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说:“臣与耿南仲所论,是国事。而耿南仲竟然说这样的话,臣怎么敢有所辨解呢?我愿以陈公辅的事情交给御史去处理,臣也愿意乞身待罪。”他连着上了十来个奏章,皇上没有批准。
太上皇帝回来后,李纲带领大臣在国门迎拜。随后,迎接太上皇道君皇帝居住于宜春苑,太后入居宁德宫。第二天,朝拜完龙德宫后,李纲又上章恳辞。
宋帝赵桓手诏谕意他说:“那一段时间,敌人在近郊,士庶民众伏阙宫前,一朝仓猝,众数十万,忠愤所激,不谋同辞,是不约而同的行为,此岂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吗?一些人嫉妒你,就制造谣言,导致你不自安,朕能深深地体谅你,请你不要介怀。现在大敌刚才退去,朝廷正依赖你协济艰难,你就委屈一下勉且为朕留下吧。”李纲不得已,只能就职赴任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话说京师自金兵退去后,上下恬然,大家都不再考虑边防事宜了。李纲却非常担忧,就上奏了备边御敌的八个策略。朝廷大臣只管吃喝玩乐,根本不理睬这些。李纲又当面上奏,每一个建议都被耿南仲等人否决了。
由于当时宋、夏、金、辽(已经灭亡,但还有残存势力)并存,一些边将、大臣往往靠着边境走私、岁币往来、使者往返贩卖物品发大财。吴敏就建议设置详议司,专门检详法制,以革弊政。皇上准备让李纲为提举官,主管这件事情,耿南仲把这件事阻止了。
李纲上奏说:“边防开支很大,调度不给,应当稍微抑制一下一些冒充滥领的事情,以足国用。比如节度使又遥领郡刺史,本意是用来对待勋臣的名誉,现今却以戚里恩泽就能得到它;堂吏转官最高到正郎为止,崇、观年间开始转任至中奉大夫,现在应当皆复旧制。”这样,他又得罪了一大批官员。
紧接着,李纲就又与同知枢密院事许翰商议调动防秋之兵。守御司就根据李纲的推荐名单,上奏建议给李纲增补这两个人当副职助手。
“可是,此时的宋帝心事有谁知?”
昏庸的宋帝赵桓在奏章上御批有“大臣专权,浸不可长”等话语。李纲是个直性子,就没有多想,直接又上奏说:“原来圣上降旨给臣空名告敕,允许臣以便宜行事。此二人有防守功劳应当补官,所以微臣把他们上奏给朝廷,请任命他们为副职。这是遵照上旨办理的,并非臣专权啊。”
耿南仲等人看到皇帝已经有疑心,不信任李纲了,就准备找机会把他排挤出朝廷。
靖康元年(1126年)四月,金元帅完颜宗翰派遣使者去夏国,许诺割让天德、云内、金肃、河清四军以及武州等八馆之地给他们,要求他们和金人一起攻打宋国的麟州,以牵制黄河以东宋人的进攻。
夏人于是渡过黄河,取了河清四军八馆之地,因而和金人一起进攻陕北的镇威城。陕西府谷人摄知城事朱昭力战而败,于是自己把妻子、孩子都杀死,把尸体放在井中,又率领将士进行殊死搏斗,最终寡不敌众,镇威城遂被攻破了,朱昭全家都战死了。
朝廷看到宋军伤亡惨重,就赶紧下诏说:“三衙并诸路帅司,各举谙练边事、智勇过人,并豪俊奇杰、众所推服、堪充统制将领者,各五名。”
康王赵构、李纲就极力推荐高忠义。李纲征求高忠义的想法,高忠义委婉拒绝了。
到了五月份,种师道以病回归京城,朝廷就任命知枢密院事李纲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让他代替种师道,支援太原。李纲上奏说:“臣为书生,实不知兵,在金兵围城之际,不得已为陛下料理兵事。今使为大帅,恐误国事。”于是就推辞不拜帅位,皇上不允许。他又推脱说自己有疾病,希望能退休,上了十多个奏章,皇帝还是不允许。这时,有言官说李纲不能离开朝廷,皇帝认为他是为大臣帮忙游说,就把他贬斥走了。
“可是,此时的宋帝心事有谁知?”
李纲确实只是想着一心报国,却不会一心谋身,根本没有想自己的安危。
这时,高忠义看到如果他再不提醒,李纲恐怕又要有灾祸了,就悄悄地给李纲说:“相公您知道皇上为什么坚持派你出城去山西吗?这其实并非为了边事,而是想借此机会让你离开朝廷罢了。以让你带兵去支援山西为理由离开京城,那么京城的人就没有什么话说了。如果你再不起来接诏书,皇上愤怒不可预测,加上那些大臣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到时候你怎么办呢?”
同知枢密院事许翰非常欣赏李纲,这时他写了“杜邮”两个字悄悄递给李纲(杜邮是古地名,又名杜邮亭,位于陕西咸阳东。秦昭王逼迫他的大将军白起自杀于此)。李纲看到这里,也就明白了许多,立即起身接受了任命。这时,宋帝赵桓手书《裴度传》送给李纲,勉励他继续为国效力。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裴度在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头部也遭重伤。他代替武元衡为相后,以平叛为己任,督统诸将平定淮西之乱,以功封晋国公。唐穆宗时又主持征讨叛藩,但因多方牵制,屡遭朝臣中伤,最终无功罢官。晚年随世俗沉浮,归居洛阳,以求避祸,官终中书令。开成四年(839年),裴度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裴度为将相二十余年,史称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被时人比作郭子仪。
李纲看到宋帝赵桓以这样的高度期待自己,心想,皇帝有可能是妥协于耿南仲等权臣,无能为力保护自己而已,因此就释然了。
李纲又重新振作起来,上奏说:“晚唐时期,吴元济以小小的环蔡之地对抗唐室,与金人的强弱相比较而言差得太远了。裴度平定了这些乱军,但是我根本达不到裴度能力的万分之一。现在,虽然寇攘外患可以扫除,而小人在朝,蠹害难去。假如使朝廷既正,君子道长,则扞御外患有什么难的呢。”于是又写了裴度论元稹疏要中的话语上奏给皇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臣闻主圣臣直。今既遇圣主,辄为直臣,上答殊私,下塞群谤,誓除国蠹,无以家为。苟献替之可行,何性命之足惜!
