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伤寒杂病论序原文及翻译医古文 > 第4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3页)

第4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3页)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铃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226)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227)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228)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230)阳明病,胁下?革更?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濈然汗出而解。

(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233)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革更?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蜜煎导方:

食蜜七合

右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革更?。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234)阳胆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35)阳胆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237)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革更?,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238)阳胆病,下之,心中懊?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革更?,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239)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息)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43)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吴茱萸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