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跟哲学家谈幸福 > 第七章(第1页)

第七章(第1页)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著作涉及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曾被马克思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为古代的黑格尔。)

1。做个低调的人

著名歌唱家刘春美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中:有句“要想饮水先挖泉,要想唱歌先对调。”“要想唱歌先对调”说的是唱歌奏乐前,必须先定好音、调好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着唱这支歌的成功与失败。做人亦如此,人有贤愚之别,“调”有高低不同。为人高调者,大多目空一切,妄自尊大,独断专行,飞扬跋扈;而为人低调者大多谦和忍让,谨慎小心,宽容大度,心平气和。在这个错综复杂、五彩缤纷的世界,有的人一生平安和顺,乐观豁达;而有的人则处处受阻,郁郁寡欢。有的人谦虚好学,平步青云,一路欢乐,令人悦纳、赞赏、钦佩;而有的人则骄傲自满,碌碌无为,抱恨终生,遭人非议、鄙视、唾弃。究其起与落、升与降、浮与沉、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是为人“调”不同。做人也得定调,低调做人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一种品格,一种智者的风度,一种贤者的修养,一种强者的谋略,一种明者的胸襟,是做人的最佳选择。

低调做人是做人成熟的标志,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基本素质,也是一个人成就大业的基础。向日葵在籽粒尚不饱满的时候,镶嵌着金黄色的花瓣,高昂着头,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摇来晃去,唯恐别人看不到它。一旦籽粒饱满它便会低下沉甸甸的头,因为它成熟了、充实了。中国民间有句非常贴切的谚语:“低头是谷穗,昂头是谷秧。”低调做人、低调处事,低调是立世的根基。有位哲人说过,当坚硬的牙齿碰落时,而柔软的舌头却完好无损,不是柔软的舌头能胜过坚硬的牙齿,而是舌头处于低谷。可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使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患难与共,更能使自己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之中成就伟业。

关于低调做人,曾有这样两个故事,第一个是讲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人们都称赞他很勇敢。可将军把自己舍生忘死的无畏行为,说成是由于马走的太慢。将军的如此低调,不但不会矮化他的高大形象,反而会增加更多的亲和力!另一个故事说的是两只大雁与一只青蛙结成了朋友。秋天来了,大雁要飞回南方,它们希望青蛙与其一道飞上天,青蛙灵机一动:让两只大雁衔住一根树枝,然后自己用嘴衔在树枝中间,三个好朋友一齐飞上了天。地上的青蛙们都羡慕地拍手叫绝,问:“是谁这么聪明?”那只青蛙只怕错过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大声说:“这是我……”话还没说完,青蛙便从空中狠狠地摔下去了。文章的结尾引用诗人鲁藜的见解: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文章暗寓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生存状态所持的不同态度,读来让人拍案叫绝,让人深思良久。

现实生活中,这两个方面的人都实实在在的存在。可近年来第一种人越来越少了。第二种人却越来越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雪中送炭的人少了,锦上添花的人多了,往肥肉上贴膘的更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人少了,表扬与自我表扬的人多了。有人说:“也许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人们对成功的渴望都非常急切,几乎所有人都希望找到一种实现成功的捷径,从而导致心态的严重扭曲。”社会是纷呈复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个体又是千差万别的。俗话说:“人有千十层。”这是唯物辩正观点,充分认识到了个体差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在后天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因生存环境的不同,生存条件的限制,个体努力奋斗的程度,将会使人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高低相差幅度很大。

低调做人的人相信:给别人让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路。低调做人的人懂得:才高而不自谕,位高而不自傲。做人不可过于显露自己,不要自以为是,更不该自吹自擂。低调做人的人知道:要想赢得友谊,就必须平和待人;要想赢得成功,赢得世人的敬仰,就必须学会低调做人。正所谓,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它生长万物的地位。

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甚至还会越抹越黑。因此,做人不需要解释便成为智者的选择。那么在当今社会,与人相处,关键是要学会低调!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须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学会低调做人,就是要不喧闹、不矫柔、不造作、不故作呻吟、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而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只是肤浅的行为。在多数人眼里,低调的生活态度是没有远大理想,目光短浅,精神颓废,缺乏自信的表现。其实不然,低调并不是精神颓废,因为颓废的人没有追求和理想,面对生活的不幸缺乏必要的意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在低调者看来,苦难与不幸只是生命航程中必不可少的风景,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脚踏实地地追求,必将引渡自己抵达圆满的彼岸。低调的人也不缺乏自信,只是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愿为时过早地轻易下结论,不愿对事情的发展进行盲目乐观的估测。

