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八年八月的一天深夜,大群外国飞机、坦克和全副武装的士兵,突然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事成之后,凡对如此非法占领不肯公开表态支持拥护的作家,均遭受到新上台的权力当局制裁。本书作者,捷克当代文学巨匠赫拉巴尔也未能免此厄运。当时,他有两部新作已由出版社印好装订成册正待发行,却被送进了废纸回收站销毁。不仅新书被禁当成废纸,连他已经出版的著作,也被从各个图书馆和书店的架子上撤下来。根据他另外两部小说拍摄成的电影也被禁映。这位深受读者爱戴、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奖的职业作家,甚至被开除出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协会。顿时,赫拉巴尔感到自己成了个无所事事、境况莫测的人,也曾萌念轻生。亏得他妻子曾在布拉格远郊一处林中空地买到一所简陋的小木屋,把他移居安顿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他的生活似乎平静了些,但他内心却无法安宁,一种迫切创作的欲望像病魔般折磨他,并使他坚持活下来。终于,这里迷人的大自然,无人打扰的幽静,附近亲切如家的小酒店,热情质朴的乡人,以及他们滔滔不绝神侃出来的大实话、小故事,使他的思绪复苏,心情逐渐好转,特别是萨特斯卡小镇蓝星酒店那位老总管、小个子老板讲述自己从前在饭店当学徒以来的故事,与他酝酿构思的创作不谋而合,真个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小个子老板就成了他小说中理想的主人公原型。他随即坐到林间小屋的打字机前开始创作。他一连打出的十张书稿,就引得他脑海里储存已久的大饭店、小酒家无数个小故事像洪水决堤般地倾泻出来,简直让他应接不暇。他说当时“仿佛有人在我体内口授,而我的作用只是听写而已。我是处于一种轻盈的无意识状态中打出一张又一张字来的”。他紧张忙碌了十八天,一气呵成了这部包括五个互有关联的篇章、十三余万字的《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手稿完成后,正如他在“作者说明”中所说的那样:将它撂在一边,没有检查过一遍或做过任何加工修改。当时他没有想过,也没有可能拿去出版,只有某种一吐为快的感觉。但手稿一经传出,便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响。读者自行组织传抄,五人分工两个星期便抄写出十册,再过两星期,十册又分散抄成了一百册……另外还有几家自行刊发出版的复印本及9号铅字本。就这样,这部小说在民间广泛传抄、传阅,直到将近二十年之后的一九八九年下半年,才由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出版社作为“三部中篇小说”中的一部,正式公开出版。在这个一千几百万人口的国家,印数竟高达十九万册,且不到一星期就全部售完。接着,该出版社于一九九〇年又追加出版了这部小说的单行本十四万册。到我们翻译的这个版本,已是捷文第六版了。需要说明的是,手稿付梓正式出版前,作者对当年在特殊条件下紧迫完稿的这部作品,仍未做任何修改、润饰,保留手稿的原貌,原汁原味奉献给今天的读者。
在《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这部回忆录式的传记体小说中,作者一反以往常用的滔滔不绝的奇谈、对话、蒙太奇式的剪接等手法,改用说书的形式,在一两句固定的开场白之后,脉络清晰地娓娓道出情节连贯、由一个个故事连成的整篇小说。
小说中的主人公,这个涉世甚浅的小个子餐厅服务员,在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里,尽管竭力拼搏、跋涉、攀登,以求熬到“侍候过英国国王”的那一类精明能干的餐厅服务员领班位置,并进而当个大饭店老板、跻身于百万富翁行列之中,但人生旅途维艰,他的每一步几乎都没有逃脱小说作者所推崇的老子《道德经》中祸福相倚伏等人生辩证规则。即使他死乞白赖地挤进百万富翁拘留营,其他百万富翁也不将他视为他们中的一员,最后落得个“回归大自然”与猫狗羊驹为伴,修一条象征他一生的永远修不好的路。
小说以小个子餐厅服务员在各类差距迥异的旅馆、饭店、食堂、酒家和餐厅的活动、经历及其所见所闻,展示了捷克斯洛伐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个时期、慕尼黑会议后,到沦为纳粹德国占领下的“保护国”时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实行国有化初期,这长达约半个世纪的社会生活画面。
小说的主人公侍候过形形色色的资本家、地方官、艳楼小姐、法国女郎、密探、将军、风流总统乃至外国皇帝……耳闻目睹了富商们千奇百怪的赚钱招数,拿百元纸币铺地炫耀财富的怪癖嗜好,拿赤裸的风尘女子来“会诊”的淫秽行为;更惊恐地身临其境见识了鲜为人知的纳粹“新超人新人类”的人种培育中心;亲眼看到了党卫军人与妻子、情人生离死别的悲凄情景,还有矾水湖里德军伤兵的残肢断体、纳粹军官不相信会同俄国人打仗的军心、他本人的妻子没有了脑袋的残尸、利吉采大惨案的元凶、盖世太保高级军官的落网,以及百万富翁们在拘留营里的一出出闹剧。
作品中这一幅幅画面鲜明强烈,让你惊叹,有的甚至让你毛骨悚然。你会觉察到,作者在许多地方采用了美术造型的技巧来刻画小说中的人物和环境,有时像个功力超群的速写画家,寥寥几笔便准确、内行、生动地勾画出所描绘对象的特征。作者从青年时代起就酷爱美术,常从许多他崇尚的世界名家名画中获得创作灵感。如果说这部小说似一幅充满黑色幽默、色调偏暗的点彩派绘画长卷,那么,作者反复提到的“外婆的磨坊小屋”画面,就该是其中几处不可或缺的银色亮点。对主人公在天堂艳楼别出心裁地摆花瓣图案的描绘,则与法国画家马奈的名画《奥林比亚》异曲同工,或是作者对该画作躺卧着的裸女面前那一大捧鲜花的演绎,均为苦涩美的象征。作者还传神地描绘了孤独的修路老人与猫狗羊驹之间相依为命、形影相随的深厚感情,并用深沉凝重的笔触描述了他与山乡村民的讨论并表达了人生的最终归宿。圣诞节风雪夜村民们对他的造访,简直是一幅感人至深的风俗画。
“寓峻于谑”也是作者常用的手法。对于某些无奈、尴尬、难以言状的局面,作者往往用布拉格帅克式的幽默、揶揄、调侃来处理。那些令人拍案叫绝、掩卷长思、叹为观止的故事情节,让你忍不住反复再读,细细品味,使你久难忘怀。
关于《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以及稍后的《过于喧嚣的孤独》,作者有段意味深长的话:“不管是《国王》还是《孤独》,都好比一辆客车在白天渐渐开进一条极其漫长的隧道,开进一个漆黑的夜幕之中。”
“无论是《国王》还是《孤独》,我都害怕去读,甚至连一行字也不敢看一眼。”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创作这两部作品时的心情、处境,以及它们在他心中的分量。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在国外已被译成二十种文字出版。本书已被拍成电影公开放映并获得捷克共和国国家奖。一九九〇年,赫拉巴尔荣膺捷克和斯洛伐克国家功勋艺术家称号。
星灿劳白2002年春
[103]老子是赫拉巴尔最敬仰的哲学家之一。其《道德经》中诸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无、得失、难易等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立而存在的。这些哲理很受他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