早知吕布不会就此丧身,就是心中已存莫逆之心。
但从吕布从徐州归莒县来看,陈翎亲迎其入城,之后便将权利全部交还给吕布。
这就让人开始有些吃惊了,他陈翎到底是谁?他陈翎难道真的对吕布忠心耿耿,没有一丝反叛之么?
心中存着这般想法的徐和,坐于陈翎对面,低人一等,徐和心中暗暗道着,看觑着陈翎,他果然不在意明面上官职,只在意是否能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不然何以如此气度不凡?
为上者,为君者,才有如此风范,吕布虽勇,但论敛身逼迫之力,尚不及他!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陈翎在吕布面前都敢放肆无所忌惮,何况现在仅仅是他徐和。
静静安坐半晌,两人都没开口说话的**。
本来身为官低者的徐和,当率先开口禀明为何来此,然徐和此来,却是为了一探陈翎底细,故作茫然状战战兢兢端坐着。
陈翎没有搭理徐和,虽然他本来有事要问徐和,但在此刻,他只想晾着徐和,让他知晓得罪人可以,但其中不包括自己。
陈翎继续着刚才的思绪,是什么呢,是什么呢?
毫无头绪啊!
若是有足够时间的话,自己还能仗着自身的优势,将学识转化为产能,无论是每亩田地的产出都能上一台阶,本来能养活一家人的,起码可以多上二、三人。
时间啊!不等人,主公虽然没有过催促,但连孙翊,宜霜都没有瞧见过来玩耍,那么说明一件事,为了让自己安静思考,吕布已经禁止他们进入衙内了。
叹了声,听得有人问道:“治中大人可有烦恼?”
抬头望去,正见徐和一脸阿谀的向自己奉承说道,陈翎呵呵一笑,不接徐和之问,说道:“你可知张角得授几卷天书?”
天书者,《太平清领书》。黄巾军将张角视为神人,自然与其相关的东西,都加上了神秘色彩,陈翎既有安抚三十万黄巾的责任,随乡入俗,如此说道不为过。
徐和一怔,当时陈翎的书信送至管亥与自己手中时,自己劝阻住管亥,将此事交付自己与陈翎说及,管亥遂与己都不回陈翎之信。在这信中,只有寥寥数言,其中就有此问。
徐和把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讲来,说道:“当初,圣师遇仙,得授天书百余卷。”说完徐和看向陈翎。
陈翎面上失望之色一闪便消,笑颜道:“徐校尉可否借我一观?”《太平清领书》是黄巾太平道教义综述,陈翎不信如此重要的东西,他们黄巾太平道教众不会好好保管。
果然如陈翎所料的那般,徐和没有一丝隐瞒之意,有些尬尴着说道:“此书经历数次战争,现在仅余五十余卷。”徐和此言真假难辨,不过其中有几分真实性,《太平清领书》乃是竹简制成,一卷一卷听起来似乎很多,可若是誉写在纸张上,可能只有薄薄的一册。
陈翎脸上已经流露出失望神色,徐和暗忖着,刚才没有眼花的话,失望加失望,一再失望,他已经开始不耐烦了。
不错,陈翎是不耐烦了,这个徐和,这个张角,得授《太平清领书》应该是全的,但作为黄巾领袖,忙于举事起义,他怎会仔细琢磨其中的学识?
据他的经历来看,一败再败,失败了就跑,《太平清领书》肯定遗失了不少,徐和得到的应该是残余部分。
心中还带着希望,陈翎问道:“能否现在…?”
言下之意徐和已经懂了,连忙道:“我即可派人将书拿来送予治中大人观看!”徐和说完,匆匆起身告退,快步来到府衙外,吩咐等候在此的心腹,将天书拿来。
做完此事,徐和回转再次进入衙内,一路之上暗思,天书之中难道另有玄机?
不然陈翎此人何以如此着急想观看?
【作者题外话】:书群号:一零**三八二五肆(10893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