低调是一种显示为柔弱,但是比刚强更有力的生存策略。低调的人表面上常常给人一种懦弱的感觉,但低调绝不是懦弱的标志,而是聪明持久的象征。因为只有低调,才能成大事,铸就辉煌。低调的本质是一种宽容。低调者首先放弃显耀自己,不愿将自己强过别人的方面表现出来,这是对其他人的一种尊重,对不如自己的人的一种理解。低调的人相信:给别人让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路。

做人应该保持低调,低调是正确认识自己,是一种诗意栖居的智慧,是一种优雅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似乎总想寻觅一份永恒的快乐与幸福,总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然而生活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顺畅,当你的努力被现实击碎,当你的心灵逐渐由充满激情走向麻木的时候,你感受到的可能只是深深的苦闷与失望;然而,在低调者看来只是生活对自己的一次拷问。低调的人比一般人经历更少痛苦的原因在于他们知道如何避免失败,他们不会用种种负面的假设去证明自己的正确。总之,低调是一种优雅的气质;保持低调,是对生存智慧的诗意拷问,唯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存的快乐。

2。忍让是一种境界

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话,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气,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忍是一种眼光,忍是一种胸怀,忍是一种领悟,忍是一种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种规则的智慧。忍有时是怯懦的表现,有时则完全是刚强的外衣。忍有时是环境和机遇对人性的社会要求,有时则是心灵深处对魔邪人性的一种自律。

在社会上行走,“忍”字很重要,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事事如意,有些事情怎么也无法解决,有些事情可能没法很快解决,所以你只能忍耐!动辄出气的人虽然可以解除一时的心理压力,但从长远来看,他会断了自己的前程。历史上最有名的能“忍”之例就是韩信忍受胯下之辱。韩信的家乡在淮阴城(今江苏淮安),在他还很年轻的时候,有些人看不起他。有一天,一个少年看到韩信身材高大却常佩带宝剑,以为他是胆小怕事,便在闹市里拦住韩信,说:“你要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围观的人都知道这是故意找茬羞辱韩信,不知道韩信会怎么办。只见韩信想了好一会儿,一言不发,就从那人的裤裆下钻过去了。当时在场的人都哄然大笑,认为韩信是胆小怕死、没有勇气的人。这就是流传后世的“胯下之辱”的故事。孙膑忍庞涓之辱在历史上也很有名,他整日装疯卖傻,就怕庞涓把他杀了。这二位忍受大辱,其结果如何?韩信留下有用之身,终于成为大将,如果他当时斗气,恐怕早被恶少打死了;孙膑保住一命,终于打败了庞涓!如果他当时不能忍,早就没命了。韩信也好,孙膑也好,都是“忍一时之气,争千秋之利”的典范,这一点值得当今那些年轻气盛者好好学习一番。如今的年轻人,动辄与人出口相骂,大打出手,稍遇不公,就得奋力相争,当然他们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一定要考虑其后果。

当你处于弱势时,就很难有施展自己的空间,仿佛困兽一般。有些人碰到这种情形,常常任凭自己的性情,顺着自己的情绪行事,如被人羞辱了,干脆就和他们干一架;被老板骂了,干脆就拍他桌子,丢他东西,然后自动走路!不敢说这么做就会毁了你的一生,因为人生的事很难说,有时甚至会“因祸得福”!但没有忍性,绝对会给你的事业造成负面的影响,而且不能忍的人“因祸得福”者并不多,大部分人都不甚如意,总是到了中年才会感叹地说:“那时真是年轻气盛啊!”这里倒不是说不能忍的人命运就不好,而是不能忍的人走到哪里都不能忍,不能忍气、忍苦、忍怨、忍骂,而总是要发作、要逃避、要抗拒。

因此,当你身处困境、碰到难题时,想想你的重大目标吧!为了大目标,一切都可以忍!千万别为了解一时之气而丢掉长远目标。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你能忍一忍,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志,以后即使碰到大的问题,自然也能忍受,也自然能忍到最好的时机再把问题解决,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业!

