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作者 > 第3章 饮食篇 古人喝酒为什么那么能喝(第2页)

第3章 饮食篇 古人喝酒为什么那么能喝(第2页)

中国人今天吃的大多蔬菜是古时候从外国传入的。丝绸之路开通后,大量西域蔬菜传入我国,比如从伊朗传入的黄瓜(当时叫胡瓜)、尼泊尔传入的菠菜、印度传入的茄子。到了唐朝,餐桌上的蔬菜就比较丰富了。明朝时,由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发现了美洲,更多蔬菜传入了我国,比如土豆、番薯、番茄、番瓜(番瓜就是南瓜),还有今天川菜中最重要的一样蔬菜——辣椒,也是这个时期从美洲传入的。我们今天吃的蔬菜瓜果里,带有番字的,一般都是明清之际传入我国的舶来品,因为那时候我们习惯称外国为“番”。如果蔬菜名字中带有胡字的,则一般是唐朝时传入我国的舶来品,因为那时候我们习惯称外国为“胡”。番和胡都带有以中华为中心的天朝意识,小小的蔬菜名都能映射出历史大背景。

外来农作物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明清之际的玉米和番薯了,我们东北俗称苞米和地瓜。这两样农作物引入中国后,逐渐成为主食,确切地说不算蔬菜。玉米和番薯最大的优势是环境适应能力强,对土地要求不高,可以种植在贫瘠的山区或丘陵坡地,不与中国传统的稻麦作物争地。康乾盛世期间,人口繁育速度快,人口压力凸显,最大的压力就是没有足够的粮食。为了鼓励民众开垦荒地,乾隆时制定了包括免税在内的多项优惠政策,鼓励民众开垦荒地用来种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

自从乾隆时期广泛推广玉米、番薯种植后,中国的人口就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最终达到农耕文明的顶峰四亿。香港科技大学历史学教授龚启圣通过对大量数据分析后认为:“从1776年到1910年间,中国14。12%的人口增长是由玉米所致。而从16世纪初到20世纪初,中国粮食增量的55%是来自这三项新作物(玉米、番薯和土豆)。”近代中国的四万万同胞,真心应该感谢来自远方的地瓜和玉米。

23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炒菜

炒菜是中餐特有的烹饪方式,也是最重要的烹饪方式。有统计表明,中餐菜肴里有80%左右都是炒菜,以至于外国人认为“炒菜是中国菜之所以丰富的原因”。然而在中餐历史上,炒菜的出现是相对比较晚的,其霸主地位的确立也仅仅是最近三四百年的事情。

中餐最早的烹饪方式主要是煮和烤,这种较为朴素的烹饪方式一直流行到唐朝。唐朝时,称烧烤为“炙”。不要一提烧烤就想到烤全羊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古人在烧烤上花的心思绝对是今人想不到的。比如唐朝京都有道名菜“浑羊段忽”,做法非常复杂。宰杀一只鹅,然后将糯米和各种调味品放到鹅肚子里,再将鹅放入宰杀好的羊腹中缝合,最后整体上火烤。等羊肉烤熟了,再把肚子里的鹅拿出来吃。

唐代有一份菜单一直流传到今天,即著名的“烧尾宴”。菜单中有一道“光明虾炙”,据分析就是烤大虾。除此之外还有烤鹌鹑、烤羊舌、烤鹿舌等等。可以说烧烤才是中国菜中最早的霸主。

至于煮,就是做各种汤羹,今天广东人依然喜欢煲汤,和古人最初的饮食传统一致。另外,古代还有一种常见的菜品,叫作“脍”,就是肉或鱼切丝。在唐朝,脍一般是生鱼切片。今天的日本人爱吃生鱼片,不知是不是受到了唐朝的影响。生鱼片加烧烤,就是成语“脍炙人口”的由来了。

唐朝之前,中国也有炒菜,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北朝的《齐民要术》。历史上炒菜的祖宗,是一道非常简单的菜品——炒鸡蛋。但是炒菜在那时候并不流行,很少在大众餐桌上出现。到了宋朝,炒菜才逐渐普及。《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炒菜就有炒鸡、炒兔、炒羊、炒牡蛎、炒腰子等等。到了明清,炒菜便成为中餐最主要的烹饪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

为何炒菜在宋代之后才开始普及呢?

