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入编的好处与坏处 > 第289章 他们是国际法庭里的中国法官(第1页)

第289章 他们是国际法庭里的中国法官(第1页)

2022年11月,在第77届联合国大会全会上,我国两位法官成功当选上诉法庭和争议法庭法官。自史久镛先生起,越来越多的中国法官走上国际法庭的舞台,他们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纠纷,维护不同群体的利益,为国际秩序带来积极的影响。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国际法庭里的中国法官们吧!

高晓力联合国上诉法庭首位中国法官

高晓力,现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审判庭庭长,曾获得“全国优秀法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22年11月15日,在第77届联合国大会全会上,高晓力成功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的法官,任期6年。

高晓力是联合国上诉法庭成立以来首位中国法官,回顾其求学经历,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学霸。在对法学学习以及司法工作还处于懵懂状态的中学阶段,她便有了当法官的梦想。于是,17岁时她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进入最高人民法院担任书记员,后获得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又考入北京大学师从吴志攀教授取得法律硕士学位,后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师从沈四宝教授获得博士学位,丰富的求学经历奠定了高晓力法官扎实的法律功底。

从法学院毕业到正式成为法官,高晓力用了7年时间。7年的书记员工作,磨练了她的心性,增长了她的阅历,也坚定了她的理想,谈及这段经历,她认为,“7年的书记员经历,有的人看来或许平凡琐碎且漫长,但事实上这份工作对于一个初入门者熟悉掌握民事审判程序中的各个事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的经验和教训都会转化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此后,在担任涉外民商事审判法官的数十年间,她始终坚持学习,研习国内外相关政策条款和案例。在承办涉及信用证的新类型案件瑞士纽科公司案时,她消化了大量该领域国内外一手资料,尊重国际惯例,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后该案判决被学界誉为信用证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在无数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审判过程中,她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

担任联合国上诉法庭法官,是对高晓力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在纽约总部进行宣誓仪式时,她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更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

薛扞勤国际法院首位中国女法官

薛扞勤,现国际法院法官,国际法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名誉教授。2010年6月,薛扞勤首次当选国际法院法官,2018年她当选副院长,2020年她再次当选国际法院法官,任期九年。她是国际法院的首位中国籍女法官,是国际法院的首位女性副院长,是国际法研究院历史上第一位女院长,也是自1946年国际法院成立以来仅有四位女法官之一。

薛扞勤法官的职业之路有别于传统的法学生,更像是一场由兴趣引发,以智慧和坚持铸就的“从外交官到法官的华丽冒险”。1977年薛扞勤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学习英语专业的同时,她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在毕业后报考北京大学国际法专业研究生,跟随王铁崖教授研究国际法相关问题,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又赴哥伦比亚大学进一步深造,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国内外顶尖名校的学习经历让她的国际法学功底深厚、基础扎实。

在学术研究逐渐深入的同时,薛扞勤的实践经验也更加丰富。她从外交部条约与法律司科员成长为司长,担任中国驻荷兰大使以及外交部法律事务顾问,参与美国轰炸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中越海洋划界等重大谈判,在一次次国际事务的处理中展现了中国法律人的风采。

2010年,在初次当选国际法院法官时,薛扞勤表示到国际法院任职不仅仅是一份属于国家和人民的荣誉,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是对国际社会的责任。数十年过去,她用无数优秀的案例证明了自己的学术造诣和优秀品格,承担起国际法院法官的责任。

刘大群前南国际刑庭的第三位中国法官

刘大群,我国资深的国际法和国际刑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国际仲裁法院和国际法学会成员。2001年至2005年期间,担任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简称IctY,中文简称前南国际刑庭)审判分庭一庭的首席法官,2015年担任该法庭副庭长。除此以外,他还担任过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的上诉庭法官以及国际刑事法庭余留机制法官。

宝剑锋从磨砺出,刘大群法官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国际法人。出生于北京革命干部家庭,他的性格刚毅果敢、从容沉稳。家庭的变故让他饱受苦难,父母处境艰难、社会动荡不安,学习条件匮乏,但在此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阅读思考并于1973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后又前往外交学院进修英文和国际法,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在工作中逐渐将自己的人生目标锁定于外交和法律。

在担任前南刑庭法官期间,他参加了50多个案件的审理,多次担任主审法官,坚持明德慎罚,做到“主持正义,公正审判”。在案件审判中,他注重证据和人权保护,深入研究司法判例和国际习惯,提出个人意见,体现中国司法智慧;在人才培养上,他关注国际法人才的持续发展,强调法律人应当注重“独立思维”的培养,承担时代和国家的责任。

在前南国际刑庭,刘大群法官接过李浩培、王铁崖教授的重担,成为该法庭的第三位中国籍法官,为世界贡献中国司法力量。该庭最后一任庭长阿吉乌斯法官说:“他们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法律人,也让中国人更多地参与到国际法事务中。”

段洁龙国际海洋法法庭第四位中国法官

段洁龙,现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2020年8月,段洁龙当选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任期9年,成为继赵理海、许光建和高之国之后第四位在该法庭任职的中国法官。

段洁龙本科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后又在外交学院国际法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外交部条约与法律司,工作期间曾前往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担任过中国驻新加坡、匈牙利特命全权大使。在外交部工作时,他参与了联合国法律实务、国际司法合作、海洋法以及涉港澳有关的法律事务,融国际法理论于实务,取得了一系列有效成果。

在法官选举期间,美国公开表示,“选举一个中国官员加入该机构,就像雇佣一个纵火犯来管理消防局”,以此诋毁中国,然而在首轮投票时段洁龙以149票高票当选,证明中国法官的水平。我国海岸线绵延曲折、地缘环境复杂,段洁龙成功当选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于中国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问题,段洁龙表示:“虽然一些国家仍然对中国存在政治偏见,加之法律制度的差异,但中国正以她独有的姿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魅力。”

孙祥壮联合国争议法庭首位中国籍法官

孙祥壮,现最高人民法院审判长、国际商事法庭法官,曾获得“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的荣誉称号。2022年11月15日,在第77届联合国大会全会上,孙祥壮成功当选联合国争议法庭的法官,任期6年,成为联合国争议法庭成立以来的首位中国籍法官,“填补了我国在联合国内部行政司法系统的任职空白”。

孙祥壮法官是一名“70后”法学博士,1993年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又取得英国华威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南京师范大学法理学博士学位。

孙祥壮法官是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审判的“先行者”。他严谨敬业,化解制约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审判质效难题,审结多件国际商事案件;他总结经验积极创新,牵头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区际法律冲突研究专题调研,推动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转化为立法建议;他积极传递中国声音,在国际商事诉讼司法研讨会等外事活动进行英文主旨发言,讲解中国法治故事。

结语

中国法官凭借他们深厚的法学功底、丰富的审判经验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在世界舞台上彰显中国智慧,传递中国声音,法学生们应以他们为榜样,奋发图强,努力成长为能担起时代责任的法律人。你还知道哪些国际法庭里的中国籍法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