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命运轮回为伊人 > 第112章 储位之争 征高句丽(第1页)

第112章 储位之争 征高句丽(第1页)

皇帝极宠爱李据,怕他难过,就想了个折衷的法子。自己出钱,让宇文基画图纸,工部负责施工,金阳郡主捐书,给李据重新盖一座永安文学院。李据自建了文学院,自行招引学士,掌控科举,培养自己的势力。现在要想从金阳郡主手里要书稿,金阳郡主如据理力争不给,太子正好以此收拾他。再让父王知道了,说不定会对他有看法。还是曲线救国,从金阳郡主的爱女下手。

过了十多日,魏王再次来到崇文馆。吴如意已经知道母亲的意思,心里也想好了说辞。她平静的对魏王微笑,等魏王开口。果然魏王踌躇片刻还是开口:“吴才人,上次跟你说的那个事,怎么样了?”

如意道:“殿下,嫔妾写信给家母了,母亲回信说,这套书编制费了很大力,绝非一人一日之功。就是她答应,怕那帮子文人闹腾。到时候,口诛笔伐的就不好了。”

魏王把脸一沉:“这么说,金阳郡主是不肯了?”

如意赶紧摇头:“母亲说,她一个老太太,守了寡,又没有亲生的儿子,要那些虚名做什么?要是殿下需要,她没什么舍不得的。就是吧,她只是个出资者,书是一帮子文人编的。那些文人迂腐,把这书看得如命根子一般。要是殿下肯给他们点好处,比如爱名的给个小官,爱利的给点钱帛,事情一准能成。”

魏王听了脸色才好了一点,想一想才说:“也是,编《大秦广地志》这种书,没个几十年积累,也编不出来。你让郡主给个名单,只要不过份,本王给安排。”

如意从?袋里取出一张纸,上面列有二十二个人,有六个人想要官职,其余想要金帛。魏王冷笑,随后叹口气,对吴才人道:“好吧,本王说话算话。现在科举取仕,举荐的文官官职不能太高,八品或九品而已。要金帛的好办,每人一千贯钱。”如意笑容满面,连忙替这些人谢过魏王殿下。约定官职和钱到位,书稿即刻奉上。

杨七得了女儿的回信,微微一笑,正中下怀。那二十二个人确实是参与编着的人,这样安排对他们有好处,他们肯定能答应。起点低怕什么,自己和相里深要钱有钱,要技术有技术,要人脉有人脉。将来,入仕的这六位,会慢慢升迁,成为如意的好帮手。

抓住当朝没有武举考试,全靠推举的漏洞,让大哥、二姐夫、四姐夫、九弟这些人,推荐了许多自己人到军营中低阶位置上。

这些文臣武将虽没有在高位上,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魏王做事还是雷厉风行,很快就兑现了承诺。吴才人也不啰嗦,把书稿完整奉上。事情是办了,如意心中还有些不舒服,这可是弄虚作假的事,母亲竟然答应了。还跟魏王这样虚伪狠毒的人提条件,也不知是不是与虎谋皮呢。万一魏王书稿到手,怕走漏机密,要收拾人那可麻烦了。

杨姑姑找了个机会,对如意解释:“郡主让我找个机会跟娘娘解说一番,省得娘娘心里纳闷。书稿泄露是郡主设的一个大局,主要是为了娘娘。”

如意睁大一双凤眸,这个局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杨姑姑看如意发愣,笑笑:“娘娘实在不必对皇帝报有什么想法,你们不是结发夫妻,又没有同甘共苦的经历。皇宫佳丽上百,你一个五品才人,他看你年轻漂亮,夸你几句,再宠爱你几回,当个宠物罢了,哪有什么夫妻真情?何况,秦三世后,吴姓女主当政的谣言,始终是个隐患。做为一国帝王,又是马上天子,血里火里拼出的江山,任何有隐患的人或事,都是除之而后快的。”

如意想了想,神色黯然,原来皇帝一直想除掉她。忽然她问:“皇帝之所以那么痛快地同意我到宫里,是不是为了把我这个晋地出身的吴姓女子放到眼皮下面看着,要是我有什么异动,就除掉我。也或者,是为了牵制我母亲身后的财势?”

