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血衣卫组织的 > 第0737 北伐文(第1页)

第0737 北伐文(第1页)

圣旨下达,整个京城顿时忙起来,几十万大军调动,不是小事,六部的人不停的跑,粮草、物资、军备都要跟上,同时发布各种朝廷的公告。

朱棣的一纸讨伐檄文列举了不少罪行,这些极为不利,所以,战场上的胜负不仅仅是你带着多少人马打了多少胜仗,名声和道义上同样重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就算燕王再能打仗,如果失去兵马和百姓的支持还是不行。

这一点和当时的人口有关,元末的时候,灾祸战乱不断,所以,人口大规模下降,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大力发展民生,百姓的日子好了,人口自然也就上来了。

从洪武初年到十四年,全国人口确实有了很大的增长。关于户口增长的原出,一般人都认为是当时的明朝政府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积极鼓励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解放劳动力的结果。但是也有人更加强调国家对户口的控制。他们认为封建国家的户口是直接与赋役剥削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统治者总是力图控制更多的人口,以榨取更多的财富,明王朝当然也是如此。

早在洪武初年,朱元璋就命令地方官府努力将那些脱籍的农民重新控制起来以增加户口。当时有很多原先因为农民逃亡一空而废置的县被重新设置起来,有些地方本来户口很少,可是通过招抚流亡,使得当地户口、赋税大增。所以,从明初到洪武十四年增长的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属于重新被控制的农民。

从洪武十四年到二十六年全国人口的变化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人认为,这一时期,明朝的户口基本上没有什么上升,有时或户或口反而出现了下降。而《明史》也有类似的记载:“太祖当兵燹之后,户口顾极盛。其后承平日久,反不及焉。”

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在洪武时期发生了大量的农民起义,而参加农民起义的往往就是那些流民和逃亡者,明朝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对之进行镇压,其中包括屠杀、强迫迁徙和强迫从军等等,而那些幸存者又不得不到处流亡,这就必然使得当地户口减少。

那么到底大明有多少人口呢?根据户部的统计,超过一千万人,按照五人之中出一兵力的统计,全国上下的总兵力可以达到惊人的二百万。

这一点不稀奇,燕王兴兵三十万,加上宁王凑起来的十万兵马,总兵力接近四十万,大明朝廷这边,耿炳文统兵三十万,李景隆统兵十五万,加上林风手中还有守卫京城的兵力应该接近十万,再加上边军,朱允炆这边的总兵力应该接近八十万。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最终燕王都无法占据上风,只能通过自己的战法快速攻入京城,这是唯一的方法。

李景隆拿到圣旨,听到是耿炳文为扫北大将军,自己只是混了一个副将顿时不高兴,自己是曹国公,耿炳文算什么,不过是仗着早些年跟着先祖打过那么几次胜仗,毕竟已经老迈不堪。

“李将军,军情紧急,请将军立刻调集人吗出发。”

“知道了。”李景隆哼了一声,一摆手,那人只得转身退了出去,只是退了出去而已,站在门口并没有走,算是比较了解李景隆的个性,燕王、宁王大军大举南下,如果去的迟了,真的要出大事。

这个时候不能有丝毫的闪失,这一点李景隆同样清楚,命人取来盔甲大枪,出营帐飞身上马,带着十几万人浩浩荡荡朝着北边进发。

李景隆心里不高兴,其中还有另外一方面,这一次和打晋王不同,燕王朱棣曾经帮过李景隆不少忙,而且也拿了不少好处,所以,李景隆对朱棣的印象还算不错。

马蹄声阵阵,一队骑兵接近,为首之人快速催马上前,“李将军。”

为首之人马上高喊,李景隆停住战马侧首往后看,这个时候那些人已经跑到李景隆的面前,为首之人躬身施礼,“李将军,耿将军的军令。”

李景隆面色一沉,耿炳文是扫北大将军,所以,整个兵马的调动和作战计划都要听从他的安排,李景隆只能接过,“知道了,请回禀耿老将军。”

“是。”

送信的兵马快速返回,李景隆打开军令,上面写的清楚,李景隆所属十五万人加快行军速度,尽快赶到济南城,然后修建防御拦阻燕王大军,千万不能出城交战。

耿炳文擅守,曾经以几千人马孤城坚守阻挡几万大军,此时,燕王乱军风头正劲,这个时候出去打肯定吃亏,耿炳文清楚,就算是自己亲自上战场未必是燕王的对手,何况是年轻气盛的李景隆。

李景隆冷哼一声,面露不悦之色,“老东西,凭什么对我指指点点,不要以为只有你懂得打仗。”李景隆心里不爽,当然军令还是要执行,袖子一甩,大军按照军令快速向前推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