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今日无事原文 > 时空之门使用记录(第2页)

时空之门使用记录(第2页)

伯业和孟德情深意笃,不忍心让孟德卷入无谓的宗族争端,于是主动让位给孟德,留书出走。孟德想要去找回伯业长兄,然而当时正好父亲死了,只能暂且接下族长的位子,先为父亲发丧。母亲刘氏开开心心地拿起小刀,打算把小妾们处理掉。孟德阻止了这种行为。后来,孟德的嫡配就是母亲刘氏,小妾们生了很多孩子。刘氏再也不嫉妒了,依然当着当家主母,人们对她的评价是“贤妻良母”。

再后来,汉朝亡了,袁孟德有了三十多个孩子,没一个读书也没一个做官。他留下的家训是“吾家,轩辕黄帝之苗裔也。后世子孙,不许读书!有违此言,神明不佑!

111袁孟德女文姬

匈奴公主蔡,讳琰,字昭姬。母陈国夫人,故中郎邕之妻也。先是时,邕以罪诛。以夫人及公主托之于友生袁孟德。遂姓袁氏。姬虽年幼,知其父邕也,尝记邕文章,终日诵之。孟德闻之,亦流泪。爱胜己女,敬若其父。建安中,匈奴来朝,使者见昭姬,甚异之。以金币十万为单于求之。孟德怒,揖而送之。使者固执不肯去,遂见杀。单于闻之,亲起兵十万,扬言曰“饮马黄河”。孟德亲据之于河。河水汤汤,鸿雁哀鸣。羌笛楚歌闻之不绝,箭羽累石灿若星汉。壮士不归,将军留骨,鸡鸣断绝,晨炊渐少,民有菜色,相枕而死。姬居深闺,闻哀声,知为己也,遂白孟德曰“将军,表率也。君,我父也。阿翁志在社稷,毋为一女致家祸也。请以妾身嫁匈奴。”孟德不许,姬数请之,遂上报朝廷。天子以姬为己女,命为匈奴公主,许嫁匈奴王,一如明妃昭君故事。孟德哀怜之,为赋数万言,姬歌以和之。其声哀婉悲怆,天子沾缨,织女投机。及匈奴王死,姬上书求归,朝廷不许。时汉室倾覆,宗庙燔丧孟德归田隐居,偶得一雁,腹中有尺素。取而熟视之,有诗二首,乃昭姬手迹。读之,其辞悲切,其志愤然。孟德为之哀伤,泣下沾裳。乃集家财十万金,亲往赎之。姬遂改昭为文,名之文姬,姓蔡氏。孟德为招世家子为婿,告宗庙,归宗蔡氏,是为蔡文姬。

12蜀帝让禅

古时候,有两位皇女名曰“娥皇、女英”,现在有两位皇后,同嫁蜀帝。成都夜雨,湘妃竹上的泪痕越发鲜艳。听说魏国有一位女官,辞家事君的时候珠泪涟涟,直到眼中哭出了烛泪一般的鲜红,犹不能止。女子有归,却要与血亲至交从此断绝,何其悲哀。蜀帝曹丕虽居偏隅,听闻此事也是泣泪涟涟。

“连夜大雨,天气转凉,请吾君莫坐廊下。”

说话的是第二位皇后,她和她姐姐一样,是已故西乡桓侯张将军的女儿。

那时,曹丕跟随父亲刘备入川,乱军之中就这样失散了。直到多年以后,曹丕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娶了妻,生了子,养父母也已年老。有一位穿着白袍的将军找到了他,问了他几句他也记不清的姓名籍贯之类的问题。将军看起来有些为难,正在踟蹰之际,有一位先生也赶到了此地。先生什么都没有问他,只是拿出了三个大钱,往空中抛了六次,就决定曹丕就是蜀帝的太子。父母妻子害怕这些王公贵族,不敢再把曹丕当成自家人,就连儿女也都送了人。

