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司马迁是怎么死的,说法太多,只怪班固在司马迁的传里没有记。
如果还是按照《汉旧仪注》里的说法,司马迁又在书里乱写,又惹恼了刘彻,蹲大狱到死。
至于司马迁乱写的什么,据说就是这些,就是李陵这桩事儿:“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他说刘彻理解能力不够,冤枉他。所以刘彻发怒,又把他弄进去了,老死在大牢里。
还有一个说法是,司马迁活过了刘彻,寿终正寝,因为史记很多篇章里提到了刘彻的谥号,就是武帝,人不死是没有谥号的。
距离司马迁年代不远的褚少孙博士也说,司马迁的史记把刘彻时期的事情都写完了。班固不提司马迁的死,很可能也是因为司马迁是正常死亡,不值得提。
这个说法可信度似乎大一点,因为都是直接证据。
第三个说法是,司马迁死于政治动乱。刘彻晚年发生了一场人为的大灾难,长安城的大人物之间你咬我掐,殃及一般的小公务员,司马迁就在被殃及的人群中。这场大灾我们很快要讲到。
班固在汉书中明言,司马迁这个人比较愤,因为乱说话而受刑,受刑后还不知道收敛,明知下笔伤人,还是管不住自己的手。
换句话讲,司马迁似乎有烈士情节。
一个没生殖器的男人,死亡也许是解脱。
司马迁还是有后代的,他受腐刑的时候已经接近五十岁。我们今天读到的史记,就是司马迁的后人献给皇帝后才流传下来的。
有一句废话还是必须要说的,司马迁是伟大的。他的伟大更多不在于创造,而在于传承,和孔子类似。把司马迁上升到文化或者文明的高度,我没意见。
司马迁年轻时,曾游历整个中国,南到湖南,北到山东,探寻先人足迹,布衣青牛,且行且书。我喜欢他这一部分。
好了不提司马迁了,继续李陵。
李陵在匈奴混得还不错,且鞮侯拿他当私人顾问对待,和卫律平级。李陵拒绝不了,在人家的地面上,连拒绝的资格都没有。李陵正式成为汉奸李陵。
李陵一直在关注从中原传来的消息。刘彻封赏了逃回去的四百战士,李陵知道了,他觉得这是个好的征兆,他应该逃回去。
但是匈奴人看得很紧,他找不到机会。
一年后,李陵听说皇帝又发兵过来,且鞮侯去应战了。再不久后且鞮侯回来,说汉军被他们打跑了。
然后又是沉默。
在不久后,新消息传来,李陵全家被皇帝杀了…晴天霹雳,李陵瘫到地上。
李陵全家之死,源自一个误会。
李陵投降后,匈奴人受到鼓励,故技重施,来帝国边境的雁门郡骚扰了一圈,抢走不少人和东西。刘彻依惯例还击。兵发四路,一路十三万,其中骑兵六万,步兵七万,当然是由我们的大舅哥李广利领军;一路一万人,路博德领军,配合李广利作战;一路三万步兵,韩说领军;一路三万骑步混编,老将公孙敖领军。
李广利路博德韩说的任务都是作战,公孙敖的任务则是机密:救李陵回来。
且鞮侯的情报工作做得很好,李广利的行军路线暴露了,匈奴人做好准备,严阵以待。李广利没占到任何先机,包括兵力方面,匈奴方组织十万人的大军抵抗,且鞮侯亲自领军。
所以李广利打得很累,交手十天后,李广利失掉取胜的信心,他撤了,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也不好说是失败,算是拼了一个平局。
韩说什么敌人没碰上,转一圈儿回来了。
公孙敖遇上了匈奴左贤王,情形和李广利一样,打打打,捱不过。匈奴人这么多年休养生息,实力快回来了。
至于救李陵的任务,公孙敖已经不考虑了。
他抓到一个俘虏,俘虏说,有个从汉朝投降过去的,姓李的人,教他们怎么和汉朝打仗。
姓李还知道怎么打仗的,不就是李陵嘛。这仗不用打了,直接撤,说李陵做了汉奸,帮助匈奴对付汉朝。打败仗的理由有了,李陵也不用救了,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