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病好后怎就这般不可理喻?”李铮放下扬在空中的手,颇为失望地说道。
“可我能站在这里,是锦然找人将我治好的。如今我的女儿挨了打受了委屈,做母亲的说几句话,你就觉得不可理喻,若今天的人换作承欢呢?”孙氏再不看李铮一眼,“锦然,送你父亲与二娘出梅苑。”
李铮气得面红耳赤,偏偏老夫人偏袒着孙氏。他冷哼了几声,与周氏一道出了门。
孙氏看着李锦然半边红肿的脸,眼里疼惜不已。李锦然嘿嘿地傻笑:“母亲,其实一点儿都不疼。”
孙氏将她的头按在自己的肩上,心里已作好了决定,轻声说道:“锦然,明日与我一起进宫可好?”
“见谁呀?”李锦然好奇地问道。
“皇太后。”孙氏道。
李锦然只觉心中十分温暖,她听闻早些年皇太后还在当皇后时,对母亲十分喜欢,后来因为母亲生了病,为此还惋惜了好一阵。如今母亲说要带她去见皇太后,怕不止叙旧这么简单。她轻轻地点了点头,若母亲肯帮她一把,二夫人离死期的日子就更近了。
翌日清晨,孙氏将一件绣着海棠的淡粉色长锦衣拿来让李锦然穿上。李锦然接过衣衫时心里苦涩良久,这些天孙氏在梅苑绣的原来是这件衣衫。她将长锦衣穿好后,抚摸着衣袖上的一滴血迹,忽然想起孙氏见到赵灏出神时的模样,晃神间孙氏已将她推到了铜镜前。
孙氏亲自为她梳妆挽发,拿朱砂在她唇间轻轻一点,笑道:“见了皇太后不要拘谨,她喜欢活泼的孩子。”
待妆点完毕,二人才出了李府。一路上孙氏又向李锦然说了很多关于皇太后的喜好,李锦然一一地在心里记下。走了一个多时辰,马车渐渐地停了下来。
皇宫守卫森严,担心皇宫不容易进,李锦然特意将赵澈的玉佩带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却见孙氏从衣袖中拿出一封手信递给了守卫。只见守卫见了手信后立刻跪了下去,双手将信举过头顶呈给孙氏。
孙氏将信小心收好,带着李锦然入了皇宫。李锦然心里疑惑不少,海棠居已被纳兰信烧得精光,从海棠居拿来的东西皆被李锦然寻了一处安全的地方藏好。在清点海棠居搬出来的东西时,她未曾见过有这样一封能自由出入皇宫的信啊。她疑惑地看向孙氏。
孙氏见她对信的内容好奇不已,将信又递给李锦然看了看。李锦然才恍然大悟,当年皇太后与孙氏十分投缘,遂时常将孙氏召进宫中陪伴。守皇宫城门的守卫轮流守门,时不时地就要对她进行盘查,她为此向皇太后抱怨过。皇太后提笔写信一封,特令孙氏能随意进出皇宫,信上有皇太后的印章,也就难怪侍卫会下跪了。李锦然心下了然将信还给了孙氏,心里却为孙氏的遭遇暗叹不平。依照皇太后对孙氏的喜爱,再加之当年有孙家的帮衬,理当不会过得这样艰难才对。她侧过头看了眼孙氏温柔的眉眼,微微地叹了叹。在这个钩心斗角的世上,人善被人欺,越是不计较,反而失去的越多。
孙氏领着李锦然走过一道又一道人工精雕细琢的白玉桥,穿过姹紫嫣红的万花林,在一座牌匾上用金漆刻着华清宫的宫殿前停了下来。孙氏站在门口神情怅然,似是回忆起陈年旧事,李锦然轻轻地拉了下她的衣袖。孙氏站在她的面前,将她鬓发间有些歪斜的蝴蝶簪重新插好,语重心长地说道:“锦然,母亲的命本就不长,如今能开口说话已是老天给的恩赐。你且记住今天母亲跟你说的话,无论路有多难,都要好好地活下去。”
李锦然拥着孙氏向华清宫走去,笑着安慰她:“母亲,你命长着呢,锦然要带着你跟妹妹一起游山玩水,踏遍大好山河。”