首先是铁锅技术的发展。宋代之后,古代的钢铁铸造技术定型,铁锅技术逐渐完善。到了元明时期,薄铁锅制造技术更加成熟,炒菜的霸主地位也随之奠定。铁锅技术是炒菜流行的条件之一。

炒菜流行的条件之二是油料的普及。油是炒菜最关键的原料。唐朝之前,油料并没有大量出现,只有少量动物油,而且不会用于炒菜。唐朝时,植物油开始普及,炒菜的流行也开始成为可能。到了明清两朝,北美花生油登陆中国,这种油料非常适合炒菜,为炒菜的崛起提供了另一个重要条件。

另外,食材种类的变化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唐代及唐代以前,人们皆以肉食为美,素菜种类不多。宋代时,素菜开始大放异彩。而素菜的烹饪,最佳方式还是炒,炒出来的蔬菜最美味。蔬菜的流行,为炒菜提供了大量食材来源。

宋朝之后炒菜的流行,也跟肉类食材的匮乏有一定关系。特别是明清两朝,人口压力大,普通民众很少能吃到肉。用二三两肉结合蔬菜,就可制作出各种美味的炒菜,这是其他烹饪方式无法做到的。明清之际,北方民众燃料紧缺,而烧烤和炖煮需要长时间加热,太费燃料。于是炒菜因加热时间短,节约燃料,受到了大众青睐。

综上所述,古人最初不怎么吃炒菜,宋代之后才流行吃。今天,相对于其他菜系而言,粤菜和日本料理中的炒菜比例相对较小,不知道是不是保留了华夏最初的烹饪习惯。所以,如果你是枚吃货还想穿越,最好是穿越到宋代以后。否则,你每天就只能喝“汤”吃“烧烤”了。

24古人用什么餐具

2018年,国际时尚品牌杜嘉班纳,因为广告片中对筷子的调侃,引发了广大中国网民的不满,甚至上升为“辱华事件”。撇开这个事件的内容不谈,用筷子或刀叉作为餐具,是不同文明根据自身情况的自我选择,没有优劣之分。很多国人并不知道,中国人最早用的餐具还真不是筷子,而是刀叉。

筷子最初叫“箸”,现存最早的筷子是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箸。《韩非子》还记载“昔者纣为象箸”,是说纣王用过象牙做的筷子。由此可见,筷子的出现应该是在商朝,距今三千多年。而国人用刀叉的历史却更久远,至少比筷子早一千年。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从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类最初的食物并不精细,从茹毛饮血到文明初期的大块肉,显然更适合用刀叉分割食物。

国人最早用的餐具是餐刀,称为“匕”。考古出土的先秦青铜匕,前半部是扁而微凹的,这样既可以当刀用,也可以当勺用。后来又出现了餐叉,在距今四千年的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骨质的餐叉。刀叉并用的情况,在我国一直延续到战国时代。商周时期出现的筷子,主要是上层贵族使用。因为贵族的饮食已经精细化了,制作食物时已经将大块食材分割成小块,这样在食用的时候就不必再用刀叉切割,直接用筷子夹入口中即可。在古代,动手越少越代表尊贵,所以筷子的出现是等级分化和食物制作精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周朝制定了华夏社会的礼法,外形锋利的刀叉不如筷子文雅,被礼法所抛弃。优雅的筷子成为先进中华文化的代表,被周边国家广泛认可,也从贵族阶层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民众阶层使用的筷子,多是用廉价的竹子或木头制成,所以“箸”字是竹字头。

另外,筷子成为我国的主流餐具,还和我国农耕文明的特质有关。游牧文明以食肉为主,吃肉就离不开刀叉;农耕文明的主食不是肉,而是粮食和蔬菜。无论面条、米饭、炒菜,都更适合用筷子吃。古代的游牧文明也比较仰慕中华文化,也学着用筷子,但实践过程中发现筷子无法应对他们常吃的大块肉。后来,游牧民族就将筷子和刀叉并用,进行了文明融合后的改良。

