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史记是好书吗 > 第50章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1页)

第50章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1页)

哈哈,各位看官,这次咱们来聊聊这位“神奇”的丞相公孙弘。

公孙弘啊,他可是齐菑川国薛县的人,字季。小时候呢,他在薛县当狱吏,结果因为犯了事儿被免职了。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只好跑到海边去放猪。直到四十多岁,这老兄才开始学《春秋》和各种杂说,也算是个“大器晚成”的典范了。他还特别孝顺,对后妈照顾得无微不至。

建元元年,新皇帝刚上台,就开始招揽贤良文学之士。当时公孙弘已经六十岁了,被推荐为博士。后来他被派去出使匈奴,回来报告的时候,可能因为水土不服,说的东西皇帝不爱听,皇帝怒了,觉得这货不靠谱,公孙弘就找了个借口称病回家了。

到了元光五年,皇帝又下诏招文学之士,公孙弘又被推举了。这次他谦虚地跟乡亲们说:“哎呀,我之前去过一次,因为能力不行被退回来了,你们还是换个人吧。”但乡亲们就是认准了他,非他不可。于是公孙弘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太常。太常让所有的儒士都写对策,一百多个人里,公孙弘的对策排名垫底。但神奇的是,对策报上去后,皇帝竟然觉得公孙弘写得最好,召他入宫见面。一看这公孙弘长得还挺帅,就封他为博士。

那时候朝廷正忙着打通西南夷的道路,设置郡县,搞得巴蜀的百姓苦不堪言。皇帝就派公孙弘去视察。公孙弘回来后跟皇帝说:“西南夷那地方没啥用,别折腾了。”但皇帝没听他的。

公孙弘这人挺有意思,他见识广博,常说皇帝应该胸怀宽广,大臣们应该勤俭节约。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盖的被子是布的,吃饭也不大吃大喝。他后妈去世的时候,他还服丧了三年。每次上朝议事,他都是先开个头,让皇帝自己选,从不在朝堂上跟皇帝争个面红耳赤。皇帝觉得他人品敦厚,说话又有道理,还懂点法律和儒学,就特别喜欢他。没多久,公孙弘就升到了左内史的位置。

公孙弘这人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会“见风使舵”。有一次他跟主爵都尉汲黯商量好了怎么跟皇帝说事儿,结果到了皇帝面前,他却把之前商量好的都忘了,顺着皇帝的意思说。汲黯当场就质问他:“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忠诚啊?之前说好的事儿,现在都忘了?”皇帝就问公孙弘怎么回事。公孙弘淡定地说:“了解我的人觉得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觉得我不忠诚。”皇帝一听这话,觉得公孙弘说得有道理,反而更加器重他了。那些皇帝身边的宠臣们虽然经常说公孙弘的坏话,但皇帝却越来越喜欢他。

这就是咱们的公孙弘丞相,一个既会“见风使舵”又孝顺节俭的神奇人物!

哎呀,说到这公孙弘,他可真是位妙人儿。元朔三年那会儿,张欧被免职了,公孙弘就顶上了御史大夫的位置。那时候朝廷正在大力开发西南夷、东边开疆拓土到沧海,北边还建了个朔方郡。公孙弘可是个务实派,他多次上书说:“皇上啊,咱这么使劲儿折腾,把中原都给掏空了,就为了这些看似高大上的地方,不值当啊!咱还是悠着点儿吧。”

皇帝一听,觉得也有道理,就派了朱买臣等人去跟公孙弘辩论,看看朔方郡的设置到底有没有好处。结果辩论了十轮,公孙弘一次都没赢。他只好尴尬地笑着说:“哎呀,我这山东来的土包子,哪知道这些好处啊。既然您都这么说了,那咱就先把西南夷和沧海的开发放一放,专心搞朔方郡吧。”皇帝一听,觉得公孙弘还挺识时务的,就答应了。

这事儿传到汲黯耳朵里,他可就坐不住了。汲黯说:“公孙弘啊,你身为三公之一,拿着那么高的俸禄,却盖着布被子,这不是摆明了在装穷吗?”皇帝就问公孙弘这事儿。公孙弘一脸诚恳地说:“汲黯说得对,我确实盖着布被子。不过啊,您想想看,九卿里跟我关系最好的就是汲黯了,他今天能这么直接地指出我的问题,说明他是真心为我好。您说,我如果真像管仲那样奢侈无度,那我还配当这个御史大夫吗?管仲虽然奢侈,但人家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我公孙弘虽然清贫,但我也是一心为国啊!再说我那些老朋友和宾客们,都靠我养活呢,我的俸禄都给他们了,家里啥都没剩。所以啊,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皇帝一听,觉得公孙弘说得在理,还挺谦虚的,就更加器重他了。

