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米之所以内心忐忑,那是因为编辑组的组长,主编周昌一是个严厉较真的人,对选稿有特殊的要求。
《当代》杂志社成立于一九七九年,是个新单位,但你也别小看它。因为当代社的上级部门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如果能够在杂志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就算是入了出版社的眼。因此刊物刚一发行,就人人瞩目。
《当代》刚开始的时候是季刊,后来订阅量实在太大,就改为双月刊。如今,当代已经是文学期刊中的四朵金花之一,和老牌刊物收获十月比起来并不逊色多少。
“今年的茅盾文学奖最终获奖名单出来了?”当陈西米刚进办公室,就听到主编周昌一正在对办公室其他编辑说起这个话题。
这可是文学界的大事,顿时,“嗡”一声,所有人都放下手中的笔和稿子。
“周主编,有几本书得奖了?”
“周主编,透露一下。”
周昌一今年三十有四,但已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快十年,声望和资历都摆在那里。虽然还年轻,却已经显得老成,连声说“有纪律的,不能提前透露。否则让记者知道,提前报出去,出了事谁兜得住?”
众人却是不依,又闹,都喊,周主编,说说吧,说说吧,这又不是什么国计民生的大事,就算泄露出去,也不打紧,搞不好评委会已经通知获奖作家来京了呢!
周昌一卖足了关子,这才兴奋地说:“各位同志,这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咱们社放了个大卫星,有两部获奖小说是在《当代》首发的。”
“啊,哪两本,快说快说。”
这下,不但众编辑,就连陈西米都是大惊,连声问。
因为自己带的编辑组人多,还有好几个像陈西米这样的新入行的编辑,周昌一就顺便给他们扫了个盲。茅盾文学奖是着名作家茅盾先生拿出毕生积蓄二十五万元创办的,旨在鼓励国内长篇小说创作。这个奖项因为奖金极高,达惊人的五千块之巨,轰动文坛,也成为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
首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主任是巴金。
评委会成员有丁玲、冯至、冯牧、陈荒煤、欧阳山、贺敬之等人,这些老先生都是把自己名字写进当代文学史的大佬。
另外,《当代》杂志社的总编韦君宜也是评委会成员之一。
第一届茅盾奖的获奖作品有:周克勤《许茂和她的女儿们》、巍巍的《东方》、莫应丰的《将军吟》、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古华《芙蓉镇》、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
其中,莫应丰的《将军吟》和古华的《芙蓉镇》就是在《当代》首发的。六本获奖书,当代拿了两个奖,可谓是最大的赢家。
难怪周主编今天一大早看起来就情绪饱满。
大伙儿都齐声欢呼,与有荣焉。
忽然,有个刚入职没一年的新编辑插嘴:“周主编,我听人说《芙蓉镇》投稿的时候,您是执否定态度的,是别的编辑组把稿子要了过去。不然,这本获奖小说出自咱们组,那还是真的盖了帽了。周主编,能不能说说当初你为什么要退《芙蓉镇》的稿,二审意见是什么吗?”
这简直就是当众打周主编的脸。
编辑室里顿时可怕地沉默。
周昌一脸色难看起来,换其他编辑,他早就大发雷霆。可这个新编辑是某大佬的关系户,不好得罪,他立了半天,这才哼了一声,转身欲回自己的独立办公室。
陈西米见此情形,心中叫苦。孙朝阳的稿子她看完了,非常喜欢,便准备送去周昌一那里二审。杂志篇幅有限,发长篇小说必然挤压其他稿子的空间,可不是一件小事。为此,她准备了详细而完整的一审报告,希望能够说服周主编。但老周现在心情恶劣,估计看谁都不顺眼,搞不好把孙朝阳的《暗算》给枪毙了。
罢,改天再说吧。
不料周昌一却喊:“陈西米,你昨天不是说要给我你审的那本长篇小说吗,稿子送过来。”
陈西米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拿起孙朝阳的手稿,走进主编办公室,小心放在案头,低声道:“周主编,作者笔名孙三石,短篇小说《棋王》刚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巴金巴老发的奖,后来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他如今在中协创作室做创作员,电视连续剧《济公》的编剧就是他。”
不管那么多,先把朝阳的履历报上去再说,希望周主编不要轻易把稿子给退了。
谁知道周昌一却不买账,冷冷道:“能过一审送到我这里来的稿子,谁不是中协会员,谁不是名家,稿子不行,该毙就毙,没人情讲。陈西米你是不是很闲,出去工作吧。”
陈西米很郁闷,只得回到自己工位。
就有关系好的同事凑过来说,西米,周总编就是这个脾气,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如果不入他眼的稿子,直接给你退稿,谁来说情都没用,一切以质量说话,对事不对人。但总的来说,他确实是国内第一流的编辑,你慢慢就知道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切以质量说话,优秀编辑,怎么在《芙蓉镇》上就看走了眼呢?”陈西米心中嘀咕。
实际上,周昌一因为这个脾气和性格,看走眼的稿子多了。比如在真实的历史上,他就把路遥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给退稿了。退稿意见是路遥的创作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被迫有着反潮流的独特意味,不适应时代潮流,属于老一派的恋土派。
是的,周昌一选稿倾向于先锋派的新锐作家,对于乡土文学颇不以为然。
这些,陈西米自然是不知道的。
她只是忐忑地坐在椅子上等着周昌一把稿子看完。
大概是《芙蓉镇》的事情把老周气得够呛,他中午连饭都没有吃,一直闷闷地呆在自己办公室里,别人也不敢进去,免得触了他的霉头。
到下午四点钟的时候,已经有老油子编辑开始溜号,有要去买菜的,有要去接孩子的,还有要回家做家务。借口也是五花八门,但用的最多的是要去联络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