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东晋朝廷显然已与半年前不一样了!
现在的东晋朝廷,却并入了江州、荆州等地,一下就从二流国家变成了中原第一大国,更少了内乱!
这样的敌人,显然是不好惹的。
慕容超一面派人将可能遭遇到的攻击以急信的方式,通知驻扎在洛阳的姚崇,一面又紧急召集起军中诸将,开始了御前对策。
在这次会议中,一向没什么名声的征虏将军公孙五楼,却一口气提出了上、中、下三条对策:
“晋军一向轻快果敢,喜欢打速战速决的战斗,却没什么持久的能力,咱们应该避免与他们进行正面交锋,最好是派遣军队据守大岘山天险,扼住他们前进的咽喉要道。待他们士气松懈后,咱们再分出两千精锐骑兵,沿东边海岸线南下,袭击他们的粮道,使其疲于奔命,再命兖州刺史段晖率兖州的军队沿梁父山东下,与大岘守军前后夹击晋军,则晋军可破。这样可谓上策!”
“此外,也可命令各郡县的官员储足粮食,将百姓迁入各处险要据守,将来不及运走的粮食全部焚毁,坚壁清野。晋军到来后无法求战,野外又没粮食可掳掠,最多坚持十天半个月就将无力为继,结果就只能车退回去。这样做不失为中策。”
“至于放任晋军进入大岘,我军再与其野战,那就只能算下策了!”
公孙五楼的上策,可与当年司马懿对抗诸葛亮北伐的方略相同,都是扼险而守、避其锐气、寻机而动、击其惰归,司马懿正是利用这一招一次次挫败蜀军的北伐。
但要成功使用这一招,也得双方的水平相差不是太悬殊才成,因为历史上失败的例子也不鲜见。十多年前,后燕进攻翟魏和进攻西燕的两次战役中,翟魏主翟钊和西燕主慕容永所采取的防御战略都与公孙五楼的上策类似,结果却被慕容垂轻松击败。
公孙五楼的中策也不是新主意,当初拓跋珪以倾国之师入侵后燕,后燕采取的应对策略就是如此,结果使得后燕的大部分领土在短时间内沦陷,再也无法收复。
后燕抗击北魏的失败,正在于其根基不稳,民众缺乏对后燕国政权的忠诚度,坚壁清野的实施又让民众们损失惨重,激起了他们的不满;除少数几个由慕容宗室率重兵把守的据点外,原本就对后燕没多少认同感的各郡、县、坞堡,在强敌到来时纷纷不战而降。
如今的南燕的又如何呢?似乎并不乐观。
一是因为南燕国立国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四年时间,这个时间是极为短暂,更重要的是如今南燕国的领地内并不是慕容氏故地,百姓们是很难对南燕效忠的。
二是南燕国的人口虽然不少,但其国土面积仅仅相当于东晋的一个州,用一个州的经济对抗一个国,双方的实力显然是不对等的。
第三,慕容超登位后滥用民力,在国内根本没什么威信可言。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慕容超选择坚壁清野,其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在关键时刻有强大的第三方加入,则以上推论是不能成立的,而后秦国则很有可能是随时会加入战场的强大的第三方。
这也意味着,公孙五楼的上、中两策虽很难从根本上扭转战局,但起码可以避免南燕一战即败,可以增加晋军的用兵难度,延长作战时间。
只要等到后秦国援军的到来,什么情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总之,公孙五楼的上、中两策,的确是慕容超此时能够得到的最好选择了。
可惜的是,一向对公孙五楼宠信有加的慕容超,此时却突发神经,有些不屑地说道,“今年的天象对我方有利,岁星笼罩齐地,定然会不战而胜!而且以情势论,我们是主场作战,敌人是客场作战,我们有天然的优势。敌军远道而来,士卒疲惫,势必不能持久,而我大燕据有五州之地,拥富庶之民,一望无际的田野都种满了粮食,铁甲骑兵多达数万!如此强大的实力,何必害怕晋军?哪里用得着强迁民众,割掉庄稼来自找麻烦?不如放他们入大岘,等他们进入平原后,我军就集中全部精锐铁骑,对晋军的步兵尽情地践踏蹂躏,还怕不能大胜吗?”
听了慕容超这番宏论,久历战阵的太尉、桂林王慕容镇当即劝道,“陛下如果一定要发挥骑兵在平原作战的优势,也应该从大岘出击,在山南迎战晋军,那样万一不胜,也还有险可守。怎能轻放敌人到山北,自弃险要?当初陈余不守井陉关,被韩信打败;诸葛瞻不据束马之险,为邓艾所擒!以老臣之见,天时不如地利,扼守大岘才是如今的上策!”
辅国将军贺赖卢也苦苦劝阻,但同样受到了否决,退朝后,他悲哀地对公孙五楼说,“陛下如果真这么做,那么国破家亡的事,就在今天了!”
贺赖卢还指望着这位皇帝的宠臣能再劝阻他一次,公孙五楼却只是摇了摇头。
慕容镇则完全失去了信心,感叹说,“主上既不能出击迎敌,又不肯坚壁清野,却把敌人请进国家的腹心,愚蠢程度堪称刘璋第二!今年国家是亡定了,我作为慕容家的人,只有以一死报国了。。。。。。。”
慕容超不知从哪得到了这几句感叹,勃然大怒之余,立即将慕容镇逮捕下狱,同时下令撤退梁父与东莞两地的驻军,将南燕军主力全部收缩到广固。
南燕军上下一面加固城防一面抹兵励马,对晋军的到来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