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令他感兴趣、关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此乃人之常情,故你必须好好掌握并利用这种人性心理。
2。面对傲慢无礼的人
有些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像这样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实在叫人看了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典型。但是,当你不得不和他接触时,你要如何对付他?
对付这一类型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罗嗦,所谓“多说无益”。因此,你要尽量小心,以免掉进他的圈套里去。
不要认为对方客气,你也礼尚往来地待他,其实,他多半是缺乏真心诚意的。你最好在不得罪对方的情况下,言词尽可能地“简省”。
3。面对沉默寡言的人
和不爱开口的人交涉事情,实在是非常吃力的事。因为对方太过沉默,你就没办法了解他的想法,更无从得知他对你是否友好。对于这种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让他明确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你不妨直接地问:“对于A和B两种办法,你认为哪种较好?是不是A方法好些呢?”
4。面对深藏不露的人
我们周围存在有许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其心思,或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
双方进行交涉,其目的乃在了解彼此情况,以便任务圆满达成。因此,要经常挖空心思去窥探对方的情报,期待对方露出他的“庐山面目"来。
但是,当你遇到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你只把自己预先准备好了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作出最后决断。
人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供出答案或提岀判断时,他也故意装作不懂,或者故意言不及义地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5。面对草率决断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好像反应很快:他常常在交涉进行到最高潮时,忽然做出决断,予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由于这种人多半是性子太急了,因此,有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决定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像这样的人,经常会“错误地领会别人的意图”,也就是说,由于他的“反应”太快,每每会对事物产生错觉和误解。其特征是: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谈话,往往“断章取义”,自以为是地作出决断。如此,虽使交涉进行较快,但草率作出的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招致意料不到的枝节发生。
倘若你遇到上述这种人,最好把谈话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之后,马上征求他的同意,没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总之你要瞻前还要顾后,如此才不致发生错误,也可免除不必要的麻烦。
6。面对冥顽不灵的人
顽强固执的人是最难应付的,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只知坚持自己的意见,死硬到底。跟这种顽固分子交手,是最累人且又浪费时间的,结果往往徒劳无功。因此,在你和他交涉的时候,千万要记住“适可而止”,否则,谈得愈多、愈久,心里愈不痛快。
对付这种人,你不妨及时抱定“早散”、“早脱身”的想法,随便敷衍他几句,不必耗时自讨没趣。
7。面对行动迟缓的人
对于行动比较缓慢的人,最是需要耐心的。面对这种你绝对不能着急,因为他的步调总是无法跟上你的进度,换句话说,他是很难达到你的预定计划的。所以,你最好按捺住性子,拿出耐心,尽可能配合他的情况去做。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人言行并不一致,他可能话语明快、果断,只是行动不相符罢了。
8。面对自私自利的人
这世上自私自利的人为数不少,无论你走到哪儿,总会遇到几个。这种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摆在前头,要他做些于自己无利的事,他是绝不会考虑的。
当我们不得不与这些人接触、交涉时,不妨暂时按捺住自己的厌恶之情,姑且顺水推舟、投其所好。当他发现自己所强调的利益被肯定了时,自然就会表示满意,如此,交涉就会很快获致成功了。
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凡是有“手腕”的商人都懂得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进什么庙念什么经,这才是打通人脉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7。说话不要硬邦邦,要转个弯
尴尬事常有,不便直说时要用弹性语言,随机应变,适当委婉和模糊,而不能把话说得太实太直。
在日常交际中,总会有一些人们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这就需要把“词锋”隐遁,或把“棱角“磨圆一些,使语意软化,便于听者接受。说话人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
委婉法是办事说话时的一种“缓冲”方法。委婉语能使本来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因此,有人称“委婉”是办事语言中的“软化”艺术。例如巧用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还可以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这些,都能起到“软化"效果。
做人正直很有必要,但说话一味正直就不太可取了,因为不适当的直言如同反面说话一样,是一种消极和否定的语言暗示,不是使人抵触反感,就是使人顾虑重重,增加心理压力。
不懂玩“心眼”的人说话总是直来直去,不仅会伤人自尊,也会反伤自己,而会说话的人往往习惯于委婉表达,如同春风袭人般的温存。温言几句既让人喜欢,也能让自己快乐。
如医生给人看病,遇到病情较严重而又诊治不及时的病人,就直言道:“你怎么这么瘦哇!脸色也很难看!”“你知道你的病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吗?”“哎
呀!你是怎么搞的?你这个病为什么不早点来看哪!”这些说法里所包含的消极作用会使病人怎么想呢?作为医生这是“治病”还是“致病”呢?相反,如果换一种方式说:“幸好你及时来看病,只要你按时吃药,多注意休息,放下思想包伏,相信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这将给病人很大的鼓舞。
又如,当妻子买了一件衣服征求丈夫的意见,丈夫觉得妻子穿这件衣服不太合适,如果丈夫不尊重、不体贴妻子的心情,就会直接地批评说:“你看你的审美观还真成问题,一把年纪了还穿这么鲜艳的衣服,岂不成老妖婆了?”这样生硬、贬损的话必定会伤害妻子的自尊心。如果丈夫尊重体谅妻子的心情,就会把否定的意见说得委婉得体,给予暗示:“不错,颜色真鲜艳,给女儿穿,那是很漂亮的。”
当你去拜访朋友,主人热情地拿出水果、零食招待你,而你却直言说:“不吃,不吃,我从来就不喜欢吃零食,再说我刚吃完饭,肚子饱得很,哪还有胃口吃这些东西。”这样不仅让人扫兴,而且还伤了主人的自尊心。你应该体谅到主人的一片热情和好意,委婉地说:“谢谢,谢谢!多新鲜的水果,多香的糖,只可惜刚吃完饭,没有胃口吃了,太遗憾了!”
总之,委婉说话不仅是一种策略,也是一门做人的艺术。说话委婉含蓄是做人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待人圆滑的表现。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有这种文明意识,掌握这一有利于人际交流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8。知彼知己再开口
孙子兵法所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说,在战争中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打胜仗,此言也可以用在我们的说话上,说话不了解对象,不仅达不到目的,往往还会伤害对方的面子。
有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乡人。明帝察觉之后,便派虎贲卫士去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