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老实不是愚蠢
老实也要有底线,太老实要不得。太老实是一种木讷,一种保守,一种顽固,太老实的人不懂得人情世故,不知道规划自己的人生,太老实的人只知道按部就班地生活,没有创新没有突破,只知道按照别人的吩咐去做事情,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这样的人,一生都处于被动中,也注定一生都会平庸。
一定要学会表现自己
不善于表现自己是老实人的一大行为缺陷。过分的谦虚和过分的笨拙是其常见症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现自己,是老实人融入社会并取得一席之地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老实人往往属于在社会上默默无闻的那一群人。虽然他们中间有许多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备了相当的名望和地位,但是其实际所发挥出来的影响力与所应该、所能够发挥出来的影响力往往相去甚远。而对绝大多数的老实人来说,则生活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让人放心却不受重视,让人尊敬却不受欢迎。他们本来可以生活得更好,本来可以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本来可以减少更多的麻烦,本来可以使自己的事业更加顺利通达,本来可以……
为什么在老实人身上,却总是出现“好人没有好梦”和“好心不得好报”这些怪现象呢?答案有多种,但关键原因还是要从老实人自己身上找。可以说,不善于得体地表现自我,是老实人受埋没、遭冷落、遇挫折、被误解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我们经常看到生活中的这类老实人,谦逊而沉默。他们甘于做平凡人,羞于表达自我,给人的印象似乎很平庸很冷漠,他们的生活也很平常,生活中朋友也似乎不多,在事业上更是鲜有成为风云人物者。可是,如果你有机会去接近他们、了解他们,你会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并且不乏才华和技艺。但是,由于他们不善于表达自我、推销自我,因此往往被这个世界所遗忘,成为命运的弃儿。
老实人为什么总是以一种消极和被动的态度来处理自我被社会认知的问题?这与其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观念不无关系。毫无疑问,老实人是传统观念的最忠实的维护者,因为这些传统观念往往代表了一种道德标准,这在中国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传统文化是主张泯灭个人而张扬集体的,展现自我往往要被视为是出风头,就可能会被别人怀疑为别有用心。老实人总把自己看作是本分人,不愿突破常规,不愿被人视为异类,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压力和心理惯性的作用下,从众、谦逊、收敛自我,就成了其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显然,他们只是从道德伦理这个角度而非利害得失这个角度来考虑表现自我这一问题的。
老实人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优势和成绩,便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O
虽然他们可能很有才干,但是由于他们不善于主动展现这种才干,因此便很难引起他人特别是组织和领导的重视,从而丧失了许多发展的机遇。而且,即使他们默默地做了许多工作,因为不为人知,也得不到相应的社会承认,甚至是给他人作“嫁衣裳”。许多老实人的一生是让人颇感遗憾的,因为他们本来可以在更高的位置上更大地发挥其影响力,更多地贡献于社会,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可以说,许多老实人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就在于其缺乏毛遂自荐的勇气和自我宣传的意识。既然别人无从了解你的优势与成绩,那么也就谈不上什么赏识和重用了。
多数的老实人,不仅在思想意识上缺少展现自我优势这根弦,而且往往由于缺乏技巧而不能表现这些优势。由于老实人把技巧和方法不是看作一种工具而是当做一种具有道德属性的东西,因此他们往往排斥技巧并且拙于技巧,这样,就很难把自己的优点最完善地凸现出来,很难把自己的成绩最得体地呈现出来。更多的情况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甚至还适得其反。由此我们也可推知,许多老实人其实并非不想表现自我,只是不善于表现自我,由于方法失当、手段贫乏而致使效果不佳,或得非所愿。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已开始走向一个推销时代。所谓的推销,其含意就是指主动地向别人去介绍自己的某种东西,并使其获得对方
的认可。商品需要通过广告来推销自己、扩大销量,我们也同样需要通过自我宣传,展示自己的优点,去争取发展的机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形象的推销员,把自己的优势和成绩推向市场、推向舞台,“守株待兔”的做法不仅在古代是一个蠢举,在今天依然会让你一事无成。
多数的老实人。不仅在思想意识上缺少展现自我优势这根弦。而且往往由于缺乏技巧而不能表现这些优势。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制胜良机稍纵即逝的情况下,老实人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放下包袱、解开枷锁,要学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技巧来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使自己尽快地脱颖而出,早结硕果。
必要的客套有利于办事
老实人往往容易把应酬、客套、寒暄甚至是聊天这些基础的交往行为看作是虚伪、庸俗和毫无意义的东西,在思想上加以排斥,在行动上加以抵制。
老实人渴望和追求的,是一种真心对真心的交流,是一种不加掩饰的率真,他们总希望抛开利益的纠葛在尘世间找到一块心灵的净土。这种理想是美好的,也是一种很值得追求的境界,但是在现实中却办不到。因为这种想法并非植根于现实世界,在缺乏对人的本性、社会的本质以及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了解的基础上,再美好的理想也只能是幻想。
