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读历史故事学待人处世 > 第三章 学会真正的重视别人(第2页)

第三章 学会真正的重视别人(第2页)

互相给台阶,大家留面子

在茫茫人海中,如果我们不想被孤立,那么就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不要求你喜欢所有的人,但要懂得互相给台阶,大家留面子。

为人处世应和和气气,有损别人面子的事情,一定不要做,有损别人面子的话,一定不要说。这样,以保全别人面子为交换条件,当请别人给你办事时,别人才不至于拒绝。不给人面子带来的后果有时是很严重的。

三国名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擂鼓三通斩蔡阳。“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耳“。然而,这位叱咤风云、威震三军的一世之雄,下场却很悲惨,居然被吕蒙一个奇袭,兵败地失,被人割了脑袋。

关羽兵败被斩的最根本原因是蜀吴联盟破裂,吴主兴兵奇袭荆州。吴蜀联盟的破裂,原因很复杂,但与关羽其人的骄傲有着密切的关系。

诸葛亮离开荆州之前,曾反复叮嘱过关羽,要东联孙吴,北拒曹操。但他对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瞧不起东吴,也瞧不起孙权,致使吴蜀关系紧张起来。关羽驻守荆州期间,孙权派诸葛瑾到他那里,替孙权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求结两家之好”,“并力破曹”。这本来是件好事,用婚姻关系来维系补充政治联盟,历史上多有先例。如果放下高傲的架子,认真考虑一番,利用这一良机,进一步巩固蜀吴的联盟,将是很有益处的。但是,关羽竟然狂傲地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不嫁就不嫁嘛,又为何如此出口伤人?试想这话传到孙权那里,孙权的面子如何挂得住?又怎能不使双方关系破裂?关羽的骄傲,使自己吃了一个大大的苦果,被自己的盟友结束了生命。

俗话说: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以尖酸刻薄之言讽刺别人,只图自己嘴巴一时痛快,殊不知会引来意想不到的灾祸。人与人之间原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纠葛,往往只是因为有时逞一时之快,说话不加考虑,只言片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让人下不来台,别人心中怎能不燃起一股邪火?有了机会,反咬一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点评

为他人着想,给自己铺路。为人做事难免与人有口舌之争,然而聪明的人以和为贵,尽量避免争论,以赢得别人的好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被孤立。

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忽视小节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会忽视许多小的环节,其实细节在人际交往中很重要,也许你不经意的一个细节,便让你的朋友成为你的敌人。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子期,此人怀恨在心,于是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当时,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国很快地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我们,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来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国矣。”即给与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他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中山国君当初设宴款待国内名士的初衷,一定是为了笼络士人,保全国家,谁知仅仅因为一杯羊肉羹,反而弄得国破家亡;而当初仅仅出于一时仁慈,赐给一个濒临饿死的人一壶食物,却最终得以保存性命。这个故事道出了人际关系的微妙,可见,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忽视小

节。

从前齐国有一名叫射的大臣,有一次他受齐王之邀参加酒宴。由于过量饮了些,不胜酒力,便想到宫门后吹吹风。守门人是曾受过刖刑的男子,一个人无聊,欲向夷射讨杯酒吃,夷射对守门人很是鄙夷,便大声斥责道:“什么?滚到一边去!像你这种下贱的囚犯,竟然向我讨酒吃?”

守门人还想分辩时,夷射已悻悻离去。守门人非常愤恨。

这时因下雨,宫门前刚好积了一摊水,状如有人便溺之物,守门人便萌构陷夷射之意。

第二天清晨,齐王出门,看到门前有一摊其状不雅的水迹,心中不悦,急唤守门人,疾言厉色地问道:“这是谁人如此放肆,在此便溺?”

守门人见机会来了,故作惶恐支吾状。齐王于是追问更急,守门人便说:“我不是很清楚,但我昨晚看到大臣夷射站在这里的。”

齐王果然以欺君罪,赐夷射死。

点评

为了一杯酒,便丧失性命,的确可悲。人们不免为夷射鸣不平,同时对守门人的卑鄙行为深恶痛绝。但是,大多数人对夷射是有微词的。因为他太不懂人情世故,太刻薄小气,遭此毒计也是咎由自取。人情往来上,不在乎东西的数量与价值,而在于该物后面隐藏着的“情"字。一杯酒本来不足挂齿,但之于守门人,若得之便脸上有光;不得之,便是人格受辱了。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可见为人处世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辱没人的人格。为之,得不偿失。

友情,真正的无价之宝

友谊是人生的重要财富之一,友谊交往中的得到和给予,可以说是无价的,不是金钱所能买得到的。

诸葛亮率军出褒斜、入魏境从二月到八月已历时七个月,这是在蜀军历次北征中所没有的,可以说是时间最长的一次,而且仍旧军粮有余。司马懿的坚壁政策并没有给诸葛亮带来什么威胁,如果没有充足的粮草准备,蜀军早就不战自败了。因而,诸葛亮一点也不担心粮草,而是担心司马懿的坚壁战术。到了此时,诸葛亮已是自知不久于人世,不仅食少无眠,而且渐觉不支,连续呕血,思及北伐大业,思及身后之事,不觉常在夜里泪飞如雨。但诸葛亮是一个极善于克制自己的人,在将士面前从不流露出一丝痛苦、颓废之情状。但不管他怎样隐忍病情,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再筹划大的军事行动,他思考更多的已不是如何击败魏军的问题,而是利用司马懿坚壁休战的时间,来考虑如何安全撤军,如何安排好身后国事的问题。否则以诸葛亮之智谋,用不安定因素来三激司马懿,自会有破敌之法,后来李福来问后事,及蜀军撤退,一切已成竹在胸,算无遗策,足以证明这一点。

诸葛亮在军营忽然得知他少年时代的好朋友孟公威来到了凉州当刺史,位至征东将军,心中十分高兴,同时也陡然引起对少年往事的追思溯寻,不觉十分想念那时候的一些朋友。想到了在隆中对诸友的评价,于是便给司马懿写了一封信,托他的军师杜袭向孟公威转达他的问候。

他又得知在荆州时的二位好朋友,曹魏御史中丞徐庶和典农校尉石韬才60岁刚过,便已退休,不禁叹道:“魏国的人才真多啊!连徐庶和石韬这样的人都能够在这个年龄就置仕了。”想到自己亦不久于人世,而身后诸事都需他做出妥善安排,也顾不得重病在身,仍勉强支撑迅速处理军政事务,安排后事了。

就是在这种境地,诸葛亮仍能不忘故友,真是情深似海啊!

无论你多么忙碌,你都应该抽出时间想一想——想想自己,想想你的友情。你必须真诚地对待你的朋友,实践作为友谊核心的诺言,弥补友谊中那些往往具有破坏性的裂痕。

你必须抽出时间设法使你的朋友高兴,想出一些体贴的办法让他们知道你在为他们着想,让他们知道你在关心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让他们知道你希望他们生活得快乐。但是,友谊并不只是为别人做些事情就随手可得的,它含有欣赏和愉悦对方的意思。不仅仅是不求回报地帮人一个忙使对方高兴。共享的感觉,就是一种回报。

此外,你也要抽出时间改善友谊,让对方体谅你的缺陷,宽恕你的过失,多看你成功的一面。

点评

生活中有许多人抱着“有享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作受伤后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此类人大多会被朋友抛弃,没人再给他帮忙。

多聚人情,慎用人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