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朕观看处决奸臣,归途中发现忠臣
蔡京、高俅和王黼临行前的最后喊冤和呼救,并能如愿以偿。
监斩官梁师成立即下令道:“行刑!”
交名行刑的兵吏,分别来到蔡京、高俅和王黼的身边,将其脖颈之的木枷开锁,解下木枷,但他们三人的手脚上的镣铐并未打开。
然后,核对了被执行绞行者的姓名,确认准确无误后,给每人各端上一大碗的送行酒,至于归西的饭菜,蔡京、高俅和王黼在牢中便已经吃过。
“呜呜呜……”蔡京双手捧着酒碗,老泪纵横,并没有急着喝下归西的送行酒,梁大官,看在你我多年的交情上,求………”
还没有等蔡京说完,梁师成厉声呵斥道:“蔡京,莫要信口雌黄,你我有何交情?”
蔡京苦笑道:“也罢,老夫为相多年,被赵官家器重,享受了数十年的荣华富贵,这一生了算值了!
老夫干了这阳间的最后一碗酒。”
“咕噜咕咚。”蔡京一口气喝干那一大碗送行酒,冷笑道:
“梁大官好自为之,下一个上这西水刑场的,恐怕就要轮到梁大官你了!”
“哎呀,蔡京你这老贼!”梁师成气得跺脚,伸出兰花指,指着蔡京的鼻子,骂道:“你临死前,还要咒骂咱家。看来,判你绞刑,真是判轻了!
来人,先对蔡京老贼行刑。”
行刑的兵吏道:“小的遵命。”
四名兵吏外来,两名兵吏架起蔡京,另外两名兵吏走向行刑高台的中央,绞刑架前,做着准备工作。
绞刑,实际上分成缢死和勒死两种。
绞刑中的绞死,又称问吊,俗称吊死;方法是以绳索将死刑犯的脖子吊在半空,使其死亡。
绞刑中的勒死,又称缳首死刑。方法是以绳索绕在罪犯的脖子一圈,然后像拔河那样,让两侧的行刑人员用力拉拽,勒死在中间的死刑犯。
今日,为了让这西水刑场前来的数万名百姓,都能看到了这蔡京、高俅和王黼这三个大奸臣是怎么被绞死的,故此,梁师成事先请示了赵官家。
赵吉对蔡京、高俅和王黼的绞刑方式,造反了吊死他们仨,这样能让距离行刑高台较远的围观百姓也能看到。
故此,梁师成命人事先在行刑高台的中央,竖起了两根又粗又高的木柱,在木柱之上卯榫上一根结实的圆木横梁,制成了简易的绞刑的上吊架。
此时,那两名做准备工作的兵吏,已经将三根长长的绳索,搭在了高有两丈多的绞刑上吊木架的圆木横梁上,并便绳索的两端垂地。
蔡京被两名兵吏,押到了绞刑架的下面。
蔡京浑身颤抖,已经吓得魂不附体了。
两名兵吏手脚麻利地将绳索系在蔡京的脖子上,结成了环。
这只是准备着执行绞刑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了。
高俅口中不停地喊着:“臣高俅冤枉啊!求官家看多年的情份上,饶臣不死……”
微服前来的赵吉,坐在群臣前列的太师椅上,根本就不为高俅的求饶声所动。
本来,自己这个现代社会前来北宋末年的穿越者,对太尉高俅根本就没有任何好感。
无论是从自己小学时看的小说《水浒传》上,还是后来长大了学习历史时知道的历史真实的高俅都是一个奸臣贪官,杀了他绝对不会可惜的,不杀留着反而是个祸害。京城的禁军战斗力不行,这和高俅绝对脱不了干系。
高俅还能留吗?留着干啥?留着过年吗?
“唉!”赵吉叹了一口气,扭头看了左右两侧的皇子郓王赵楷和康王赵构,问道:
“你俩如何看待,这即将要被执行绞刑的三位朝廷大员的呢?”
郓王赵楷道:“蔡京、高俅、王黼,这三个大奸臣,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误国不浅,理应该杀。”
赵吉点了一下头,并没有夸赞赵楷,原因就是他所说的,在判决蔡京、高俅、王黼的判词之上已经提到过了。
当然,赵吉是知道郓王赵楷在十七岁时就能文压各地的才子,夺得了科举的状元,文化水平绝对是有,不过,今年十九岁的郓王赵楷可能是长大了以后,在朕的面前谈论大事就会瞻前顾后,生怕说错了话,故此,他所言的没有什么新意,只是陈述了客观事实。
赵吉又瞅向了右侧坐着的十三岁的康王赵构,问道:“构儿,有何见解?”
康王赵构立即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儿臣觉得,蔡京、高俅、王黼能招至今日之祸,其实质便是,其德不能配位,故而有此祸。
日后,我大宋所用的文臣武将,应该德才兼顾。无德之人居高位,轻则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重则将会连累到国家遭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