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水府的老祖宗还算随和,水零黎水零欢二人性子各异,但是有个共同的问题,都不太在乎规矩,白家的老祖宗每次都会训斥,也就是干咋呼,从来没把二人怎么样,最严重一次是水零欢偷吃小佛堂的贡品,惹怒了老祖宗,被禁足了几天。
“小姐,老奴也察觉到,北地年味浓,百姓们淳朴厚道,就是少了一些热闹。”
于嬷嬷做了总结,天一冷,没人愿意出门,只有腊月里镇上大集市有点人,为了过年,周围的村里人绞尽脑汁,只要自家不用的,都想卖出去换银子。
大雪封山,想热闹也热闹不起来,和京都府邸不一样,村民们有自己的拜年方式,就好比腊八节早上,就有早起的村里人,在自家的院子里高声呼唤,说一些祝福的话语,村里人听着乐呵,对于青璃这种想睡到日上三竿的人来说,那行为就是扰民。
爹莫如湖,娘刘氏从来没有喊过,爹是读书人,没那么大的嗓门,娘也是识文断字有些斯文,和村里的村妇有点区别,最后自家为了跟风,选崔奶奶代表,只要崔奶奶大喊,全村的狗都跟着附和,狂吠不止,那声音是相当的有气势。
“自从到了北地,奴婢觉得自己圆了一圈。”
麦芽用手掐了一下自己的脸蛋,拉了拉,上面有了一层肉,她还是属于偏瘦体质。来到北地之后,活计不多,小姐不像在京都那么讲究,有些事情不用她们奴婢帮忙,自己打理妥当。
平日在村里,于嬷嬷串门,找村里的寡妇诉衷肠,她就呆在家里,陪着小姐饮茶闲聊,还有各种好吃的,日子过的美滋滋,远离京都,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喧闹。
“小姐,您说麦芽也不小了,啥时候把这个丫头嫁出去?”
听说赵晚春小姐身边那个丫鬟冬梅,已经过了二十岁,才被打发出去配人,而麦芽也有十七八岁,又和虎子定了亲事,女子还是不要耽搁,早早的嫁人生子。
“于嬷嬷,你说这个干什么。”
麦芽侧了侧身,用手捂脸,显得很是羞涩,两军大帐,军营离不得人,虎子哥干的不错,马上就要升为小队长了,手下管着十几个人,她可不想当个拖后腿的,现在成亲,也不能经常见到面。
“这个要麦芽做主。”
青璃很喜欢麦芽,想多留几年,当然也要考虑周全,不想耽搁麦芽的终身大事,但是目前来说,提亲事尚早,在她看来,女子二十成亲正好,太早对自身不好。
“是老奴多嘴,老奴看麦芽这丫头又是缝制鞋袜,又是做鞋,以为是想着快点嫁人呢。”
于嬷嬷打趣麦芽一句,想起火炉里面的红薯,她打开炉盖,一股子红薯特有的香甜气息扑面而来,她用铁钩探了探,软软的,可以吃了。
三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红薯,青璃只吃了一根就停下来,于嬷嬷和麦芽两二人怕烫,用那隔热的油纸包着,一边吹热气,一边往口里送,两个人没时间说话,吃的不亦乐乎。
“其实,红薯有很多做法。”
红薯饼炸一下,和南瓜饼一样,香甜,柔软。还可以做成红薯干,有嚼劲。空间里变异,红薯变异出了紫薯,她没拿出来,切成了薄片,放到加速的库房去,一个时辰就变成了香脆的紫薯片。
以前在现代,青璃小时候,家里也很穷,那时候没有好吃的,父母会买点廉价的红薯,切成片,放在油锅里煎,好吃的很,若是红薯不够甜,外面在撒上一层糖。
拔丝红薯是过年必备的菜色,红薯切成三角形的块状,要先炸一下,然后用白糖熬成糖浆翻炒,红薯均匀沾染的糖浆,又脆又甜,因为太费时间,还费油,一年吃不到几次。
“小姐,您这么一说,奴婢又想吃了。”
麦芽一口气吃了三根红薯,仍旧意犹未尽。现在吃过北地味道重的酸辣麻食物,京都清淡的汤已经不能满足她的胃口,每次在家里都让崔奶奶多放辣椒,麻辣猪蹄多放花椒,比地道的北地人还能吃辣。
“你是饿了,什么都馋。”
青璃抿了口热茶,盖上杯盖,对麦芽道,“空腹吃了这么多的红薯,当心一会儿胃里反酸。”
“奴婢不怕。”
吃过之后,麦芽主动站起身,在内室走了一圈,又把吃过之后的红薯皮收走,门口就有一个木质的桶,她把盖子打开,垃圾扔进去,这样避免进进出出,让她更加省事。
窗外雪花儿小了一些,眼瞅着到了午时,麦芽打了一个呵欠,在北地真幸福,能吃能睡,除了操心一些自家小姐的饮食起居,别的事情轮不到她,大事有少将军解决。
青璃窝在被子里睡了个回笼觉,等到当了下晌才起身,洗漱完毕,麦芽兴冲冲地从外面进门,“小姐,雪已经停了,咱们门口堆积厚厚一大层,家里下人几乎都出动,在扫雪呢。
这样深的雪,马车出门也容易打滑,青璃本想休息一天,奈何着急回凤阳,去见过冬梅,她才能真正放心,左思右想之后,她还是决定出门。
平阳苦寒,冬日里三天两头的下雪,马车在雪里阻力太大,百姓们出行用雪橇,有特定拉车,体型庞大的犬,轻便。雪橇四面没有遮挡,滑行之时迎着风,脸颊如刀割一般生疼,她想了想,暂时不考虑这样的出行方式。
“小姐,那个胡同离咱这里也不算近,不如还是乘坐马车吧。”
于嬷嬷苦口婆心地劝说,坐马车就是要耽搁一会儿时间而已,总比被冷风吹着强,她这身板受不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