后来啊,公孙弘就当上了丞相,被封为平津侯。他这人吧,外表看着宽厚,其实心里可精着呢。谁要是得罪了他,他表面上跟你和和气气的,背地里可就得小心了。像主父偃、董仲舒这些人,都是被他给整了的。不过啊,他这人也有个好处,就是对自己特别抠门儿,吃饭就吃个糙米饭配点肉,家里啥多余的都没有。他的那些老朋友和宾客们呢,都靠他养活,他自己却啥都不留。所以啊,大家都觉得他人还不错。

这就是公孙弘,一个既务实又抠门儿、既宽厚又精明的丞相大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哎呀,这公孙弘可真是位“戏精”啊!淮南、衡山那边闹得沸沸扬扬的谋反案,朝廷正忙得不可开交。这公孙弘呢,也病得不轻,他觉得自己无功受禄,从一个小兵一路飙升到丞相,应该好好辅佐皇上,治理国家,让人人都遵守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长幼的规矩。可是现在诸侯们都有叛乱的苗头,他觉得这都是他这个宰相失职了,怕自己一不小心就病死,没法交代了。

于是,公孙弘就给皇上写了一封信,说:“皇上啊,我听说天下有五个大道理,要实践它们得靠三个德行。这五个大道理就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长幼的秩序,而三个德行就是智、仁、勇。所以说啊,‘努力去做就是仁,善于提问就是智,知道羞耻就是勇’。明白了这三个德行,就知道怎么管理自己了;能管理好自己,才能去管理别人。这可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现在您这么英明,效法古代圣王,重用贤能之士,给有才能的人封官赐禄。可我公孙弘呢,就是个平庸之辈,没立过什么大功,您却从那么多人中选了我,还封我为列侯,让我位列三公。我觉得自己能力根本配不上这个位子,而且身体也不好,恐怕哪天就病死了,没法报答您的恩情和尽到我的责任。所以,我想把这侯爵的位子让出来,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

皇上收到信后,回复说:“公孙弘啊,你这可是太谦虚了。古代都是奖励有功的人,推崇有德行的人。我现在就是靠你们这些有德行的人帮我治理国家。你要是走了,我怎么办?你可得好好保重身体啊!你现在生病了,就应该好好休息,别想太多。我给你送点牛、酒和布料,你好好养病。等你病好了,再来帮我吧!”

过了几个月,公孙弘的病好了点,又开始工作了。可是到了元狩二年,他还是病倒了,最后以丞相的身份去世。他的儿子公孙度继承了平津侯的爵位,后来在山阳当太守十多年,但因为犯了法,也丢了爵位。

这公孙弘啊,一生都在为国家和皇上操心,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哈哈,这位主父偃,真是个传奇人物啊!他来自齐国的临淄,早年学了一大堆纵横捭阖的谋略,后来还钻研了易经、春秋等百家之言。可他在齐国那些儒生堆里混,就是没人鸟他,被排挤得够呛。家里穷得叮当响,连借钱都借不到,只好四处流浪,去过燕、赵、中山等地,可惜都混得不太如意,穷得叮当响。

到了孝武元光元年,他觉得诸侯国也没啥好混的了,就西进长安,想找卫将军碰碰运气。卫将军虽然帮他说了几句好话,但皇帝就是不见他。在长安待久了,连那些达官贵人的宾客都嫌他烦。最后,他只好硬着头皮给皇帝写了封奏折。嘿,你猜怎么着?早上递上去,晚上皇帝就召见他了!这主父偃可真是个“幸运星”啊!

他在奏折里说了九件事,其中八件都是关于律令的,剩下一件就是劝皇帝别打匈奴。他是这么说的:“皇上啊,我听说英明的君主不讨厌直言不讳的谏言,忠诚的臣子也不怕死,敢于直言进谏。所以啊,我今儿个也不藏着掖着了,把我心里的话都说了出来,希望您能考虑一下。”

他引用了《司马法》里的话:“国家再大,如果好战也必然灭亡;天下再太平,如果忘了战备也必然危险。”他接着说:“咱们现在天下太平了,但也不能忘了战备啊!皇上您想想,战争这玩意儿,就是个凶器,打赢了又能怎样?还不是得付出巨大的代价?古时候有个秦始皇,他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就想攻打匈奴。李斯就劝他:‘不行啊,匈奴那地儿没城没墙的,抓都抓不住,打赢了也没用啊!’可秦始皇不听,结果怎么样?发兵攻打匈奴,死伤无数,最后还是没打过去。这不是人不够多,也不是武器不够先进,就是打法不对路啊!”

主父偃这番话,真是说到皇帝心坎里去了。他这“嘴炮”功夫,真不是盖的!看来这位主父偃,虽然早年在外漂泊,吃了不少苦头,但最后还是凭着自己的才华和机智,在朝廷里混出了名堂。真是个“逆袭”的典范啊!

