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是中国最大的吉祥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龙的精神是团结凝聚的精神,是造福人类的精神,也是奋发开拓的精神。
龙是人们公认的华夏民族的图腾。中国人对龙的感情非比寻常,一向以“龙的传人”自居。时至今天,龙仍被华人视为中华
大民族的精神象征,逢年过节及各种盛大庆中典,中国人都会舞龙庆贺,并把这种习俗带国到世界各地。上龙帝的传说下龙帝,即天帝,据说是华夏民族的始五祖黄帝的化身。在远古的时候,有着龙的血千缘的黄帝曾四处巡视体察民情。他叫人开采
年
首山的铜,然后运到荆山脚下铸鼎以纪念自己大战蚩尤的胜利。鼎铸好之后,黄帝专门在荆山举行了一个庆功大典。应邀出席典礼的不仅有各路神灵,还有八方百姓,大家都想看黄帝铸的鼎到底是什么样子。时辰一到,黄帝亲自揭幕,只见一只高逾丈三、口大如缸的铜鼎闪着耀眼的金光呈现于面前,众人啧啧称赞,上前细看,鼎身上刻着一条矫健的游龙在一片祥云中穿梭,周围是四方鬼神和各种珍禽异兽,可谓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正当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欣赏巨鼎和上面的图案时,忽然天空中浓云密布,天色很快阴暗下来,大家都以为要下雨,突然一道金光穿透浓云,一条披着金甲的神龙破云而来,它的尾巴和下半身拖在云中,脑袋靠在宝鼎上,长长的龙须顺着鼎足垂到地面。黄帝明白这是天庭派神龙来接他上天了,便纵身一跃,跨上龙背,飞回天庭。人间百姓舍不得放黄帝这样贤良英明的君主回去,大伙儿扯着龙须不放走,结果扯落了很多龙须,黄帝和神龙最终还是走了。据说这龙须落在地上,便生出许多细小修长的小草,人们以后就把这草叫作“龙须草”了。
116龙的起源
◆玉龙佩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处头
上带角的蛇;有些人则认为,最初的龙,龙头很像猪,龙身则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而成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龙是由蛇与其它多种动物综合形成的,它以蛇身为基础,融入了马的鬃毛,牛的尾巴,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从许多出土的带有有关龙的图形的文物中分析,龙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久远的历史。河南濮阳出土的蚌龙,距现在已有6000年历史,它一方面体现着仰韶文化的脉胳,另一方面又证明了龙的最初形成。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华夏图腾
自殷契甲骨文出现结构完整之“龙”字,迄今已3000余年之久,而出现“龙”之图案与传说便更加早,可上溯至史前文化。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龙乃中华民族发祥及文化肇端之象征。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东方的龙和善、高贵、威武、华美,能上天,能下地,能潜入深渊,变化无穷,在大起大落之中仍能保持一种从容。龙成为一种文化,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117
◆中国龙
蛇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非常突出,蛇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图腾,在人们心目当中,蛇是有灵性的动物,人们称之为“小龙”并赋予蛇很多吉祥的象征意义。
盘古、女娲两位创天地、造人类的始祖以及伏羲、炎帝和黄帝这三位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们的的形象都为人面蛇身造型,这反映出蛇在远古时期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先祖们对于蛇的崇拜。
蛇的传说
很久以前,蛇和青蛙是好朋友。那时
蛇有四条腿,青蛙却没有腿,靠肚子蠕动爬118行。蛇好吃懒做,青蛙十分勤快,不但捉虫给蛇吃,还帮助人们捕害虫。人们开始厌恶蛇,喜欢青蛙了。据说巳时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荡,多隐蔽在草丛中,这样蛇便成了巳时的代表动物了。
蛇发现人们讨厌它,开始仇视人,见人就咬,见畜就吃,弄得人间不得安宁。土地神见状,到天庭告状。玉帝将蛇传上天
庭,劝它改恶从善,蛇却口出狂言,决无悔改之意。玉帝大怒,令神兵砍去蛇的四条腿,以免再害人。从此,蛇就失去了四条腿,玉帝又见青蛙有功于人类,便将蛇的四条腿赐给了青蛙。
青蛙有了腿后更为勤快了。蛇知错改过,决心重新改造自己,也开始吃害虫并拖着长长的躯体,一声不响地为人类做好事,还跟着龙学治水。蛇死后,也将自己的躯体献给人类,作为药物救治了许多病人。玉帝见蛇知过能改,奋发向上,在册封
十二生肖时,让它排在龙的后面,当上了人类的生肖。
蛇当上生肖以后,自然不会主动伤人了,一旦恶念萌发,便将恶念化成一层皮蜕下。尽管如此,蛇还是对青蛙拥有它的四条腿怀恨在心。直到今天,蛇还是见到青蛙就咬。青蛙自知占了蛇的便宜,见了蛇就会吓得发抖,急急忙忙地躲开。
图腾崇拜
在《山海经》中,人首蛇身的神数量巨大。可见,蛇在远古先民心中的地位之高,无与伦比。在一切动物崇拜里面,对蛇的崇拜是最广泛的,在大多数原始氏族的宗教信仰中,蛇曾经占据一个突出的地位。在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发现有蛙、鸟的图像;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上还有蛇的图像;从半坡村出土的陶器上,也看到有人头、鸟兽的图像,这些图像有些可能就是当时的氏族图腾。传说中的汉族祖先,亦有不少是蛇的化身。
中国人认为蛇有灵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四象(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之一的玄武,象征北方的灵兽,就是龟与蛇(或龟蛇)。乡间塑造神像,往往抓小蛇放入泥胎头部或腹内,以显示神性灵验。遇蛇要避,蛇有难要救,忌讳打蛇。这些都有深刻的图腾崇拜性质。
蛇的形象
在中国文化中蛇有正面的象征价值。传说蛇与龙同类,人们认为蛇是神的化身,是吉祥物,蛇主吉运、旺财富,故又称祥蛇、灵蛇、小龙,把蛇当神仙供奉。
蛇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被奉若神明,是智慧的象征、善良和正义的代表。关于蛇的民间传说很多,其中以《白蛇传》最为著名。《白蛇传》中敢爱敢恨的白娘子是一个善良、受人喜爱的蛇精形象,白娘子也成为中国文艺舞台一个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形象。
中国人对马非常偏爱,把马当成神一样来祭拜,旧时许多地方都有马神庙,以祭祀马王爷。此外,还有很多与马有关的故事。马被人们赋予了一种灵性,人与马几千年的感情已沉淀在民俗中。
马在4000年前被人类驯服,晚于狗、
猪、羊、牛等其它家畜。在传统的交通运输
大工具中,马车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马是中役力的重要来源。当然,在古代马最显赫的国功用是参与了人类的战争,在陕西西安还有上着被称为世界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在下中国语言中有许多与马有关的词语,如龙马五精神、一马当先、千军万马、汗马功劳、车千水马龙、金戈铁马、马到成功等。无论是汉年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对肖马有着各种各样的
崇信,这些也成为肖马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马的传说
传说一年的大年初一,各种动物从四面八方赶到神仙宫报到,千里马神风也想成为生肖之首,它一阵风似的朝神仙宫跑去。突然,它听见了几声凄凉的哭声,便放慢了脚步,想探个究竟。
原来,一个荒凉的村庄正在闹瘟疫,死了好多人。神风听一位老人说,从村庄出
120发往东走20里,有一座宝芝山。山上有一个宝芝泉,泉水可医百病,但泉边有一只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