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攀认式:赤壁之战中,鲁肃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是鲁肃的同事挚友。短短的一句话就定下了鲁肃跟诸葛亮之间的交情。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友”关系。
(2)t敬慕式: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这是热情有礼的表现。用这种方式必须要注意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乱吹捧,不要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类的过头话。表示敬慕的内容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3)t问候式:“您好"是向对方问候致意的常用语,如能因对象、时间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则更好。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宜说“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对年龄跟自己相仿者,称“小张,你好”,显得亲切;对方是医生、教师,说“李医生,您好”、“王老师,您好”,有尊重意味。节日期间,说“节日好”、“新年好”,给人以祝贺节日之感;早晨说“您早”、“早上好”!
2。找出共同的话题
说好开场白,仅仅是良好的开始。要谈得有味,谈得投机,谈得融洽,双方必须确立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有些人在初识者面前感到拘谨难堪,就因为没有发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有人认为,素昧平生,初次见面,何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其实不然。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土,只要善于寻找,何愁没有共同语言?一位小学教师和一名泥瓦匠,两者似乎没有投机之处。但是,如果这个泥瓦匠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那么,两者可就如何教育孩子各抒己见,交流看法;如果这个小学教师正要盖房或修房,那么,两者可就如何购买建筑材料、选择修造方案沟通信息、切磋探讨。只要双方留意、试探,就不难发现彼此有对某一问题的相同观点、某一方面共同的兴趣爱好、某一类大家关心的事情。
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留下的印象深刻,还必须通过察颜观色,了解对方近期内最关心的问题,掌握其心理。例如,知道对方的女子今年高考落榜,因而举家不欢,你就应劝慰、开导对方,说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道理。
4。说好告别语
有了良好的开场,也要有良好的收场。“再会”之类的告别语千篇一律,太俗太空,要努力设计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的告别语。如“祝你成功,恭候佳音!”良好的祝愿会使对方受到鼓舞;“今天有幸结识您,愿从此常来常往!”热情洋溢的语言会使对方受到感染。
5。会说“不”不得罪人
不注意方式说“不”,不仅会伤了别人的面子和自尊,也会损坏了自己的形象并减弱自己的威信。
不管你有多大能耐,你都不可能什么事都答应别人。说拒绝也要玩“手腕”,不会说“不”是傻子,说不好“不”也是欠精明。
我们常常会遇到如下的情况:当别人有求于你,而你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又不好直说“不行”、“办不到”,怕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对方提出一些看法,你不同意,既不想讲违心之言,又不愿直接顶撞对方;你看不惯对方的行为,既想透露内心的真情,又不愿表达得太直露,以免刺激对方。为了很好地应答上述种种情况,就要在社交活动中学会巧妙地拒绝,根据不同情境善于说“不”。而这种拒绝的艺术可采取如下的一些方式方法:
1。假托直言
直言是对人信任的表现,也是与对方关系密切的标志。但是,有时直言可能逆耳,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要拒绝、制止或反对对方的某些要求、行为时,可采取假托非个人的原因作为借口,而加以拒绝,这样对方就容易接受。
例如,某报社的推销员登门要求你订阅他们发行的报纸,可你不想订阅。你可以很有礼貌地说:“谢谢!你们的服务很周到,可是我家已经订阅了其他几家报社的报纸了,请谅解!”
2。模糊应对
在交往中,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或不便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给对方,这时就可以用模糊语言来应对。
例如,在医院里,一位患有严重疾患的病人问医生:“我的病是不是很重,还有康复的希望吗?”医生回答:“你的病确实不轻,但是经过治疗,安心养病,慢慢会好的。”这里的“慢慢会好”是模糊语言。这“慢慢”是多久,是说不清的,但给病人以希望,对病人是一个极大的安慰。
3。妥协应对
这种方法是明确表示你希望满足对方的要求,并表示同情,可是实际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请对方谅解,而不直接拒绝。这样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客户要求电信局安装市内住宅电话,由于供不应求,无法一一满足,但又不能拒绝客户的要求。回答时,应表示同情,并热情地说:“满足客户的要求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可是由于目前线路短缺,还不能全都解决,我们正在创造条件,请您耐心等待。”
4。选择应答
选择应答是对对方提出的问题,有选择地回答,而不直接否定对方提出不合己意的问题。
例如,你的同学问你:“某某小说写得很不错,你认为怎样?"你可以这样回答:“还可以,不过我更喜欢某作家的某一本小说。”
再如,星期天你的妻子说:“今天我们去看话剧好吗?”而你不愿去,却说:“去看电影怎么样?”这样回答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可能会同意你的意见。
5。巧避分歧
对某一人某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而你又一时说不出谁是谁非,这时就要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用巧妙的辞令含蓄地加以回避。
例如,有人问文艺理论家:“你对当前争论最大的演员XXX是怎样看的?”
理论家回答:“过去我与XXX素不相识,直到前不久开会时听了她的发言才算认识了她。关于XXX的争论我不了解,无从谈起。只觉得对于像她这样的优秀演员,我们一定要珍惜,不应过多地苛求。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人文环境不好,文化的营养很不足,这种条件下,能够达到这样的表演艺术水平,太不容易了。我们应分敬重她,不要苛求我们的演员。苛求,是一种罪恶。”这是巧妙地避开争论的问题又说出了一般人对XXX持有的看法,可谓巧避分歧。
6。用幽默表示拒绝
在交往中幽默能使气氛活跃,幽默可以缓冲某种紧张情绪,幽默可以使人摆脱困境。
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他当海军军官时,一次一位好朋友问他关于美国新建潜艇基地的情况。罗斯福不好正面拒绝,就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回答“能”。罗斯福笑着说:“我也能。”
对方听后就不再问了。
在人际交往之中,既要敢说“不”,也要善说“不”,更要会说“不”。这样你才能应付自如,不得罪人。
6。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常言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一个真正懂得说话的商人,不见得字字珠巩、句句含光,但是,他总是能够说出对方想听的话。
如果你了解了下面这七种类型的人,就明白了与这些类型人该怎样相处来发展你的人脉。
1。面对死板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也不会做出积极的反应来。他通常不会注意你在说些什么,甚至你会怀疑他听进去没有,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人?和这种人交际,刚开始多多少少会感觉不安,但这也实在是没办法的事。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就要花些时间,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所真正关心的事来。你不妨随便和他闲聊,只要能够使他回答或产生一些反应,那么事情也就好办了。接下来,你要好好利用此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