那古代西方人用什么餐具呢?在古代大部分时间里,西方人是不用餐具的,而是直接用手抓着吃。即便是强盛的罗马帝国时代,贵族最时尚的吃法也是躺在床上用手取食物吃。在基督教统治的中世纪时代,手抓食物更是从宗教和文化上被认可,教会认为食物都是上帝恩赐给人类的,必须用手直接接触才能体现敬意,用餐具是对上帝的傲慢无礼。西方人用手抓食物吃也有等级区别,王室和贵族是用三个手指抓着吃,平民用五个手指抓着吃。今天的印度人还用手抓食物吃,所以他们一般不敢吃火锅。

那西方人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刀叉的呢?历史学者分析,人们广泛使用餐叉是从公元10世纪的拜占庭帝国时期开始的。据传,是因为意大利面汁水太多,用手抓吃相太难看,于是就有了餐叉,可以把面条卷在四个叉齿上送进嘴里。还有的学者认为餐叉并不是西方人的原创发明,而很可能是从东方传入的。因为拜占庭帝国位于东西文明的交会处,所以成为最早使用东方叉子的地区,而餐叉传播的源头可能就是中国。

25古人吃火锅吗

火锅是国人非常喜爱的美食,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火锅。火锅种类众多,若按江湖论,可分为三大门派。北方火锅以涮羊肉为主,粤式火锅以潮汕牛肉为代表,而居于霸主地位的还得说是川渝火锅。这一篇咱们就聊聊中国火锅的历史。

如果将火锅简单理解为“用锅烧水涮食物吃”的话,那么中国火锅的历史就非常悠久了。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有火锅了,但用的不是锅,而是鼎,准确的叫法应该是“火鼎”。到了汉代,还出现了内部分格子的鼎,样子有点像今天的九宫格火锅。那时候的火锅不是即涮即吃,而是用沸水长时间煮食物,其做法更像今天东北的大锅炖。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用火锅涮肉吃了,但涮的不是牛羊肉,而是兔肉。宋人吃火锅的时候,大家围坐在“风炉”(上面架着火锅)四周,将腌制好的兔肉放入沸水中滚熟,夹出后即刻食用。口味重的还可以蘸着调料吃,很有今天吃火锅的味道了。宋朝林洪撰写的饮食书籍《山家清供》里,盛赞这种火锅是“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意思就是说汤锅沸腾如白雪,兔肉鲜红似晚霞。宋人风雅,给涮兔肉火锅起的名字就叫“拨霞供”,这个名字不但色香味俱全,还很文艺。

真正奠定今天涮肉火锅基础的是蒙古族人。蒙古族人好吃羊肉,但在外行军打仗时,炖羊肉很麻烦,因此他们就将羊肉薄切,在沸水里涮一下即熟。随着蒙古族人征服中原,这种火锅也传入了内地。热气腾腾的涮肉火锅,在北方更受欢迎,因为它不光好吃,还能取暖。

到了清朝,因为满族人是从东北来的,所以很爱吃热乎乎的火锅。清朝曾经举办过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皇帝宴请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聚餐),宴席上就有皇帝喜爱的火锅。乾隆五十年那次千叟宴,火锅更是成了宴席的主角。根据文献《清代宫廷大宴——千叟宴》记载,那次千叟宴共分两个等级的宴席:

一等宴席每桌摆设火锅两个,煺羊肉片一个,鹿尾烧鹿肉一盘,煺羊肉乌叉一盘,荤菜四碗,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蛳盒小菜两个,乌木筋两只;另外备肉丝烫饭。次等宴席每桌摆设火锅两个(铜制),猪肉片一个,煺羊肉片一个,煺羊肉一盘,烤狍肉一盘,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蛳盒小菜两个,乌木筋两只;同样备肉丝烫饭。

可以看出,两个等级的宴席中,火锅都是最主要的菜品。皇家的喜爱,就会引起民间的流行。火锅后来流传至京城市肆,多由清真饭馆经营。《旧都百话》有记载:“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与羊肉馆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而成为特别风味。”据说直到光绪年间,北京“东来顺”羊肉馆的老掌柜买通了太监,从宫中偷出了“涮羊肉”的作料配方,“涮羊肉”才得以在都市名菜馆中出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