从美学上讲,距离会产生美感;从心理学上讲,距离是保证人格完善和心理安全的重要保证之一。虽然说人类社会就是人们出于求得生存和逃避孤独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但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自我防卫本能又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能走得太近。实现心灵之间的通体透
軸瑚单纯有度义容
彻的彻底交融固然是桩好事,但是却缺乏实现的可能性。即使是偶尔有一定程度的实现,由于现实各种利害关系的影响,也很可能最终导致伤人又伤己的结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旦过小,就会发生类似挤公共汽车的情形,碰撞与挤压就不可避免,矛盾和斗争也会接踵而来,人类的某些动物性本能和劣根性也会由此暴露无遗。
人与人之间这种必要的距离就决定了社会上大部分的交往都是一种表面性的接触,不加掩饰地对待别人或要求别人毫无保留地对待自己,都违背了人类的某些本性,这就使得老实人交际屡屡受挫,连连吃亏。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又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些朴素的经验之谈事实上就是告诉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本质的艰难。正因为人心难测,所以才需要有一定的距离,需要某种自我保护。否则就会上当受骗,悔之莫及。古往今来,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数不胜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深度上彼此之间存在着差别,这种差别就反映了人际交往所具有的多层属性。
通常,人们之间的交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交往就是表面化的交往,其表现为一般性的礼貌、客气等,它虽然具有很多可能为当事人明确知晓也可能没有被意识到的潜在含义,但在表面上并不涉及实质性的问题。第二个层次的交往是利益交往,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或共同的利益在一起打交道,这期间既有斗争也有妥协,既有争夺也有合作,这种交往会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它比较现实,直接涉及到了人际交往中的本质核心——利益问题。第三个层次的交往则是精神交往,这种交往是关于道德、原则、信仰、感情方面的交往,是一种高层次的交往,一般人之间不会轻易进行,并且这种层次也很难达到。根据一些阅历丰富的年长者的经验,一个人一生中能逢两三个知己已属幸事,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
人际交往的这三个层次的划分,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的,
老实不是愚笨即从相识、了解到相熟、相知。人们通过第一层次的表面化交往,认识了,彼此有了印象和初步的了解,就为以后的交往奠定了基础。这种表面化的交往做得妥贴到位,就会大大促进后来的利益交往的顺利进行。而正是在这种利益交往中,人们才可能真正交到精神上的知己,因为利益最能考验人,不经过各种风浪与诱惑考验的友谊是靠不住的。
老实人就不懂得这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抛开表面交往和利益交往,直接就要进入最高层次,结局可想而知。这就像不要楼的第一层、第二层而要一下子就建成第三层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老实人拒绝人与人之间的表面化交往,把它们看成是虚假的、白费的,结果大大削弱了自己的交际基础,也丧失了许多千载难逢的良机。
表面化的交往往往流于形式,也就是说,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友好与其内在的真实感受和追求目的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但是,这些表现形式却有其象征性的含义,即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友好,并努力确立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良好形象。比如,按照一般的社交习惯,与陌生客人第一次认识,要问候、握手,尽量做到礼貌周到。但是事实上你根本不了解对方,也谈不上什么真正的尊敬,你之所以要做出这种姿态,就只是为了表示友好,同时也试图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果你不这么做,态度冷淡,举止傲慢,即使你在内心上是真的尊敬对方,也会引起对方的不快,反过来也会损害自己的社交形象和活动能力。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大量这样象征性的表面化行为,并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惯例,在诸如婚丧嫁娶、开会剪彩等领域广泛地存在着。这些形式并不一定都招人喜欢,也确实给人们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但是却很少有人能突破它,因为说到底,谁也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不尊重人、不尊重传统习俗、不尊重公认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人们也许并不需要你有尊重的内容,但你却必须有尊重的形式,否则就会被人孤立和冷落起来,引出许多毫无必要的麻烦。
老实人把表面化交往统斥为虚伪,这的确指出了问题的一部分本质,但却忽略了其积极的意义。无数事实证明,时时注意表达对他人的尊重,是广受欢迎的秘诀之一。
基础交往是一种最初级的,也是基础性的交往形式,它是更深层次交往的一种铺垫和准备,只有具备了成熟的、健康的表面交往,双方才可能进一步谈利益、讲感情。而如果深层交往的意图没有实现,大家仍可以退一步,运用基础的交往来维系一种一般水平的人际关系。这正是所谓的“买卖不成仁义在”,我们还有机会使彼此的交往维持下去甚至更进一步。
一个人如果连基础的交往也不能得体地维持,那就等于落在了正常的人际交往标准线以下,这时,即使没有搞成公开的对立,起码关系也比较僵硬,那么这个人在人际交往上就肯定存在障碍了。老实人多数都存在着这种问题,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不能达标的状况使他们的人生充满了缺憾和痛苦。
精明谨慎一生不误
谨慎性格的人是天生的辅佐之才,守成之才,他们思虑周详,小心谨慎,事无巨细全在眼底。倘若以事相托,断不会出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