每个人一生中,随时可能会遇上不顺心的、不如意和败坏的事,当遇上这些你不愿接受的事情时,应当知道自己如何去做?此时人往往会选择冲动、鲁莽、急躁,按自己心中突发的意念去处理、去对待,结果把事情越搞越糟、越弄越大,看来这样是错误的。人应当尝试忍耐,学忍耐、学等待,事情不会常败坏,当知“时间会冲淡一切”,而它并非只冲淡你的记忆,是一切,当你先忍耐时是为了等待,等你冷静下来时终会找到解决事情的最好办法,所以困难都是暂时的,凡是不忍耐、不等待,终究让事情越搞越败坏。因为有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因为一时不忍就会把事情弄大弄坏,如有人因为一时冲动导致失去密友、丧失青春、毁了前途、毁了事业、毁了家庭等。

有一位年轻人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工作。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拿给在井架顶层的主管。年轻人抱着盒子,快步登上狭窄的、通往井架顶层的舷梯,当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主管只在盒子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又让他送回去。于是,他又快步走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而领班也是同样在盒子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次送给主管。

年轻人看了看领班,犹豫了片刻,又转身登上舷梯。当他第二次登上井架的顶层时,已经浑身是汗,两条腿抖得厉害。主管和上次一样,只是在盒子上签下名字,又让他把盒子送下去。年轻人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下舷梯,把盒子送下来,可是,领班还是签完字以后让他送上去。

年轻人终于开始感到愤怒了。他尽力忍着不发作,擦了擦满脸的汗水,抬头看着那已经爬上爬下数次的舷梯,抱起盒子,步履艰难地往上爬。当他上到顶层时,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主管看着他慢条斯理地说:“把盒子打开。”

年轻人撕开盒子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里面是两个玻璃罐:一罐是咖啡,另一罐是咖啡伴侣。年轻人终于无法克制心头的怒火,把愤怒的目光射向主管。主管又对他说:“把咖啡冲上。”此时,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啪”地一声把盒子扔在地上,说:“我不干了。”说完,他看看扔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许多,刚才的愤怒全发泄了出来。

这时,主管站起身来,直视他说:“你可以走了。不过,看在你上来三次的份上我可以告诉你,刚才让你做的这些叫做‘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这就要求队员们有极强的承受力,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很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这最后的一点点,你没有喝到你冲的甜咖啡,现在,你可以走了。”

忍耐,大多数时候是痛苦的,因为它压抑了人性。但是,成功往往就是在你忍耐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之后,才出现在你面前的。千万不要只差那么一点点就放弃了。“忍一时风平浪静”,做人做事须存忍,当学忍耐、学等待,因事情不会常败坏,话又说回来,“忍”字头上一把刀,忍耐不简单,等待也难熬,但要知道忍难,不忍则更难,甚至让人难到无法挽回,所以便有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古训。

3。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现实中,会发生很多矛盾、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事人无法体会别人的难处,别人的感受,就不知道别人的出发点在哪里,针对什么,目的何在。就像螃蟹和乌龟辩论一样,一个说横着走才是对的,一个说直着走才正确,各执一词,事情就永远也扯不清。如果螃蟹能够站在乌龟的立场上想想,就会很明白,乌龟从来都是直来直往的,并不像螃蟹横行于世,也就理解了乌龟不横走的难处,也会体谅一下乌龟,甚而承认乌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人作为万物之灵长,自然要高于这些龟蟹,高于就要有高于的风范。我们说某些人有仁爱之心,其实无他,只是他总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看待别人的时候能够很容易地推己及人,推人及己,会说“其实他(们)也不容易”。而那些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人,永远认为“自己最不容易”,永远认为“他们容易得很”,其实将心比心,谁又容易呢,谁又知道一张笑脸后有哭泣,谁又知道光明后有黑暗!

1863年7月,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华盛顿附近的葛底斯堡发生了一次历时三天的战斗,虽然北方部队获得了胜利,但是也牺牲了很多将士。几个北部州联合起来,在葛底斯堡建立了国家烈士公墓,用来安葬那些阵亡的将士。公墓落成的那天,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典礼,他们邀请前国务卿埃弗雷特到会演讲。埃弗雷特是一位非常擅长长时间演讲的专家,他的最长演讲曾达到210分钟,而且还能保证大家都爱听。恰巧那天,林肯总统就在附近城市,于是埃弗雷特提示典礼的主办者把林肯请来“随便讲几句”。

谁都知道,埃弗雷特和林肯是政敌,在林肯竞选的时候,埃弗雷特就大力阻挠过,所以这一次埃弗雷特打定主意,要让林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当众出丑。于是他从多角度多方面下手,进行了一次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那场演讲简直是声情并茂,让在场的所有观众都鼓起了掌。对于埃弗雷特的用意,林肯心中自然有数,听了埃弗雷特的演讲之后,林肯心中立刻反应过来这次只能以巧取胜了,因为无论是说阵亡将士的精神还是烈士公墓的意义,埃弗雷特都对此已经做了非常出色和成功的演讲,接着再讲只能是拾人牙慧。该怎么样讲才能和听众建立良好的交融关系,并最终赢得他们的喝彩呢?

