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朱由检生前的遗愿是简葬,他希望陪他一起下葬的物品仅有他生前的甲胄、兵器、战马尸骸,以及朱由校早年为他敲打的第一批家具。
那些家具自从朱由校驾崩后,朱由检便没有叫人修葺过,此时的它们已然不能使用。
然而,就是这批不能使用的存在,却被朱由检令人百般呵护擦拭。
朱由检去世前,他就已经命人将这些家具搬往北京齐王府,此刻正放在齐王府仓库之中等待下葬。
得知这则消息,朱慈燃沉默了许久,直到朱由检的遗体已经运到北京,他才点头同意。
五月初一,在《大明报》刊登齐王朱由检薨逝消息的时候,皇帝朱慈燃、太子朱和垠,太孙朱怡铉,王太孙朱和埨以及李定国等阁臣已经将朱由检的遗体送到了世陵外的一座陵墓。
这座陵墓从朱由校去世前就令人着手修建,直到乾圣十年才彻底完工,规模与世陵不相上下。
或许朱由校早早就猜出了自家的抠门弟弟会简葬,因此自己出银子将弟弟身后的宅子给修好了,“强迫”其不浪费的住下。
本以为只是一座空陵的朱慈燃等人将棺椁运送至墓门之后,他们这才发现,在主墓室的左室里,早就摆放好了朱由校生前所做的全套家具。
从桌椅板凳到床榻书桌,墓室内的一切都是按照勖勤宫内原样摆放好的。
在这里,似乎朱慈燃他们都能感受到数十年前,那位年轻的齐王殿下是如何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
站在此地,朱慈燃脸色黯然,随后转身离去。
片刻后,伴随着一件件简葬的物品下葬,墓室的墓门也被合上。
接下来朱慈燃要做的,就是等待诸藩代表前来吊唁自家叔父,随后令兵马“复土如陵”了。
在等待诸藩代表到来的日子里,朱慈燃内心十分煎熬,但需要他操办的政务也有很多。
齐王的离世,给大明宗藩体系带来了一些不稳的因素,他必须把这些不稳一一解决才行。
在他为解决这些事情做准备的时候,诸藩的世子乃至部分亲王、郡王都纷纷抵达了北京城。
历经多次地震,北京城内大部分民居都得到了翻新,尽管看上去十分漂亮,但这漂亮的背后却是无数国债堆砌起来的。
这次齐王的离世,让一些藩国变得没有了安全感,许多人都在想要不要将国债卖出,毕竟皇帝对诸藩的态度并不好。
如果什么时候皇帝赖账,那他们手里的国债可就是一堆废纸了。
这种事情不是妄想,而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当年宝钞是怎么崩坏的,对于在大明读到大学,并且学习过经济学的诸多亲王、郡王和世子来说并不是新鲜事。
几十上百万两的国债可不是小数目,如果能趁机把国债卖了,那自然最好不过,但问题是由谁来当这个出头鸟,这就有些……
怀揣着忐忑的心情,许多宗室前往了天寿山,对齐王陵明楼内的齐王画像进行了偈拜。
齐王的画像出自齐国彩绘大师禹之鼎之手,画像中的朱由检看模样是二十七八,模样栩栩如生,让不少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宗室、官员见到了这位齐王殿下年轻时的模样。
他们怀揣着尊敬和崇拜的心理对画像偈拜,同时许多宗室也认为齐王的治丧安排得太简单了。
好在皇帝早已安排人特地着重说明,丧事从简是齐王生前的意见,不然恐怕朱慈燃要戴上一个“刻薄恩亲”的帽子了。
偈拜过后,许多宗室离开了天寿山,并返回了百王坊内休息。
对于天寿山的官员们来说,这样的流程持续了很久,直到九月初十,伴随着距离最远的唐、吉、淮三藩世子抵达北京,并前来天寿山偈拜才宣告结束。
九月十二,齐王陵在三万上直官兵的努力下开始复土如陵,而与此同时皇帝也召来了诸多宗室讨论关于齐王的谥号问题。
从个人情感来说,朱慈燃很想给他上一个皇帝的谥号,但他心里清楚,他不能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