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建议虽然有问题,可是第一条策略是千百年来以来都一直在使用。
怎么都没有人提出过异议?
朱棣凭借着这么长时间与陈羽的接触来看,既然掌柜的说有问题,那就一定有问题。
陈羽说道:
“朝廷开仓放粮,看上去不错,却华而不实,因为这就是一个无底洞,粮食在大灾之年价格暴涨,只要是个人,不傻,就必定知道粮食值钱。”
“在这样的条件下,朝廷开仓放粮的资源有限,可你会发现到时候领救济粮的人是无限的。”
“为了利益,许多不缺粮食的人也会冒充灾民混进领取救济粮的队伍中,这样一来,本来朝廷的粮食用来救济灾民都显得捉襟见肘,如今又混进来一大帮白嫖的家伙,那么够分吗?”
“哪怕够分,朝廷也将会消耗巨大,到头来只会苦了百姓、空了国库、便宜了他人。”
“太可恶了!”
朱棣听后,再也忍不住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
他好像懂了为什么朝廷每一次都对受灾地方做过统计。
需要多少粮食汇报给朝廷,然后朝廷再进行分配。
可是下发之后才发现需要粮食的数量根本不够。
哪怕是多分配一些,也仍然不够。
最终导致,每一场天灾过后都会有无数的白骨。
但陈羽这样一解释起来,朱棣瞬间感觉整个人都通透了。
原来,
不仅商人逐利,只要是个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都会抵挡不住诱惑。
京师的粥棚救灾,天子脚下,那些人白嫖起来还会有所收敛。
可在河南灾区,远离京师的地方,恐怕真实的粥棚救灾情况,要比陈羽说的更加严重。
这样的人,该死!
陈羽看着老朱如此激动,叹了口气道:
“大灾年间,受到伤害的永远都是百姓,而百姓每年都会向朝廷缴纳赋税,所以,到了百姓有难的时候,朝廷就应该颁布相应的政策来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百姓与朝廷之间是相互共生的关系。百姓不缴纳赋税,朝廷不能运转;朝廷颁布不好的政策,百姓直接被坑死!”
朱棣一怔,随即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没错,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在他人,而在颁布政策的朝廷。
百姓成为灾民之后所遭遇的,都是朝廷给予。
陈羽看着朱瞻基若有所思的样子,沉吟片刻之后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朱,那么针对第一条有人恶意白嫖朝廷的救济粮,你认为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解决。”
面对陈羽抛出的问题,朱棣赶忙对着朱瞻基使了个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