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
不止是王弦,就连吕凌都是一脸好奇的看向杨纪。平川城里公认最高的长官一个是“城主”,一个就是“镇远将军”。
现在这两个人一个已经明确拒绝了,另一个则也和拒绝差不多,至少是希望渺茫。除去这两个人,众人实在想不出来,平川城里还有谁说出来的话和武举人一样举足轻重!
杨纪没有说话,脑袋里却想起了“史师”。史师是大汉的“文师”,教导的皇室子弟不知道多少。
他虽然手无缚鸡之力,而且文官体系也不及武官,但说到论影响力,史师恐怕还远在杨玄览之上。
如果说整个平川城里,还有谁能在这个时候帮到自己,那就只有“史师”了。
城主府旁边,就在那座青砖绿瓦,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宅邸里,杨纪见到了“史师”。
“这么说,这个杨玄览是想要借德行殿的能力,假公济私,废黜你的童生功名?”
听完杨纪的叙述,史师捋着胡须,看着堂下的杨纪若有所思。
“正是如此。”
杨纪恭声道:“现在整个平川城里,能够帮助学生的只有老师。不知老师能否帮助学生自证清白?”
堂上一片寂静,史师沉吟不语,杨纪心中忐忑也没有底。
自从告老还乡之后,除了那次文科举,史师基本上是深居简出,根本不插手政务。甚至于他回来这么久,平川城里还没多少人知道的。
史师的秉性显然是喜静不喜动,让他帮自己说话,和一名武举人争斗,显然有违他的本性。
杨纪没有把握他一定会答应。
“清官难断家务事。”
史师沉吟片刻后道:
“我们文道一脉讲究慎言慎行,我不知道整个过程,也没有调查过其中的内幕,不好说话。不过。……一个能在文科举中写出华丽文章,字字灵气的人,再怎么也不可能是大奸大恶之徒。——你放心吧,这件事情我会替你出面。”
“虽然我已经告老,毕竟还是教过一些学生,留了我一些信物。在德行殿还是能说上一些话的。”
史师道。
杨纪大喜,高声道:“多谢老师。”
“呵呵。这件事情暂且放在一边。”
史师放下手中的香茶:“我问你,那块文圣笔墨的碎片怎么样了?”
“惭愧,学生钻研了很久,但是并没有什么头絮。”
杨纪道。
“你有这份心思也就够了。”
史师笑了笑,捋着须道:
“不过上古文圣的笔墨,并不是说你天天盯着它。勤奋用功就够了的。这件事情,必须要在文道上有足够的修养和造诣。否则的话,造诣不够,即便你对头悬梁、锥剌股,也是没有用的。”
“所以,杨纪,我给你准备了一些书藉。都是我这段时间精心搜集的。你醉心武道。我也不强求你跟着我学习。只希望你不要拉下文道就成。有道理‘一理通,万理通’,读书是明理,练武也要明理。依我在皇都的经验,读书练武其实是相辅相乘的。读书明了道理,对于你以后练功也有帮助。”
史师道。
“多谢老师厚赠。有老师珠玉在前,学生自不敢拉下功课。”
杨纪道。
“嗯。这些书我过段时间就会让人送到你府上。不必着急,有时间就读一读吧。有诚心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