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友记”到“公主日记”,安森所学习到的第一课就是,那些眼睛能够看到的东西,往往是最直接的——
它们,可能制造一种错觉。
所以,如何运用自身优势,如何巧妙转化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又如何利用视觉效果打破形象的束缚。
这就成为安森切入角色的第一步。
如果说人人看到身高和外貌就会形成刻板印象,这样的演员肯定无法出演书呆怪胎;那么安森也同样可以利用这些刻板印象,打造出校园边缘人物的形象。
毕竟,在中学里,三五成群互相抱团的小群体也多姿多彩,外貌派、运动派、学霸派、校霸派等等。
寥寥数笔,一个形象就这样立体起来。
山姆,依旧低垂眼睛,旁人完全看不出他的想法,细细打量眼前的装备和书籍——
眼前这些零散的印象碎片,悄无声息地融入早晨咖啡厅匆匆一瞥的形象里。
然后,山姆就明白过来,为什么自己上午看到安森的时候会联想到彼得-帕克。
书卷气。
除了青春阳光、低调腼腆等等气质之外,那种内敛的书卷气,不张扬不尖锐,宛若邻家男孩般清爽。
不过,山姆没有着急跳入结论。
“滑板呢?”
山姆询问。
准确来说,这也是山姆自己无法想明白的问题:
以彼得-帕克这样一个书呆子的边缘人物来说,滑板显得太拉风了,但上午,他看到安森踩滑板离开的背影,却丝毫没有违和感,一切都显得自然融洽,并且和自己脑海里的彼得-帕克形象重叠在一起。
为什么呢?
在传统刻板印象里,边缘人物不就应该灰扑扑的一片,即使行走在校园里,也是贴着角落阴影悄悄潜行,仿佛不会出现在阳光底下,也不会出现在任何风云人物的视线里,就好像投射在地上的影子。
滑板?
太招摇了。
反正,山姆是永远不可能踩滑板的。
山姆不明白,为什么这件事在安森身上显得合理,于是,他就直接把问题抛出来了。
安森也不理解山姆的困惑,他不是山姆脑子里的蛔虫,但选择滑板,安森有自己的理解。
“对高中生来说,真正吸引眼球的是汽车,任何一個人年满十六岁之后,如果家里能够为他或者她买一辆汽车,他就是学校的国王。
”
在场各位,全部点头,因为他们都经历过,安森的这句话一下就唤醒他们的高中记忆。
那位微胖女士更是展露一个笑容,“一辆汽车比一张脸有用。
”
安森也笑了起来,继续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