杨姑姑点头:“难道不是吗?娘娘比皇帝年龄小那么多,真要是只看应国公面子上,照顾功臣之后,把你赐给皇子们不是更合适。再说,皇帝到底对娘娘怎么样,娘娘心里没数吗?郡主说了,别人敢欺负她的孩子,她也要让那人尝尝孩子自相残杀的滋味。”

如意听了这话,心里一阵混乱,脸上神色一直变化。喃喃问:“想不明白,一本书而已,还能挑起什么血雨腥风不成?”

杨姑姑笑:“不是郡主亲自解说,我也想不到那么远。咱们皇上可是典型的儒家学问倡导者,心里对嫡庶长幼之分看的尤其要紧。太子虽是嫡长,可惜断了一条腿,身残便会心虚,就怕弟弟们表现优秀。这些年胆战心惊,兢兢业业的处理朝事,表现还算贤能。最有力的竞争者,正是魏王,魏王虽会些骑射,可一个二百斤大胖子,在武道方面不好表现,什么样的好马能驮得住他的体重?太子又厌烦他,也不肯让他过多参与处理朝政。他想在皇帝面前出风头,在学问上动动手脚,不是顺理成章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意脸色稳定下来:“我懂母亲的用意了,把书稿给魏王,让他编纂一下,以个人名义出版,献给皇帝,皇帝肯定高兴。魏王得宠,再表现出色些,皇帝说不定真会改立为储君,可这对我们也没什么好处啊?”

杨姑姑叹口气:“魏王为人骄横,自视甚高,不肯听国舅的摆布,孙国舅不大喜欢他。此人还心思狠毒,容不下人,与众臣的关系也不是很好。他要当上新皇,其他的兄弟姐妹估计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众臣也不会服气。皇上虽然厉害,喜欢乾纲独断,也要照顾文臣武将的想法。而且手心手背都是肉,自然希望所有孩子都能保全。如果太子与魏王拼得两败俱伤,那么晋王就有可能上位了。他跟你们姐妹交好,要是能把这人推上储君之位,对娘娘最有利。”

如意总算明白了,母亲做事都是往远布局,不是她自己说破,自己想破头也费解。杨姑姑笑笑:“郡主还交待,娘娘年龄还小,一时想不周全也正常,千万不要妄自菲薄。随着年龄增长,听得多了,见得多了,思想就会更成熟。”

如意又叹气:“要是皇帝驾崩,我一个后宫才人,没有子嗣傍身,不是殉葬就是出家守节。晋王都娶了正妃,王府美人一大串,就算晋王以后当了皇帝,跟我也没什么关系?”

杨姑姑道:“这个郡主也料到了,让娘娘不要灰心,娘娘现阶段还要谦虚谨慎,少往皇帝跟前凑,也不要与别的妃嫔争宠,只管与晋王和几个公主保持好关系。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是,只要娘娘想,郡主说天若不成全,她便是逆天而行也要试上一试,才算不枉当人家的娘。”

高昌几次大败,一年之后,最终灭国。皇帝大胜凯旋,举国欢腾。皇帝祭奠烈士,封赏功臣。这次高昌之战中,大将侯举昌立了大功,不过他贪功又贪财,杀良冒功,向地方豪绅索取重金,还盘剥投降的百姓。皇帝不喜,着人调查后,把他下狱。太子进言,侯将军与国有功,玄武门兵中变立了首功,征吐谷浑也是立下大功,击高昌国更是先锋,虽犯下大罪入狱,不如判他功过相抵,降职罚金处理的好。皇帝给太子面子,也没真想要侯将军的命,就同意了。

