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宁说了一通废话后,便开始介绍书起课程来,也就是此前跟范二说过的一礼二书三乐四数。请大家搜索(品#书¥网)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礼”为史律礼仪,学子们必须熟读精通,这也是以后为吏做官必须具备的技能。
“书”是书法,字迹相当于文章的脸面,字写得好不好看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文章的评价。
书法在这个时代是分品级的,有的官员选择属官便是以书法为评判标准的。
比如说前尚书令陆纳,比如说现在的江州刺史王凝之;范宁此次资助穷困学生,又何尝不是以书法为衡量标准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主要还是名额问题。
只要将书法练好,就算不能做吏,也能以此为生不是?
毫无疑问,“礼”和“书”是豫章书院最重要的课程,很多学生也是冲着这两门课程来的。
至于“乐”和“数”,也就是音律和术算了。
音律也有品级,要是在音律上入品,自然会受到上流社会的尊重;可音律本来就是那些贵族玩的,穷苦人家没有基础和底蕴,哪里敢玩这个?
书院里面教的,也就只是鉴赏音律的能力罢了,至于去亲自操作它,还是算了吧。。。。。。。
书院对术算就更不重视了,范宁此前只是将这么课程定为让学生们了解的程度,如果碰到能将术算学好的,那一定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范宁介绍课程,显然是为了给新生普及的,其实这些基本上都是废话了,毕竟堂下的学子虽对豫章书院而言是新生,但哪个没有在县学呆过?
该学什么该放弃什么,大家都是门儿清的。
可范宁毕竟是下面这些学子的的大金主啊,他来训话,谁敢表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范宁唠唠叨叨地介绍完课程,又简单地说了一些学习方法,这才结束了讲话。
主持仪式的祖会接着便对范宣做了个请的手势,“接着有请山长训话。”
范宣从范辑手上接过一束点燃的香,先是给孔子的牌位上了香,这才转面向下面的学子们,沉声问道,“诸位学子,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们来此求学为的是什么?”
众人听着他咄咄逼人的问题,顿时不知所措起来,大堂中竟是比刚才还安静。
范宣子虽已年近八旬,但记性却是不差,随口就点了几个二年生和三年生的名字。
几个学子在这种时候自然不会掉链子,当即慷慨激昂地回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是为了“报效君王报效朝廷”什么的。。。。。。
反正是怎么伟光正怎么来,范二只觉得天上的母牛飞成了一片,天空都显得黑压压的了。
范二的此时亦不由想起了北宋大儒张横渠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轻轻地吟咏着这几句名言后,范二也觉得热血沸腾起来,似乎一下就回到了少年时光。
实际上,刚满十六岁的范二,又能老到哪儿去?
范宣子耐着性子听了几位学子的信誓旦旦,终于忍不住笑道,“你们说得都很好,却并非出自本心。”
刚才说了大话的学子立即尴尬起来,范二身边的人却若有所思起来。
他们也觉得学子们刚才所言虽有些务虚,可要是当场批评他们,就有点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了。
范宣毫不在意身边几位教授心中所想,继续道,“若老夫猜得不错,老夫就腆颜以前辈的身份来给你们传授一下心得体会,如何?”
范宣子不仅仅是前辈,而且是前辈高人,就算称之为教育界的宗师亦不为过。
范宣子十岁的时候便能《诗》《书》,尤其擅长《三礼》,有人问及“人生与忧俱生”的出处,他随口便答“出自《庄子·至乐篇》。”这人奇怪地问道,“你不是不读《老》《庄》吗?怎么知道的?”范宣子答,“小时候浏览过。”
范宣子的学问,早就到了高深莫测的程度。
看着堂下的学子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范宣子变得严肃起来,“刚才范教授介绍了书院的课程,老夫猜想着已有不少人将其分为两类了吧?大家是否早就有了主意,努力学习‘礼’和‘书’,却将‘乐’和‘数’弃之敝履呢?”
堂下众人似乎被范宣子说中了心事,又再次尴尬起来。
范宣子清了清嗓子,继续侃侃而谈道,“对于学业,老夫也将其分为两类,一为举业,一为德业。毋庸置疑,举业便是你们一心想要学习的,能够获得官职受到重要的文章妙法;而德业,则是你们觉得无用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