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读历史故事学待人处世 > 第三章 学会真正的重视别人(第3页)

第三章 学会真正的重视别人(第3页)

乐于助人,多聚人情,自然会得道多助。然而世事无常,人心难测,人情多变,不可滥用。人情要用在危难之际,要用在刀刃上。

有些人好用“人情“来办事,但要知道“人情”是有限的,你若和别人只是泛泛之交,你能要他帮的忙就很有限,因为他没有义务和责任来帮你。

人情好比是存款,不能滥用。人们常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人情也是这样的,能够帮助你的或者能够使你得到保护的人是有限的,要好好珍惜。

“人情世故”总是掺杂着真诚与虚伪的成分,虽然它只是一种形式,但却是维系着人与人之间关系必不可少的,因此,除非离群索居,遗世独立,否则任何人都无法摆脱“人情世故”的纠缠。也许你不是很喜欢这种形式上的东西,但既然你身处社会,此事就万万不能疏忽。

人情世事虽然不一定会立即给你带来什么好处,但多施恩泽,助人为乐,或无意随手帮的忙,都有可能在日后得到回报。

可以说曹操是一个很会笼络人心的帅才。当初就是为了留住关羽,虽然被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也没有去怪罪他,算是卖给了关羽一个大的人情。等到曹操赤壁兵败后,在华容道几乎束手就擒的时候,说起这段往事,再加上曹操和张辽的苦苦哀求,引得关羽起了不忍之心,终于给了曹操一条生路。

关羽为了还上这段人情,不惜违背当初在诸葛亮面前立下的军令

状,可见人情之重要了。

而曹操这个人情也真的是用在了最关键、最危急的时刻,靠它挽回了一条性命,逃回了北方。可见,人情对于为人处世是多么的重要,而人情的把握有时甚至能够改变历史的走向。

在楚汉相争之时,西楚霸王项羽打算利用设鸿门宴来加害刘邦,并命令军队准备进攻。正在这危急时刻,恰恰是项羽的叔父项伯星夜飞驰前往刘邦的大营给予通风报信,这简直就是通敌背叛的行为啊!

而项伯这么做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为了前去搭救张良,因为张良曾经救过项伯的性命。项伯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不就是人情在起作用吗?

正因如此,刘邦才完全了解项羽“鸿门宴”的意图,巧妙地逃脱了出去。从而改变了之后整个历史的方向。

所以我们要多聚人情,就像银行存款一样,你存得越多,可领出来的钱也就越多,存得越少,可领出来的就越少。

福泽深厚的人总是有贵人前来相救,但也并不总是运气好。你越是乐于助人,解困于危难,在危急的时候越有人来帮助你渡过难关。所谓“人助者天助”,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一次又一次要人家帮你的忙,结果可能就是你们之间的感情开始转淡之时,接着别人就对你避之唯恐不及,要么就是别人认为你这个人不通人情世故,那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情分也就此了断了,这是因为你的人情存款只有那么一点点。

点评

要好好地把握友谊的亲密度,不可太浅,也不可太过,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好朋友见面和交往的机会当然比其他人要多,可是任何事都应有个“度”,超越这个界线你得到的就是相反的结果。

平平淡淡才是真

为人处世,交朋待友,对势利纷华,似乎不必太过于苛求,当以”淡"字当头。看淡些,看开些,人生也就豁然开朗,有滋有味了。

真正的朋友,相互尊重,却不相互吹捧;往来频繁,但不过分亲昵;往来不多,也心心相印。也就是说,交友应注重真挚的感情,注重心灵的默契和呼应,志同道合,而不注重表面上的亲近、热闹。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这个意思。

那些没有真感情,不讲道义的假朋友,表面上亲亲热热,勾肩搭背,相互吹捧,夸海口时胸脯拍得巨响,一旦贫贱、富贵发生变化,或相互之间有了利害冲突,就翻脸不认人,甚至在朋友有难时不仅不帮忙,反而落井下石,将其置于死地。

鲁迅早年师事于资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学者章太炎,后来与教育学家蔡元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学者,作家如许寿堂等都是鲁迅事业上互相切磋的好友。此外,鲁迅以师长、也以朋友身份结交了许多左联革命青年,对鲁迅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鲁迅结交的太平党人朋友如瞿秋白、冯雪峰等,对鲁迅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鲁迅和瞿秋白,他们在文化战线上经常合作,翻译介绍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苏联文学作品。瞿秋白编了《鲁迅杂感选集》,在序言中给鲁迅以很高的评价。在最危险的关头,鲁迅让瞿秋白避在自己家中。瞿秋白牺牲后,鲁迅怀着悲痛的心情,在病中把朋友的遗言编成《海上述

林》出版。鲁迅在前言引用的对联中所说的“知己”,即指包括瞿秋白在内的太平党人,他以有这样的“知己”为人生最大的满足。

鲁迅的一生,在他身边,既有严谨的学者,也有资产阶级革命家;既有文学青年,也有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鲁迅的成长,除了主观上的原因,也得益于这些良师益友。

的确,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的,它能经得起任何考验。与品质高洁的人交朋友,结下的真挚友谊是事业的推进剂。

北宋时,王安石实行新法,任用了吕惠卿等小人,而排挤司马光等保守派。司马光写信给王安石说:“忠信的人,在您当权时,虽然说话难听,觉得很可恨,但以后您一定会得到他们的帮助,而那些谄媚的人,虽然顺从您,让您觉得很愉快,一旦您失去权势,他们当中一定会有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出卖您。”

果然,王安石被罢免了相位后,吕惠卿当上了宰相,他与王安石交恶,甚至企图将王安石置于死地。这正应验了司马光的话。王安石养了一条恶犬,现在成了气候,要咬主人了。

《庄子?山水》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得以亲,小人亲得以绝,是故亲得以合者,乃得以亲而离。”小人之交虽然很亲密,但不会长久,因为他们交往的立足点不是高尚的,而是私利,是见不得人的东西。这种交情当然不会长久了。

中国人传统的交际之道是“君子之交”,即“淡如水”的交际方式。“淡如水”就是相互间保持一定距离,讲原则。这样孰是孰非,善恶曲直,易于评判。有错则改之,无错则勉之,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双方是心存敬意的,这样才可能长久。

《论语》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这种“君子之交”,即所谓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亦即君子之间虽讲究和睦、调和,但是,允许有不同的意见,遇到问题,大家可以开诚布公地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抑或论争。不同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找到后争论也即结束,问题解决了,大家和和气气,皆大欢喜。这样的做法才能保证相互间不猜忌,不虚伪,因而这样的友情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相反“小人同而不和",表面上一团和气,无原则地相互迁就,实际上在内心,大家各打自己小算盘,离心离德,因此这样的“友谊”不会长久。

《论语》中还有一种说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对人表示真正的友好,但不袒护你的缺点;而小人无原则地偏袒“友人”,对方有错他也不会指出来,这种交情是害不是爱。

君子是怎么对待友人的错误呢?孔子告诫说:“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即朋友有错,需以诚心来忠告劝导他,如果对方听不进去。就不必再多说了。如果一味地说教,不但会引起对方厌恶,甚至会引起相反的效果。那些对朋友的缺点熟视无睹,或是装作不知道的人,是没有资格与他人交往的。既是朋友,则需尽朋友之道,该有一定的忠告。若一再劝导,就会引起对方反感。所以,听不听你的忠告,完全凭对方的判断力。因此,必须尊重他人的自主性,不可一味地劝说,这就是所谓的“君子之交”。

点评

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先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一下子变得特别亲密无间。但一旦双方都有诚意时,就应该坦诚相待。

患难的朋友最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