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今年就远征鞑靼的奏议也没有获得皇帝的认可。
基本上,属于折中,所以两边人马还是接受了。
对于朱厚照来说,多一点时间准备,自然就多一分赢下大明与鞑靼决战的希望,哪怕多蓄养一匹战马、多培养一个士兵,那也都是好的。
倒也不必急于立即就兵行险招。
不过想来正德二年是不会安稳的,因为封锁贸易很容易引发战争的。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走私,但一旦官方管控这种边界贸易,走私的成本会大幅上升,货物的贸易量也会有所减少。
这对于国家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草原本就物资匮乏,走私的那么点量塞牙缝都不够。
除了过来抢,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这一点,明军上下从执行封锁策略的时候就是清楚的,甚至,就是逼着他们过来的。
还有一点,在紧张的战前准备中,朱厚照计划遣亦不剌和明将马荣为使,联络另外两个万户。
经济手段、政治手段、军事手段,一个都不能少。这样稳中有进的边疆策略是最后皇帝定下的整体基调。
一句话,今年打不打,就看这个达延汗小王子,若是不打,我就继续封锁你、弱化你,若是打,那就奉陪到底。
到这个局势之下,边疆的军事形势其实已经较为主动了。其局面也比几年前单纯的只能防守要好很多。
杨一清、杨尚义、周尚文……
这几人按照早朝的流程觐见皇帝,皇帝再嘱咐几句,随后他们就可以离京了。
这原本也是正常的,只不过今日早朝却分外压抑,明明京里头事情不少,但除了这种‘离京的臣子’所要进行的流程之外,没有什么人出来说话。
皇帝本身也带着些‘咳’声,似乎也把整体的情绪给压了下去。
实际上的原因,众臣全都知道。
顾人仪奏疏之中,一句陛下处处为民,却眼见百姓之疾苦而踌躇不敢进前之语,直接把皇帝也给带上一起骂了。
几年了,满朝的大臣越发惧怕皇帝,几乎没见过谁用这种话语来给皇帝上疏。
且早朝一上,很多人看到皇帝微微带着些咳嗽,脸色也不好,就猜测一定是给气到了。于是心里头怕触到霉头,自然也就沉默的多了。
实际上,也不止顾人仪一封奏疏。
而他们不说话,不代表朱厚照也只讲一声‘无事退朝’便略了过去,都到这个关口了,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这几日来,北直隶行分田之事,朝中上下,京师内外,多有臣子直言上疏,言勋臣文官侵占民田。朕……咳咳。”朱厚照握拳咳了两声,随后继续说:“朕看尤以顾人仪为最烈,原来不过宜宾一个小小的知县,竟然也质问朕,言朕畏惧不前,直把朕比作是色厉胆薄的袁本初。”
www。biqizw。com比奇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