只有曹丕一个人住进了皇宫,有了新的父亲和兄弟。父亲是一位年迈的君主,他看起来很威严,其实很随和,只是对曹丕不太上心。兄弟们有些比他年长,但依然叫他长兄,除了喜欢捉弄他,一直都待他挺好。

找到他的那位白袍将军姓赵,据说是入川前就一直照顾他,现在也时常来看他,给他带甘蔗吃。那位抛铜钱的先生叫葛相,是从入川前就追随父亲的人中最年轻的。葛相总是叹气,有时候很固执,尤其是对父亲的个人爱好就管得很宽。不过葛相对曹丕一直都很温柔,经常给他叠个纸船纸鹤什么的,葛相的夫人还会扎纸人纸马。父亲看到以后,总想着给曹丕编一个鸟笼,这时候葛相就会生气了。父亲放弃了编草,后来,他偷偷塞给曹丕一个球形的编织物,还特地嘱咐他别被葛相看见,看见就说是他曹丕自己编的!那是个稻草编的笼子里面装着一只蝈蝈。曹丕把它放在案头上,平时读书的时候正好做个伴。葛相是个精细人,要瞒他是瞒不过的,曹丕一开始就说了实话,也替父亲讨了人情。葛相果然没有去和父亲计较,不过给曹丕讨了娘子。

父亲的好兄弟张将军有两个女儿,长得很美,也能读书。由于她们的母亲是魏国皇帝的亲戚,没有人愿意和她们缔结良缘。曹丕无妻,葛相就向蜀帝刘备提议要为曹丕聘她们为妃。刘备有些犹豫,觉得一取两妻不太合适。可是,葛相却说古代天子一取十二人,三国来媵,曹丕是太子,娶两妃也没什么不可以,岂不闻“娥皇女英共事一夫”。曹丕也该有这样的待遇。刘备碍于读的书和葛相不一样以及曹丕案头的蝈蝈一直叫个不停,就不再争执,顺从葛相的意思办。

曹丕有了两妃,继承帝位以后,娥皇不幸难产而死,女英为后,抚养诸子。葛相又出征去了。这次是魏帝亮亲征蜀国,吴帝禅又态度暧昧。前不久,赵将军也去见先帝了,曹丕亲自为他作了耒,打算以后让赵将军和张西乡桓侯、关壮缪侯一起陪侍先帝,由自己亲自供奉。葛相临行前说过,魏国流行不树不封,他觉得这样很好,以后葛相自己的后事就要这么办。曹丕一向听葛相的话,如今葛相埋骨青山,百姓们想要立庙供奉,曹丕自是不准。

魏帝亮被刺身亡,晋王昭当了假帝。晋王的军队已在成都城下,曹丕却无能为力。

“外姑是魏国人,皇后想不想回母亲的故乡去看看。”

蜀帝让禅于晋王,终于归了故乡。父亲留在了蜀地,终究还是蜀帝。葛相还是被百姓们立了庙,终是不能得如意。曹丕一生什么都没能干成,就算是文采盖世,也终究留不下一点痕迹。唯有娥皇、女英留名於青史,男儿随没埋百草。

13颍川义士荀云长杀身成仁

颍川荀氏是一个盛产公卿的家族。有一位荀长生,仪表出众,志意高远。他被举过孝廉,将要出发的时候遇上了正在劫掠妇女的胡人,一言不合就杀了人,逃在他乡。族中的人知道那个被杀的胡人是董卓的家奴,他们害怕被长生连累,当机立断,直接上告宗庙,把荀长生除了名。此后,再也没有荀长生此人,只有一个字云长的无家之人,自称是颍川荀氏庶族,独自漂泊在此世间。

云长毕竟是一位世家子弟,从小就跟随名师读过经书,也累积了不少人脉。那时候,有一位鲁国的孔生与他交厚,云长就去了鲁国投奔孔生。云长登门拜访的时候,孔生不在,孔生的兄弟文举接待了他。云长本想离开,可是文举说

