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1981 > 第235章 事少离家近(第1页)

第235章 事少离家近(第1页)

老高领着孙朝阳到了二楼编辑室,让手下给孙朝阳办理入职手续。

二人就坐下攀谈起来。

老高的全名是高东方,今年五十六岁,南开毕业,和周公是校友。解放前就在各大报刊发表散文杂文评论,因为乱说话,还被抓去关过监狱,是位进步青年。在狱中,老高入了党。

平津的时候,他和同学们冒死将情报送出城去。在打开天津卫,活捉陈长捷之战中也是立了功的。

建国后,老高调北京来,一直从事文化工作,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作家。

如今他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还兼了北京市作协的一个理事,现任《中国散文》的副总编,负责具体业务,算是单位一把手。

不过,他为人和善,是个出了名的好好先生。在特殊年代,认罪态度极好,写起检查来洋洋万言。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往长里写,但是千万千万不要写实质性的东西,不要给人留把柄。

高东方道:“我是个散文家,太擅长检讨书的作法了。总结起来就一句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孙朝阳:“怎么说?”

老高:“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离题万里,朝阳你是着名青年作家,你懂的。”

孙朝阳绝倒,又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的人生经验对我们很宝贵。

他又问老高的笔名,老高的笔名倒也普通,名曰:悲夫。

悲夫同志介绍说,《中国散文》是文联下面的单位,办刊有几年了,主要刊载散文杂文。

老高是敦厚长者,为人相当的不错,看起来对孙朝阳相当欣赏。

孙朝阳心中好奇,问刚才同志们在闹什么,好像跟房子有关。

听他问起这事,老高叹气,回答说,对,跟房子有关。员工们大多都住在单位的筒子搂里,条件就这样,大家也没话说。最近不知道那个缺德鬼放出谣言,说上级机关要建新楼,要分房子。于是,所有人的心都活了,就过来闹,还动起手来。

孙朝阳:“究竟有没有建新房啊?”

老高:“怎么可能。”

高主任给孙朝阳安排工作岗位,介绍新同事。他说,社里只有一个编辑组,加上他和孙朝阳,总共四个编辑。

老高是总编,下面是两个责编,分别是五十出头的毛大姐,三十来岁的大林。

孙朝阳疑惑,怎么才这点人,三审三校怎么搞啊?

看到他面上的疑问,老高回答说,是没有主编,要不朝阳你就把这个工作干起来,等转正后跟上级申请一下,你就正式出任主编一职。你是着名作家,做主编实至名归。这样一来,每月还能多两块钱补助,挺好的。

话说完,老高想了想,孙朝阳出版了那么多长篇小说。尤其是《寻秦记》都出了十几本实体书,还真不差这点钱。

孙朝阳继续发问:“老高,我看社里好多人,怎么才四个编辑?”

高东方哎一声:“忘记跟你说了,我社加上你总共有四十六个员工,其他人都是后勤那块的。”

孙朝阳额上热汗滚滚,禁不住道:“四十二个后勤人员侍候我们四个一线工作人员,这福气得多大啊?”

妈呀,四个人赚钱,养活四十二名员工,重任在肩,只能砥砺前行了。

毛大姐忍不住扑哧一声:“孙三石你真幽默。”

老高:“分工不同,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革命同志。”

毛大姐原先是记者,不搞创作,但据老高说她的文笔不错,单位材料都是她在写,算是资深了。

至于大林,虽然也是搞艺术出身,不过以前学的却是西洋画,是重庆川美毕业。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就是文艺积极分子,做过校刊编辑,发表过不少文章。毕业后改行干编辑,一干多年,也算是实现了人生理想。

大林虽然三十多岁寡公子一个,但满脸都是青春疙瘩。他平时读书很多,自然看过孙朝阳所有作品,握住孙同志的手就不停摇,激动得不得了:“嗨,嗨,你的书我太喜欢了,我太崇拜你了,想不到我们成了同事,三生有幸,三生有幸。”

林同志案头和窗台上放满了各色石膏像,有断臂维纳斯有柏拉图头像有思考者,案头还有个素描本,没事就画上几笔。

孙朝阳指着维纳斯旁边的那个小玻璃瓶儿:“这个也能画静物?”

大林腼腆:“这个是开塞露,我最近便秘,不好画的。”

看到他满脸的青春痘,孙朝阳若有所思,问:“您的婚姻状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