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恭承丕业,光启雄图,方殄顽人之风,以立太平之事。而逆竖构乱,震惊山东;奸臣作朋,挠乱国政。陛下欲扫荡幽镇,先宜肃清朝廷。何者?为患有大小,议事有先后。河朔逆贼,祗乱山东;禁闱奸臣,必乱天下:是则河朔患小,禁闱患大。小者臣等与诸道戎臣,必能翦灭;大者非陛下制断,非陛下觉悟,无计驱除。今文武百寮,中外万品,有心者无不愤怨,有口者无不咨嗟。直以威权方重,奖用方深,有所畏避,不敢抵独,恐事未行,而祸已及,不为国计,且为身计耳。
臣比者犹思隐忍,不愿发明。一则以罪恶如山,怨谤如雷,伏料圣明,自必诛殛。一则以四方无事,万枢且过,虽纪纲潜坏,贿赂公行,待其贯盈,必自颠覆。今属凶徒扰攘,宸衷忧轸,凡有制命,系于安危。痛此奸邪,恣其欺罔,千乱圣略,非止一途。又与翰苑近臣,结为朋党。陛下听其所说,则必访于近臣,不知近臣已先私相计会,更唱迭和,蔽惑聪明。所以臣自兵兴以来,所陈章疏,事皆切要,所奉书诏,多有参差。蒙陛下委寄之意不轻,被奸臣抑损之事不少。
臣与佞幸,亦无仇嫌,祗是昨者臣请乘传诣阙,面陈戎事,奸臣之党,最所畏惧。知臣若到御座之前,必能悉数其罪,以此百计,止臣此行。臣又请领兵齐进,逐便讨贼,奸臣之党,曲加阻碍。恐臣统率诸道,或有成功,进退皆受羁牵,意见悉遭蔽塞。复与一二憸狡,同辞合力。或令两道招抚,逗留旬时;或遣他州行营,拖曳日月。但欲令臣失所,使臣无成,则天下理乱,山东胜负,悉不顾矣。为臣事君,一至于此。且陛下前后左右,忠良至多,亦有熟会典章,亦有饱谙师旅,足以任使,何独斯人?以臣愚见,若朝中奸臣尽去,则河朔逆贼,不讨而自平;若朝中奸臣尚在,则河朔逆贼,虽平无益。
臣伏读国史,见代宗之朝,蕃戎侵轶,直犯都城。代宗不知,盖被程元振壅蔽,几危社稷。当时柳伉,乃太常一博士耳,犹能抗表归罪,为国除害。今臣所任,兼总将相,岂可坐观凶邪,有曀日月!臣不胜感愤嫉恶之至。谨附中使赵奉国奉表以闻。倘陛下未甚信臣,犹惑奸党,伏乞出臣此表,令三事大夫与百寮集议。彼不受责,臣合伏辜,天鉴孔明,照臣肝血。但得天下之人,知臣不负陛下,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宋帝赵桓读完之后大为感慨,就优诏回复了他的建议。
这时李纲领导的宣抚司士兵仅有一万二千人,李纲请拨付银绢钱各一百万,朝廷仅仅给了他二十万。
“可是,此时的宋帝心事有谁知?”
由于军需物资没有准备好,李纲上奏申请推迟几天再出发。李纲上奏说:“陛下以前说臣为专权,今又说臣为拒命。我正在朝廷派遣为作为大元帅去支援化解山西重围,而以我这样专权、拒命之人去充当大元帅,这怎么能行呢?臣愿乞骸骨,辞职回去养病吧。”
皇上又御批认为李纲以此为借口迁延拒命,先后四次下诏催促他。李纲无奈之际,仓促出发,临行前他去面见宋帝赵桓,宋帝赵桓说:“卿为朕巡防边境,以后有机会就调动回朝廷了。”
李纲慷慨激昂地说:“臣这次远行,没有再回来的道理。前多年范仲淹以参政出抚西边,过郑州时见吕夷简。吕夷简说:‘范参政不可能回来了!其后果然如此。臣以愚蠢耿直不能容于朝臣。臣远行之后,只要朝臣不脱后腿使绊子,臣则进攻杀敌而死,是臣的愿望啊。万一朝廷攻打金人的政策不坚决,臣自度不能有为,就应当恳求退休离职。陛下宜察臣孤忠,以全君臣之义。”宋帝赵桓听到李纲这些话,才稍微被他感动了一些。
临出发前,李纲又上奏说唐恪、聂山等人是大奸之辈,如果朝廷还一直任用他们占据重要岗位,将来一定会祸国殃民的。
这时,左司谏陈公辅又上奏,劝阻不要让李纲外出巡边。耿南仲就指责他为李纲的朋党。陈公辅于是从朝列中站出来,要求辞去职位,就再次上奏说:“李纲本身是书生,不知军旅,朝廷现在派遣他带兵支援太原,这是被大臣所陷害而离开朝廷的,以后我们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啊。”宰相们大怒,就把陈公辅降职去监合州酒务。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喜欢宋帝心事有谁知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宋帝心事有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