孙氏还想再说什么,却见她眼里流露出对未来向往不已的神态,终究没有再说话。
守宫门的奴婢将二人引到霓裳门后,向站在门口一侧的老嬷嬷低着头说了几句。便见老嬷嬷忽然朝孙氏这边看过来,似是再三确定后,急急忙忙地朝门内跑了进去。不一会儿,老嬷嬷笑容满面地将二人请了进去。
霓裳门内地板光可鉴人,李锦然低垂着头与孙氏一起拜了下去:“参见太后娘娘。”
“起来,都起来,让哀家好好看看。”皇太后的看向地上所跪二人,语气隐隐透着些喜悦。
孙氏抬起头来迎上皇太后的目光。皇太后眼里流出疼惜,起身从榻上走了下来,扶起孙氏:“好了就好,有空常来坐坐。”
皇太后又看了眼跪在地上仍未起来的李锦然,见她穿着绣有海棠的淡粉长锦衣,不禁想起当年孙氏曾穿着一模一样的衣衫陪她饮茶论诗。阿湘与世无争、淡泊的性子她甚是喜欢。如今她却叫女儿穿成当年的模样来引自己的主意,怕过得也是不如意的。
“抬起头让哀家看看。”皇太后拄着雕凤手杖站在李锦然的面前叹道。
李锦然将头抬了起来,簪子因青丝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皇太后听这声音觉得耳熟,朝李锦然看过去,才发现她头上所戴的蝴蝶簪竟是自己送给皇孙赵澈之物。她疑惑地问道:“你可是李锦然?”
李锦然轻轻地点了点头,皇太后能认出她,必是因为赵澈送她的这支簪子。她将它戴上原本只是存了分侥幸,如今皇太后连名带姓地将她认出来,叫她心里暖了几分:“臣女不请自来,请太后娘娘不要怪罪。”然后又盈盈一拜。
看着李锦然的脸,皇太后恍惚了片刻,将她也扶了起来,让宫女赐坐奉茶。皇宫不比李府,一言一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李锦然从未来过皇宫,许多规矩都不懂,故而小心谨慎。孙氏与皇太后相聊甚欢,李锦然只在一旁笑着附和。
提及当年事,皇太后忽然怅然伤感:“阿湘,老天终究待你不薄啊。你虽病了多年,可却还有两个女儿在身边。若是当年枟儿没有喝醉跌入湖中,月华就不会痴傻成癫,更不会亲手杀了刚满月的远儿,可怜他还那么小……”皇太后说到此老泪纵横,老嬷嬷亦是跟着落泪。
陈年往事李锦然隐隐知道一些,皇太后口中的赵枟正是前太子,月华为他的太子妃。曾闻二人琴瑟和谐、鸾凤和鸣,生有一子乳名为远儿,连正名还未来得及取,便突生变故。当年的皇太后甚是哀伤,在禅院诵经接连数月,再出来时青丝变白发。
纵然皇太后位高权重,却终究是失了儿孙的母亲。当今皇上待她再好,到底不是亲生的。李锦然看着泣不成声的皇太后,忽然觉得没有来时那么害怕了。她大着胆子走向皇太后,跪在她的身前将头贴在她的腿上,柔声说道:“听闻前太子殿下十分孝顺,无论多繁忙,总不忘与皇太后一同用膳。太子妃无意间得知皇太后爱喝莲叶羹,便偷偷地学着做,多次在御膳房为皇太后做莲叶羹……”
皇太后心中悲痛不已,想起短命的赵枟与月华,视线早已模糊起来,却感到有一双手替她擦去了眼泪。待她看清时,见李锦然一双清明的眼睛带着笑看着她说道:“太后娘娘,前太子殿下生前舍不得让您受委屈,仙逝后更不舍得让您不开心。您在这儿悲伤痛苦,殿下在天上看见了,心里定不会好受。”
李锦然面对着皇太后又跪了下去,说道:“臣女未曾来过宫中,倘若有失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