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2014年今日说法梦境擒凶 > 第一百九十二章 采人参的禁忌(第1页)

第一百九十二章 采人参的禁忌(第1页)

“是啊,”老邹点点头说,“长白山横卧在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的东部,是满族以及其他东北少数民族的发源地,人们常说‘白山黑水’就是泛指我们东北地区,白山就是长白山,黑水便是黑龙江,白山黑水已成为东北的代名词。要说长白山有多大,狭义的讲,是指长白山山脉,广义的讲,是指以长白山山脉为中心的外延地区,那可就大了去了,至于有多大,我可也不清楚。”

马林喜欢打听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他对老邹说:“我们这起案子与采挖人参有关系,老邹你是当地人,而且常年在山里生活,我们对当地特有的采参这个行当非常不了解,那么你能讲一讲关于采参人的一些事情吗?”

“采参这一行对于当地人来说都是很神秘的,从事这个行当的人有诸多忌讳,比如采参不能叫‘采’,应该叫‘抬’,人参也不能叫人参,应该叫‘棒槌’,正确的说法应该叫作‘抬棒槌’,进山采参的人,叫放山人,经验丰富的领头人叫老把头。”

陈教授听老邹说得头头是道,他说:“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规矩和禁忌,想来采参这个行当由来已久了。”

“放山的人苦啊,采人参这口饭不好吃,”老邹的脸上有些黯然,接着说,“讲究和忌讳非常多,有时一进山少则十多天,多则几个月,而且山里连年的乱采乱挖,根本就很少能看到够年头的老山参了,有的新手,甚至连参芽子也不放过,唉,这样一来,以后估计野山参就得彻底绝种了。”

“是啊,人参很值钱,只要有利可图,即便冒险丢掉性命,也有人愿意干。”陈教授顿了顿,又问:“既然采参这行当很古老,那么有什么传说故事之类的,我个人对民俗非常感兴趣,老邹,你再多说一些好吗?”

大木屋里一阵静默,老邹回想了好半天,才说:“有一首放山人经常会在山里吟唱的歌谣,我学过,先给你们唱一段听听,据说这个歌谣是放山人的祖辈传下来的,歌谣有辟邪的作用……”

“太好了,”陈教授拿出一个录音笔,“老邹,我录下来留个纪念好吗?”

陈教授话音未落,老邹就毫不迟疑站起来,前一脚后一脚踏着步子唱了起来,声音低沉而浑厚,他有一付天生的好嗓子:

“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三天吃了一只水蝲蛄,你说寒心不寒心?家若有人来寻我,顺着蛄河往下寻啊……往下寻……”

随着老邹歌声唱罢,他又讲起了一段古老的传说,当然,故事的主人公正是歌词里唱的那个据说已经成了神仙的放山人的祖师爷。

……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山东十年九灾,老百姓的日子可苦透了,这一年刚把种子洒在地上,又遇上了少见的大旱天气,一个半月滴雨未下,地里的庄稼苗干得一点火就能着。

莱阳地界有一户姓孙的人家,当家人叫孙良,三十多岁,正是满身是劲的时候,他一见又闹了灾荒,满地庄稼是指望不上了,到秋天收不下来粮食,拿什么养活老婆孩子。孙良正愁得没法,听说关外长白山老林子里有人参,关东人叫棒槌,这是一种宝物,要是能挖到几棵,那一家老小的日子不就有了着落。

孙良和老婆一商量,闯关东成了唯一的法子,于是他收拾行装,带上所剩无几的吃食,含泪告别老婆孩子,从烟台登上木帆船,在海上也不知漂泊多少天,才到营口靠了岸。

他采参心切,路上顾不得歇脚,连宿搭夜地往山里奔,趟过一河又一河,翻过一山又一山,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才进入长白山老林子,那时候,长白山里根本没人烟,树木狼林,草深没腰,野牲口到处都是。

孙良虽说身强力壮,是在庄稼地里滚大的,但进入这样大的山林子还是头一遭,又没人相伴,自己只好壮着胆子往里闯。他手里拎着根木头棍子,拨拉着周围的草棵,开始寻找人参,就这样,孙良白天漫山遍岭地找棒槌,晚上找个避风地方睡觉,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

粮食吃光了,衣裳刮碎了,鞋底磨穿了,在山里转游得也分不出东西南北了,仍旧没有挖到一棵棒槌,可他还是不灰心,饿着肚子也要往前闯。

话说这一天,他饿极了,拄着棍子来到了蝲蛄河,趴在河边喝了一肚子凉水,凉水还是不顶饿,只觉得浑身酸软没有一丝力气,眼睛里直冒金花。

一不小心,一脚蹬翻水中一块石板,突然一个水蝲蛄窜了出来,他急忙伸手抓住,把水蝲蛄的壳揭去,不管三七二十一,放到嘴里大嚼起来,可再想抓几个吃,连翻几块石头就把孙良累趴下了,腿打颤,说什么也是站不起来了。

无奈,孙良只好沿着河边往前爬,爬着爬着,爬到一块大卧牛石旁,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好不容易挺起了身子,咬破了右手食指,在大卧牛石上写下了一段话,也就是歌谣里唱的那一段歌词,等他写完了,便仰面朝天地躺在卧牛石底下,慢慢地瞌上了眼睛。

这时候,天也渐渐黑下来,夜里刮旋风,把林子刮得呜呜直响,就像有人在哭泣,第二天,只见卧牛石下面孙良躺的那个地上,隆起了一个坟包,原来,孙良的尸首被旋风裹挟着砂土落叶土葬了,而那块写着字的卧牛石成了孙良的墓碑。

因为孙良是外地人头一个进长白山挖参的,后来人都称他为“参把头”。

打那以后,孙良的故事在关里关外传了开来,凡到长白山放山之人,谁走到那里,谁都跪到坟前,向孙良叩头祷告,求他保佑进山挖到大棒槌。

弹指一挥间,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小罕子,也就是后来的老罕王努尔哈赤,当时被明朝的辽阳总兵赶进了长白山,结果也迷了路,眼看饿得不行了,正在迷迷糊糊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林深处走来一个白胡子老头,对他说:“小伙子,前面的山包下边,住着八户人家,你到那里和他们一起过日子去吧,距离这里百步开外,还有一棵大棒槌,你挖出来卖了,置办你所需要的家业,将来你会有一番大作为,相信我。”

后来白胡子老头消失了,小罕子按照白胡子老头的指点,果真在前面山包下找到了八户人家,又在右边百步开外找到了一棵大山参。于是,小罕子就和那八户人家把参挖了出来,买了很多钱,就在这一带招兵买马,囤粮聚草,一步步地打出了清王朝的江山。

努尔哈赤登基坐殿之后,依照他忆想的样子,画了一张“参把头”的图像,还在山里盖了一座庙,塑了泥像。努尔哈赤感激孙良指路有功,保佑穷苦人有功,便封他为山神,掌管着长白山。

后来,康熙皇帝领着兵马到长白山游猎巡边,听说参把头的故事,为了不忘参把头对其先祖的恩情,还在参把头的塑像身上披了一件黄马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