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是乱世,赵悝想带着赵国走向辉煌却很难。
赵悝表情肃然,沉声道:“儿臣反对赵、齐结盟。”
赵何眉头一扬,问道:“为何?”
赵悝一抖袖袍,侃侃而谈:“和齐国联盟,进而抗衡秦国,儿臣认为,大不智也。”
“昔年,秦王赢稷身为质子在燕国落难,得我赵国之助,才得以顺利的返回秦国。”
“如今赵、秦关系缓和,双方相安无事。”
“一旦赵国和齐国联合,进而攻打秦国,那秦国就有了攻打赵国的理由。”
“这一举动,必然令赵国陷入危机。”
赵悝说道:“儿臣建议,不能主动授人把柄,令秦国有出兵的理由。”
“再者,齐王小人也。”
“去年,齐王和秦国联盟,公尊为帝。“
“如今,齐王转眼背弃秦国,转而和我们联盟,意图攻打秦国。”
“齐国可以叛秦,也可以叛赵。”
赵悝慷慨激昂,掷地有声的道:“和齐国联合,对赵国百害而无一利,儿臣恳请父王慎重。”
赵何听了后,沉默了下来。
他盯着赵悝,眼中有着审视神色。
赵悝被赵何盯着,心中有些发毛,感觉不踏实。
赵悝道:“儿臣说错了吗?”
赵何摇头说道:“在某个方面来说,你没错。”
赵悝一听,顿时不好了。
某个方面?
意思是,他还是错了。
赵悝道:“请父王示下!”
赵何继续道:“你的分析,针对普通人适合。一个普通的人,应当以信义为先。做人这样,是没有问题的。但治理一国,信义能有用吗?”
反问的话,令赵悝一怔。
他明白了,原来父王是在考虑信义的问题。
赵悝微微一笑,不急不躁的道:“父王,人尚且要讲仁义诚信,何况是一国呢?儿臣认为,国家也唯有如此,才能国富民强。”
赵何一听,清楚这是儒家的观点。
对于儒家,赵何并不反对。
他和刘宣谈论时,就曾提到了儒、法、墨等各家。
他赞同刘宣的观点,‘儒为表’可行,但治国全用儒家,就以偏概全了。
赵何略作思考,道:“那本王问你几个问题。”
赵悝道:“请父王示下。”
赵何问道:“秦国是出了名的两面三刀,它今日能和魏国联盟,而攻打我赵国;明日又可以和韩国联盟,发兵攻打魏国;后天又可以联合魏国,去攻打楚国。秦国毫无信义可言,为何如此强大?”
赵悝的脸色,登时凝重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