皇帝趁着兴头,又大封六宫。他心里厌烦吴氏女,别人最少也普晋了一级,只有吴才人一个人没有得到封赏,如意在住处哭成泪人,心里恨透了皇帝。

金阳郡主给杨淑妃和韦贵妃送了大礼,让她们想法子把如意调到皇帝身边当个女侍。两位妃子暗暗冷笑,皇帝是什么样的人啊,吴如意就算到了皇帝身边,也只有被嫌弃的份。不过,也没有人嫌钱多就是了,她要去自讨没趣,就顺了她的心意吧。

杨妈妈传达了郡主的意思:到皇帝身边看他如何处理朝政,光是书上的学问不行,纯粹纸上谈兵,到褃节处就不中用了。

魏王虽心狠脸皮厚,倒也有几分真才实学。从文学馆里抽调了一些能人,成立了一个编纂组,在《大秦广地志》原书稿的基础上,认真地查找资料,有的还进行实地核查测量,把许多谬误之处都改了,有些疏漏之处也一一补齐。当成书递还金阳郡主的时候,杨七与相里深看了,也由衷佩服魏王的能力。安排印刷厂用雕版印刷了几千册,没收印刷费,还帮忙推广扬名。

这天大朝,魏王向皇帝晋献了一本书,名为《大秦括地志》。皇帝看了大喜,对魏王更加喜欢,赏赐了很多金帛,还在洛阳赏了一个上好的园子。太子见父皇的举动,当时脸色就发黑了。皇帝得意过了头,又太刚愎自用,犯了大忌,尤不自知。种种不均衡,这就为以后太子谋反埋下了导火索。首一条,子女中不做平衡,兄弟姐妹间都不服气。魏王风头太盛,不光太子忌惮,几个皇子也是恨的慌。都是亲生儿子,父皇也是太偏心了。第二条,后宫中不立皇后,四妃拉扯,没有主心骨。自己又国事繁忙,很多事处理不当。第三条,大臣中,偏爱功臣,内外异法。

这一年,发生了太子谋反案件,导火索就是太子派人刺杀魏王未遂。皇帝夸魏王能干,太子不服,就诘问:“父皇,您干嘛总夸魏王。老四虽然会点骑射,体重二百斤的大胖子,马都骑不住,进宫走个路都喘气,这样的人能上战场杀敌吗?老四管理朝政也没有什么特色呀,父皇征高昌,大秦这边也暴发了西北大旱,湘西疫情,滇地叛乱,他都知道,也没见他提出什么有用的建议。要论文采,老六那文章,那书法,不亚于王右军呢。四弟就呈上一本书,就比所有人都能干了?”

老六鲁王听了这话很是解气,他对魏王十分不满,自己相貌俊秀,才高八斗,只因为有个拖后腿的娘,就一直不被重视。要说太子哥哥是嫡长就算了,魏王这种小人还要骑在他头上。要是让魏王夺了嫡,自己全家上百口恐怕都没个好下场。

公主中也有人不满,城阳公主就总想着,虽说男女有别,到底都是父皇的亲生孩子,这样厚此薄彼的,真让人恨得慌。她恨,她的驸马杜岚就更恨,明明是名门之后,文武双全,不管是祖荫,还是参加科举,应该都不差的。却被公主看上,皇帝就硬断了他的前途,委委屈屈地当个从五品的驸马都尉,总也升迁不上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皇帝看儿女们不团结,互相挑刺看笑话,就把他们训斥一顿。对太子更是失望,有了易储之心。太子心慌,就派人刺杀魏王,魏王早防着他,自然没有得逞。魏王抓住了把柄,告到父皇那里,把皇帝气得够呛。太子看大事不好,仓皇造反,鲁王与杜驸马、侯将军都纷纷响应,终于形成了谋反。皇帝派出孙国舅和徐将军平乱,这次谋反几乎没什么水花,就被平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