“子,家兄之友生也。仆虽不才,愿请留子,毋使人知也。”

云长辞让了一番后,难挡盛情,在文举的帮助下藏匿了一段时间。然而,云长的容貌过于出众,终是被人发觉,告到了官府。孔生正巧这时候回家,他看到自家门口围着一大群人,便询问了缘由。明白事情的始末之后,孔生说云长是奔他孔生来的,坚称是自己藏匿的云长,和家族无关,并且表示云长早在三个月前就离开了。

文举不想让兄长被无辜牵连,说明了孔生并不知情,承认了自己藏匿云长的事实,并且也说云长在三个月前就离开了。孔生的母亲听到了外面的争执,她吩咐仆从侍女们看好云长,千万不能让他出来,也不能让他知道外面的事。孔母亲自出去,她告诉来人,儿子的一切都是她授意的,所有罪责在自己,与其他人无关。就这样争执不下,三人争着认罪,当时的官吏被这一家的义举感动了,只抓走了孔生,并没有牵连家族,甚至不再搜寻云长。

现在的云长想起这些往事,总是意不能平。对于孔生和文举的恩情,无以为报。如今正在袁孟德麾下效力的云长,忠义无双,不免干出些刺客的勾当。

月黑风高,云长潜入幕府,找到了袁孟德的所在,手起刀落,砍了个空。袁孟德的利刃,此刻就在云长颚下。袁孟德的表情先是警惕,后是惊愕,再是悲愤,最末竟然还笑了。就像染缸一样,什么都有,可好看了。

“云长何故相负若此!”

“君尚记鲁国孔文举不!”

听闻此言,孟德撇下了防身用的百辟刀。他当然记得,当年在太学时,孔文举的兄长孔生是他的师友。当年,孟德教课的时候讲的《论语》还是孔生传他的呢。后来,孟德投笔从戎,他麾下缺一名文学,正巧有一位孔文举,自称是孔子的直系子孙,不愿仕官,愿随君去。文举是一位儒生,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在,也不管是字面还是真实,他都当之无愧,是孔子的直系子孙。就像孟德是轩辕黄帝的直系子孙一样,这是世家子的荣耀,也是无法逃脱的枷锁。

孟德与文举惺惺相惜,一起为国征战。可惜,本同末离,终是不得圆满。孟德从文举那里听说了,孔生因藏匿罪人而被杀。文举年少,尚不能自立,于是就来投靠兄长的友生孟德。正巧母亲也去世了,孔文举无牵无挂,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交给孟德。一起挣得战功,功名富贵并不比浮云遥远,世家子的命运还是能稍稍自专的。

然而,文举也因罪被诛。原因很简单,仅仅是言论上的不谨慎,就被人抓住了把柄。文举是个不拘小节的人,平时也就喜欢戏谑,态度也相当的不客气。这个孟德是知道的,军中的人也看着孟德面上,并不与他计较。记得那次,朝廷派来了监军,恰好文举喝醉了,不知怎么就与他争执起来。再后来,朝廷认为孔文举不忠不孝,下令就地正法。孟德正送昭姬出嫁,未曾归来。孔文举只身赴黄泉,这就使得云长难以信服。

云长驻军在外,知道时也是说袁孟德杀的孔文举。孟德归来,也不曾说过什么,不过是第二天监军就得了急病死了,当场掩埋,并无争议。孔文举也被厚葬,名字清清楚楚地写在族谱上“鲁国孔文举,孔子二十世孙”。袁孟德为他立了碑,亲自祭奠。当然,这些就不是云长能知道的了。

“子且去,毋为我获。”

“某身终不为汝用!”

云长也弃了霜锋,全礼而去。孟德看着他远去的身影留下了眼泪,不过很快就和平时一样了,不足为外人道也!

孔文举的墓上长出了草,特别鲜艳。墓碑旁又立了一块碑。文学张飞用楷书写下了袁孟德的题辞“颍川义士荀云长杀身成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