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琼斯还是一位农民时,他身体很健康,工作也十分努力,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经营一个小农场。但是一直以来,他所经营的小农场也只能是非常勉强的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甚至有时会出现负债状况。这样的生活年复一年地过着,然而,突然间发生了一件事!
琼斯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患了全身麻痹症,整日都卧床不起,而他已是晚年,几乎失去了生活能力。他的亲人们都确信,他将永远成为一个失去希望、失去幸福的病人。他也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了。然而,就在亲戚的质疑与否定中,琼斯确实有了作为。他的作为给他带来了幸福,这种幸福是随他事业的成功而来的。
那么,他是用什么方法创造了这种奇迹呢?是的,当时的他,身体是麻痹了,但是他能思考,并且他确实在思考着,在计划着。终于有一天,他做出了自己大胆的决定。他要从自己所处的地方,把创造性的思考变为现实。他要成为有用的人,他要供养他的家庭,而不是成为家庭的负担。
他把他的计划告诉了他的家人。
“没错,我再不能用我的手进行劳动了,”他接着说,“所以,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决定用我的思想,从事劳动。如果你们愿意的话,你们每个人都可以代替我的手、脚和身体。让我们把农场每一亩的耕地都种上玉米。然后我们就耕地上养猪,对,就用所收的玉米喂猪。当猪还幼小肉嫩时,我们就把它宰掉,然后做成香肠,并把香肠包装起来,用一种牌号出售。我们可以在全国各地的零售店出售这种香肠。”他低声轻笑,接着说道:“这种香肠将像热糕点一样出售。”
没错,现实就像琼斯所设想的那样,这种香肠确实像热糕点一样出售了!几年后,牌名“琼斯仔猪香肠”竟成了家庭的日常用语,成了最能引起人们胃口的一种食品。
的确,对真正有幸福体会的人来说,不论他的生存条件如何,都不会自我磨灭自身潜藏的智能,不会自贬可能达到的人生高度。他会锲而不舍地去克服一切困难,发掘自身才能的最佳生长点,扬长避短地、踏踏实实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坚定地前进!
多少年以来,所有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名言都强调,思想是创造一份有价值的生活的巨大动力。在这个方面,我们在有生之年能取得的所有成功都是取决于我们思想的质量,思想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我们思维的创造性。实际上,发挥创造性对于我们获得幸福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像真理一样,创造性思维能让你获得自由。你的思维越富有创造性,你就越不用完全依靠努力工作取得成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会比具有想象力的项目产生的长远收益更大。这使得创造性成为懒惰成功者生活方式中的基本要素。
事实上人人都有想象力,就看你如何发掘自己的想象力,捕捉你的创造力,把自己的想象力转化为创造力,从而改变你的生活。
人人都有创新的能力
哈佛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创新的观念和意识,能否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和运用创新的基本技法。
推陈出新也绝非一味求新求异,是要在牢固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在已有的成就上逐步寻求更大的收获,这才是创新的真正意。
C·久克兰是一个专售巧克力的普通商人,每到夏季,他便异常烦闷,由于季节的原因,这时候巧克力会变软,甚至融化,销售量也因而急剧下降。于是,他苦思冥想,制造了一种专供夏季消暑用的硬糖,造型上一改以前的块状、片状型,而压制成小小的薄环。
于是,在1912年,他对这种命名为“救生圈”的具有薄荷味的硬糖,正式进行批量生产,最终,很受顾客的欢迎,并且至今不衰。
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推陈出新,重要的是你是否具有这种意识、观念以及勇于尝试的精神和决心。
一位普通的日本家庭主妇,一次,她将收缩薄膜覆盖在晒衣竿上,并往让面浇热水。由于薄膜发生了物理变化,遇热后收缩,便贴在晒衣竿上,于是变成了晒衣竿的塑料薄膜。这是20年前的一件价值100万日元的发明。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否定自己已有的见解,才能生产出更新颖、富有创造性的知识产品,实现不断的超越和发展。然而,知识本身只能是客体,它本身不会创造自己,人才是创新、开发、传播和运用知识的主体。
人人都懂得创造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今天,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加激烈,个人奋斗和集体思想同样重要的社会里,创新更是取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经之路。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亟须创造精神的时代。知识经济的首要特征就是创新性,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灵魂。
对于个人来说,若要在经济社会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成功的人生,就必须培养和展现自己的创新素质,否则,将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凸显自己的价值。创新,是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最关键素质。
创新就其根本来说,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或一无所有的情形下,创造出新的东西。创新需要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性格素质,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
要推陈出新,绝不是把一切都扔掉,连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识和经验都通通抛弃,不加选择地否定。要知道,经验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最实用的规律性的感觉,是做任何事都可以运用的原则性体验。而有的知识,并不是短时间就能更新换代的,相反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引导人类进行创新的理论。
因此,在寻求突破时,抛弃的并非是一切已经存在的东西,而是有所选择的否定那些逐渐僵化、生硬、陈腐、过时的观念和道理,包括我们认为非常成功却逐渐落伍,只能记载我们过去的辉煌的东西。
实际上,基本知识是我们创造的根本,是寻求突破的必经之路。如果一名运动员连运动规则都不懂,就整天想着如何向世界冠军进发,这只能是一种妄想。同样的,一名作家的作品在国内尚无人赏识、不被人传颂,却试图去拿诺贝尔大奖,并且完全抛弃自己的风格去学习那些诺贝尔奖得主们的写作手法,最后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可见,我们在突破陈旧的思维,追求更大的成功时,应切忌好高骛远,被他人的成功所迷惑,从而失去目标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对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而且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主动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固然需要全新的素质教育氛围和先进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熏染;但对于个人来说,关键在于发展创新个性心理品质。事实上,人的创造性潜能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愿意发掘,人人都可以开发自己的创新性潜能,成为创造性的人。
成为创造性的人需要后天的训练,需要克服可能出现的人格缺陷。成为创造性的人,是做人的最高价值指向,而且乐趣无穷。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新的人,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创新的观念和意向、有没有创新精神、是否有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和运用创新的基本技法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