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就有律这个音,却勉强地改换为别的字;“單”
字本来就有善这
个音,却分写成不同的两个字:像这一类情况,不可不加整治。我
从前看《说文》时,看不起俗字,想依从正体又怕别人不认识,想
随顺俗体心里又觉得这样写不对,这样就完全不能下笔为文了。后
来,随着所见的东西逐渐增多,进一步懂得了通变的道理,要补
救从前的偏执态度,需要把从正和随俗二者结合起来。如果是写
文章做学问,仍然要选择与《说文》字体比较相近的来使用,如
果是官府的文书,或社会上的信函,就希望不要违背世俗习惯。
按:弥亙的亙字从二间舟,就是《诗经》说的“之秬秠”的
亙字。现在的隶书,把舟改写为日。而何法盛的《晋中兴书》却
以舟在二间为舟航的航字,这是错误的。《春秋说》以人十四心为
德字,《诗说》以二在天下为酉字,《汉书》以货泉二字拆开作白
水真人四字,《新论》以金昆为银字,《三国志》以天上有口为吳
字,《晋书》以黄头小人为恭字,《宋书》以召刀组成邵字,《周易
参同契》以人背负告为造字;像这一类倒子,都是玩弄术数的荒
谬言语,不过是假托附会,把游戏玩笑穿插在中间罢了。就好像
把贡字转变成项字,把叱字当成七字一样,哪里能用这种方法审
定文字的读音呢?潘岳、陆机诸人的《离合诗》、《离合赋》、《栻
卜》、《破字经》以及鲍照的《谜字》,都是迎合社会上流行的风气,
不能够用规范的字形字音来评论它们。
河间人邢芳对我说:“《汉书·贾谊传》上说:‘日中必熭。’
注解是:‘熭,暴也。’我曾经看见有人解释说:‘这个暴是暴疾的
意思,就是说太阳当顶不一会儿,突然间就西斜了。’这个解释恰
当吗?”我对邢芳说:“《贾谊传》中的这句话原本出自太公《六
韬》,根据字书看,古时候晒的字与疾的字很相似,只是
下面部分稍微不同,后来的入主观地在字旁边加了个日旁。这
句话意思是说太阳当顶时,必须晒物品,不这样的话,就会失
去时机。关于这点晋灼已有详细解释。”邢芳听了我的说明后含笑
信服并告退了。
音辞第十八
夫九州之人①,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自《春秋》标
齐言之传②,《离骚》目楚词之经③,此盖其较明之初也。后有扬雄
著《方言》④,其言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⑤。
逮郑玄注《六经》⑥,高诱解《吕览》、《淮南》⑦,许慎造《说文》⑧,刘
熹制《释名》⑨,始有譬况假借以证音字耳⑩。而古语与今殊别,其
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
类,益使人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