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里招魂老贾?直接让刘光福或刘光天去街道办和龙警所找人。
阎解成也不可能赔钱,贾东旭受伤,捕兽夹子不是他的,贾东旭是自已踩上去的,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去城外打猎,是贾东旭提议的。
无论怎么算,贾东旭受伤,都怨不得其他人。
有了媳妇和儿子,何雨柱怎么可能拿钱给贾家?
易中海倒是想让院里的人捐款,结果被刘海中怼了。
贾东旭是厂里的三级钳工,还是易中海的干儿子,易中海是六级钳工,贾东旭和易中海加起来,每月工资一百多,收入超过院里绝大多数家庭。
医药费不贵,后期治疗费也很便宜,唯独接下来的两个月,贾东旭没能力上班了。
回到家的易中海,跟谭桂香算了算账,接下来的两个多月,不但存不了钱,还要吃老本。
“诶,东旭怎么就受伤了啊?”
“贾张氏肥得像一头猪,不但不出去挣钱,在家还不干活,吃得比谁都多。”
“东旭两个月不能上班,贾家没有进项,日子难过了。”
“老易,干脆把贾张氏送回农村,她在农村有地,农村现在吃大锅饭。。。。。。”
“东旭在城里,让贾家嫂子一个人回农村,这像话吗?”
“贾张氏不回农村,贾家几个人吃什么?”
“我们现在对东旭家好一点,他们肯定会给我们养老。”
贾家只有贾东旭是城市户口,贾张氏、范红梅、棒梗、小当都没粮食定量。
贾张氏和棒梗加起来,饭量约等于四个成年人,每月光是他们两个,就能吃掉不少钱。
鸽子市和黑市的棒子面,一斤都能卖七角多钱,足足涨了三倍多。
一日三餐都吃面粉和大米,每月三百块钱都不够。
城里人每月的粮食定量,面粉和大米大概占三成,剩下的七成,都是粗粮或杂粮。
一斤优质大米,在黑市能卖三块多,三百块钱在黑市只能买到八九十斤优质大米。
率先扛不住的阎埠贵,都开始用细粮换粗粮了。
一斤细粮能换三斤粗粮,吃着吃着就吃习惯了。
三灾开始之前,阎埠贵存款三千出头,时至今日,他的存款只剩几百块钱。
全家都是城市户口的,每月的粮食定量,能让家里的所有人,吃个七分饱。去黑市或鸽子市,买一些棒子面,就能填饱肚子。
精于算计的阎埠贵,使用细粮换粗粮,大幅度减少食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