话说啊,高皇帝一统天下,本来应该好好享受一下太平日子,结果听说匈奴那帮家伙在代谷外头聚众想要搞事情。御史成这哥们就急了,赶紧跑去劝:“皇上啊,别冲动!匈奴那帮野人,就跟兽群似的,聚得快散得也快,您这大军一去,搞不好就跟抓影子似的,白费力气。”可惜啊,高皇帝没听进去,执意出兵,结果就悲剧了,被围在了平城。这下子高皇帝可后悔了,赶紧派刘敬去跟匈奴和亲,这才平息了战事。

所以说啊,兵法有云:“兴师十万,日费千金。”秦朝那时候,经常搞大规模军事行动,虽然也打赢了几场,俘虏了匈奴的单于,但结果呢?跟匈奴结下了深仇大恨,国家也耗得差不多了。老百姓也受苦受难,朝廷的钱库都空了,百姓们也穷得叮当响。这匈奴啊,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他们天生就是游牧民族,抢劫侵略就是他们的职业,你说他们能不凶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时候啊,赵国的徐乐和齐国的严安也上书谈论国家大事。徐乐这哥们儿说啊:“我听说啊,天下的大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啥叫土崩呢?就像秦朝末年那样,陈胜吴广那种小角色,没有地盘、没有财富、没有名声,却能从穷乡僻壤里跳出来,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为啥呢?就是因为老百姓太苦了,朝廷又不作为,这就是土崩啊!所以说啊,天下的大患在于土崩。”

那啥叫瓦解呢?徐乐又说了:“就像吴、楚、齐、赵那些诸侯国,他们虽然兵力雄厚,地盘也大,但为啥最后都失败了呢?不是因为他们弱,而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民心。那时候老百姓都安居乐业,谁愿意跟着他们造反啊?这就是瓦解。所以说啊,天下的大患不在于瓦解。”

所以啊,各位看官,这天下要是真出现了土崩的势头,就算是布衣穷士也能掀起大风浪,陈胜吴广就是例子。要是天下能保持稳定,没有土崩的势头,那就算是强国劲兵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吴、楚、齐、赵就是前车之鉴啊!所以啊,这土崩和瓦解,可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要害啊,英明的君主可得好好留意才是!

话说啊,最近关东那边五谷不丰,老百姓都穷得叮当响,再加上边境那些烦心事儿,按这趋势看,老百姓估计都坐不住了,一坐不住就容易躁动,一躁动可不就是土崩瓦解的节奏嘛!咱们这英明的陛下啊,得赶紧想想办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把隐患扼杀在摇篮里。这样一来,哪怕有强国劲兵,陛下也能悠哉游哉地打猎、听音乐、看表演,天下太平,无忧无虑。

不过啊,陛下您这天然就有的圣明和宽仁,再加上真心实意地为天下百姓着想,想达到商汤、周武王那样的名声,复兴成康那样的盛世,也不是啥难事。到时候,陛下您坐在那高高的龙椅上,接受四方王公的朝拜,多威风啊!

再说说严安这哥们儿,他也给陛下上书了,说周朝统治天下三百多年,最鼎盛的时候就是成康时期,那时候刑罚都闲置了四十多年没用上。可是到了周朝衰落的时候,也是三百多年啊,那时候什么五霸之类的都冒出来了。这些五霸啊,就是帮天子兴利除害、惩治暴乱、维护秩序的。可是五霸一死,就没人能继承他们的遗志了,天子就孤弱了,号令也不灵了。诸侯们就开始恣意妄为,强国欺负弱国,人多的欺负人少的,世道就乱了。那时候啊,国家之间天天打仗,士兵们连盔甲上都生了虮虱,老百姓更是无处诉苦啊!

所以啊,陛下啊,得赶紧想办法,别让这天下再乱下去了!

说到秦始皇这位大佬,他可是个狠角色,就像一只巨型蚕宝宝,把天下都给蚕食了,把战国都并吞了,自己还美滋滋地称了个皇帝,掌管全国政务。他把诸侯国的城墙都拆了,兵器都熔了,铸成了大钟和大架子,告诉全天下人:“看,我这以后可不会再打仗了!”老百姓们一看,哟,终于不用过那种战乱的日子了,碰上个好皇帝,大家都觉得像是重生了一样。

不过啊,要是秦始皇当初能稍微缓一缓他的刑罚,少收点税,少让老百姓们服劳役,多推崇点仁义道德,少搞点权谋诡计,上面的人厚道点,下面的人也别那么狡猾,改变一下社会风气,全国上下都和谐一点,那秦朝可就能世世代代都安稳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