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面上说是楚王帮助辅佐李景隆完成驿站改造,可实际上,李景隆怎敢指使楚王的一举一措,无非是听命于行事罢了。
更何况,这跟直接把国资部给楚王有什么区别?
明明刚刚才把宝钞提举司给了楚王……
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元璋可不管这些朝臣心中如何震动,看无人禀报,就直接宣布了退朝。
下了朝。
李景隆走到朱桢身边。
“王爷,还请多多指教。”
朱桢与李景隆还有些交情,并不算陌生,于是熟络的淡笑摇头。
“不过是些想法罢了,待会还请景隆到府上一叙,咱们商量下驿站改造之事。”
李景隆赶紧点头。
“是。”
朱桢和朱标来到皇上殿内。
朱元璋看到他们两个,直接让人给赐了座。
“标儿,老六,你们来的正好,看看这奏折,写的当真是废话连篇!”
朱标上前一步,简单看了一眼奏折,心知肚明的摇了摇头。
“这……还真是茹太素一惯的风格。”
朱桢一听到茹太素,眼神滑过一抹了然之色。
茹太素为人耿直,忠言敢鉴,哪怕是老朱犯了什么错,他也敢直言不讳的点出来。
他是个既有能力,又对大明忠心耿耿的好臣子,但却有一个致命的毛病。
那就是他写文章好无病呻吟,过于冗长。
洪武十七年时,茹太素写了一个长达17000多字的奏折。
朱元璋让人念到16300字的时候,还没听出个所以然,日理万机的洪武大帝自然是怒不可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命人打了茹太素一顿。
第二日,朱元璋叫人把这个奏折继续念下去,待念到16500字之后,才听出是建议办五件事,其中有四件均可行。
朱元璋立即下令主管部门施行,同时还表扬了茹太素,自己认了错,但又指出繁文害人,因为茹太素的奏章只要500字就能说清楚。
在这个时候的朱元璋,虽然脾气爆烈,但还能听得进去建议,对自己的错误也供认不讳。茹太素虽然说话难听,但他即使生气但也均忍了下来。
但到后来,朱元璋权利越发集中,性情越来越暴躁,听不进旁人的任何批评。
有一次在设宴款待满朝大臣时,他亲自给茹太素斟酒,并顺口吟了两句诗:“金杯同你饮,白刃不想饶。”
意思是说:今天我跟你一起饮酒,但是我手里掌着生杀大权,你如果有什么过错,我是不会饶恕你的!
这也是对茹太素的一种警告和敲打,让他说话小心一些。
茹太素却在接过金杯、鞠躬致谢以后,立刻按着朱元璋的诗韵吟了两句诗:“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
这两句诗也确实是够尖刻的,意思是说:我以一片忠心报效国家,但是对皇上并不惧怕。
朱元璋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他又不便发作。
谁能料到,这次饮酒对诗的事却埋下了祸根,不出几年,茹太素便被朱元璋以“莫须有”的罪名处了死刑。
临刑时,茹太素昂首挺胸,视死如归,许多在场的人都为之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