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可以增产三倍左右,但整个的产业布局需要大概三年,也就是这个产量需要三年后才能达到。”
朱由检说着,又很快处理了一份奏疏,而朱由校虽然听不懂“产业布局”是什么,但时限他还是能听懂的。
“也就是三年后,北直隶一省的水泥,就足够修近五千里了?那不错啊……哈哈……”
朱由校乐呵了起来,而朱由检闻言则是摇了摇头,嘴上没说什么。
他很清楚为什么大明的水泥产量会大爆发,说白了都需要归根结底到一个地方……瀛洲。
截止天启十年四月,瀛洲一共布置七百二十个水泥场,雇佣瀛洲百姓五十万人。
除此之外,杨文岳按照朱由检的指令,雇佣十万百姓前往辽东水泥场,又雇佣十万人前往朝鲜的釜山地区建造水泥场。
这前前后后雇佣了七十万人,接近眼下瀛洲二十分之一的人口。
他们会在水泥场工作数年,这种粉尘环境下,尘肺病是难以避免的,但为了赚钱他们还是选择工作。
大明给他们的工钱是按照瀛洲十文,朝鲜十五文,大明二十文的工价,基本能养活一家三口。
这三百万两银子的年支出,换来的便是瀛洲水泥产量的节节攀升。
按照杨文岳的估计,今年仅日本的水泥产量就会达到大明的三分之一。
也正是因为瀛洲的异军突起,在旧港工人数量自然消减的局面下,大明不仅稳住了水泥产量,还实现了节节高升。
“就是不知道,这七十万人又能撑多久……”
朱由检机械式的处理好一份份奏疏,心里呢喃一句的同时,又想起了瀛洲那边的事情。
总的来说,杨文岳已经将瀛洲上绝大多数躲藏的幕府武士抓捕,在这种打土豪分田地的波及下,有二百余万人被充为囚犯,劳改十年。
他们的劳改对象便是北州府,也就是后世的北海道地区和北方四岛。
后世的北海道地区有一千七百多万亩耕地,而眼下的北岛府仅仅只有不到一百万亩。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杨文岳会“合理”运用他们的劳改期限,将北岛府的农业,尽量开发到后世的水平。
当然,还有北方四岛,以及……
“勘察加……”朱由检想到了自己六日前回复杨文岳的那份手书。
手书里,朱由检让杨文岳开垦北岛府的同时,北上开发勘察加地区。
勘察加半岛将是日后蒸汽船只前往美洲的重要补给地,但是当地寒冷,只有少量地区可以耕种,而耕种的作物也很有限。
大明没有黑麦,但好在据朱由检所知,这块地方是可以种土豆的。
因此,他交代了杨文岳,可以组织数千人这种小规模的囚犯进行迁移,并在当地一点点的种植土豆。
后续京城这边会运送玻璃前往当地,然后建设地暖和玻璃大棚来种植蔬菜。
在朱由检的设想里,只要当地的土豆产量跟上了,那么杨文岳就可以视情况继续开发当地,然后等蒸汽船只批量下水。
只要蒸汽船只足够,杨文岳就可以利用蒸汽船只继续迁移囚犯,前往后世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建立汉人在美洲的第一个补给站。
之后就是继续南下,在温哥华、西雅图一带建立第二个补给点,并在之后向南进发,在旧金山和洛杉矶建立第三、第四个补给点。
在这几个主要补给点或者说移民点,只要杨文岳使用囚犯开垦出几十万亩耕地,朱由检就可以组织大明百姓迁移了。
当然,这一条远洋迁移路线和补给站建设说上去很简单,但当它真正开始的时,难度才会出现。
朱由检预计是十年后,也就是天启二十年的时候,当地的耕地数量要突破百万亩,汉人要达到最少五十万人。
然后在天启二十五年的时候,当地耕地数量要突破五百万亩,汉人数量要突破两百万。
只要达到了这个规模,那朱由检就可以着手调动军队,去解放中美洲、南美洲和北美东部沿海,给当地带来真正的“文明”和“文化”了。
这个计划要想实施的好,瀛洲的劳工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