林肯决定以简洁取胜。他不慌不忙地走上演讲台,说:“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通往烈士公墓的马路将在下个月铺成沥青马路,并开通专线班车。”林肯的演讲前前后后只有两个全句,他前一句先揪住埃弗雷特的长处,用“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无疑是在浪费大家的生命”这样的潜台词,不仅把埃弗雷特给否定了,而且还为自己的超短演讲做了巧妙地定位,力挽狂澜,一下子就把自己的劣势反变为优势了。最重要的是,尽管埃弗雷特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但却丝毫没有提及现实生活中的事情,而林肯在之前就已经注意到通往公墓的马路还是颠簸不堪的石子路,他意识到这一定让所有参加典礼的人都觉得不方便,于是他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期限作为演讲的内容,结果不仅得到了在场近万人持续10分钟的掌声,甚至轰动了全国。

当时的报纸这样评价:“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超级简洁的演讲,他的演讲是有生命的,因为他站在了听众的立场上考虑最现实的事情!”就连埃弗雷特本人也忍不住在几天后给林肯写了一封表示敬佩的信:“你的智慧决定着你是一位无比优秀的总统!实际上,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别人来做的。光有正确的知识和成功渴望是不够的,你必须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

生活中,有不少是绝顶聪明的人,因为不能明白或回应下属的观点而失败。这是我们所观察到的高级职员中普遍缺乏的一个技能。成功的人知道没有一个孤立的自治事业,只有高效率地和其他人一起工作,才能达到他们的最大成功。而其他的人也有自己的需求、目标和日程安排,他们必须在公司内完成目标,才能完成自己的目标。

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需要“跳出自己的圈子”,利用别人的观点来体验世界。商业界的人需要有优秀的“心理外围的远见”,就像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他们合作起来有全场意识,知道每个队员在哪里,知道每个人需要做什么,能做什么,知道做什么能得分。每个队员都利用自己得分失分的统计来判断自己的“比赛”,但是如果他们不为队里做事,他们的判断永远称不上“伟大”。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或有同情心并不意味着需要特别妥协。事实上,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或有同情心是纯粹中性的。15世纪政治家马基雅维里就精通此道。在他的名篇“王子”(ThePrince)中写道:“所有的人都知道你将要怎样,只有少数人知道你是怎样的。”换句话说,同情心不仅赢得别人的赞赏,也是竞争的优势。

理解别人的观点,可以帮助你有保留地、准确地、聪明地使用权力。约束自己的能力和直接地、强烈地采取行动是同样重要的,就像刹车和发动机是同样重要一样。敏锐地、熟练地采取行动既可保存你的“实力”,又可以更有效率地达到目标,就像使用汽车驾驶系统。一个训练有素的网球手,通过了解对方的打球风格来判断他的下一次击球位置,这样自己就可以保存实力,看起来好像轻而易举地得分。在工作中,你就可以这样“花”更少的“资本”,更加容易地达到目标。最伟大的胜利,不是使用暴力,而是说服对手站到自己一边。

生活中,当我们说某些人有仁爱之心的时候,其实就是指他们总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看待别人的时候能够很容易地推己及人,推人及己。其实,当我们为人处世真正做到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的时候,不仅利人,而且利己。

4。不要轻易打断别人

弗·培根说过:“乱插话者,甚至比发言冗长者更令人生厌。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最无礼的行为。”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表达自己的愿望,但如果不去了解别人的感受,不分场合与时机地就去打断别人说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这样会扰乱他们的思路,要讲些什么反而都忘了,引起对方不快,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一个精明而有教养的人与人交谈,即使对方长篇大论地说个不休,也绝不会插嘴,因为打断他人说话,不仅是不礼貌的事,而且什么事情也不易谈成。轻易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比如说,与朋友在谈论一个话题,对方就此正发表自己的见解,可听到一半,还未等对方说完,自己突然冒出一些观点,就急于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便打断了对方的说话,从中间插进去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当对方刚要讲一个事例,起个开头,这个事例是自己曾经听过的,便不假思索地说,啊,这个我听过,马上阻断对方,让对方不知道是不是需要继续讲下去。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